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居集
释义

《不居集》,清朝吴澄所著,书名取自《易经》,为“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意。一则示虚损属不居之证,非居于热、居于寒、居于补、居于散者可疗;二则示习者应不居一家之说,不执一家之偏,“随机活用,因证施治”。

《不居集》共五十卷,分上下两集,分别论述内损、外损,是阐述虚劳理论及治法的专著。吴氏重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倡言“理脾阴”,补东垣之不逮,而与叶天士“养胃阴”说相得益彰。他认为:“古方理脾健胃,多偏补胃中之阴,而不及脾中之阴”,“古人多以参芪术草培补中宫”而“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烁,津液不足,筋脉皮骨无所养,而精神亦渐羸弱,百症丛生矣。”他自制中和理阴汤、补脾阴正方、资成汤、理脾益营汤等九个效方,主要选用人参、山药、玉竹、扁豆、莲肉、茯苓、甘草、荷叶、白芍、紫河车、老米等。孟河费绳甫先生高度评价其“理脾阴”说:“东垣虽重脾胃,但偏于阳,近代吴师朗《不居集》补脾阴之法,实补东垣之未备。”

吴氏首创“外损说”是对东垣学说的发展。他指出:“内伤之类外感者,东垣既已发明于前矣,而外感之类内伤者,何自古迄今竟无有详辨者焉!此亦虚损门中一大缺略也。”他总结数十年临证经验,提出六淫可致外损:“外损一症,即六淫中之类虚损者也,凡病在人,有不因伤而受病于外者,则无非外感之证,若缠绵日久,变成外损。”其病机为:“本虚之人,感受风寒,妄用汗、吐、下,重者当时变证,轻者元气暗耗,若真元不足,用药太过,或元所中馁,不能送邪外出者;若感受疫疠,治疗无法,拖延而真气大伤者;不善调摄,反复外感者,以及医者外感内伤辨治不明,虚虚实实皆为外损之因。”其治则,他主张驱邪勿伤正,扶正以祛邪。若虚实并见则攻补兼施,处处以正气为重,回护元气。其治法,吴氏倡“托法”:“内伤重而外感轻,宜用补托之法”,即兼补而托;“内伤轻而外感重,宜用解托之法”,即兼攻而托。吴氏还自制十三方,用以杜绝外损之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