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花木白绢病
释义

症状

根茎部皮层变褐坏死,潮湿时,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物,在根际土表及根须部分扇形扩散,此后在上页面产生菜籽状的茶褐色菌核。此后根部腐烂,皮层上也有小菌核,最终全株枯死。

病原及发病现状

病原是真菌,无性型为半知菌的齐融合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性型为担子菌的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 (Sacc.) West]。白绢病菌在土壤中植物残体上存活,形成的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存活的时间更长。该病菌喜高温高湿,在南方6-9月为发病期,7-8月为发病盛期。在北方的温室中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很容易发生此病,特别是连续种植易感病植物,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菌,土壤贫瘠缺肥,粘重,排水不良的情况,苗木生长不好,很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重病区与玉米、小麦等抗病植物轮作,轮作时间在5年以上。

(2)土壤处理,每公顷用70%的五氯硝基苯15千克加细土225千克,拌匀撒在播种区内或树穴内。

(3)刚发病时用1%硫酸铜浇灌土壤,严重时拔除病株,并将穴内土挖除换上新土。

(4)改善栽培环境,为病床开沟排水、除草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