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病榻杂记
释义

新世界出版社《病榻杂记》

图书信息

书 名:病榻杂记

作 者:季羡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ISBN: 9787802282179

内容简介

《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计20多万字。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季羡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是著名的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他还被很多人称为“辞书界泰斗”“国宝”。但在《病榻杂记》中,季先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和比较之后,在病榻上以《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三节内容,昭告天下:把这三顶别人加在他脑袋上的桂冠统统摘下来。他谦虚地表示,环顾左右,周围不少人的国学基础都比他强,因此认为自己够不上“国学大师”的称号。至于“国宝”,他说别人一这样称呼他,就让他联想起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九五高龄的季羡林先生的最新大作、收录了他自2001年底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写的九十多篇文章,共二十四万字内容丰富生动,有首次完整年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奋斗自强的感人事迹;有怀念自己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有为友朋写的序和跋;但更多的还是先生平时所十分关注的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人生观、生死观和人生感悟。内中洋溢着作者在新时代、新生活中老当益壮、笔耕不辍的豪迈之情。并将这丰富的激情借助精炼的文、优美的文字、细心的观察和生动的事例自然济地抒发出来,从而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富可读性和教育意义。

目录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武汉出版社《病榻杂记》

图书信息

作 者:季羡林

出 版:武汉出版社

定 价:36元

出版日期:2011-08

标 签:哲学 季羡林 乐观 回忆

所属分类:文化

图书简介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住院之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其中包括对少年时代求学及生活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死观、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探讨。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一个懵懂孩童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蜕变成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师。透过对人生的总总遭遇和老年时期与病魔作斗争描述,我们看到了老先生坚韧、乐观与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

同时文章语言精练、优美,充满感染力,透露出老先生笔耕不缀的豪迈激情,极富教育意义。可读性很高。

目录摘要

第1部分 小引

半年以前,我已经运交华盖。一进羊年,对别人是三羊开泰,对我则是三羊开灾,三羊开病。没有能够看到池塘生春草。没有能看到楼旁小土山上露出一丝绿意。更谈不到什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我就病倒,被送进了301医院。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天,不但春天已过,夏天也好像早已开始了。

第2部分 病榻杂记 我在济南共上过五所中小学,时间跨度是从1918年至1930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军阀混战时期,最后两年多是国民党统治,正是人民生活最不安定的时期。我叙述的主要对象当然会是我的学习情况;但是其中也难免涉及社会上的一些情况。这对研究山东现代教育史的学者来说当然会有些用处,即使对研究社会史的人也会有些参考价值。

第3部分 病榻杂记

时间越接近毕业,我的心情越沉重,简直到了食不甘味的程度。如果真正应了“毕业即失业”那一句话,我恐怕连回山东的勇气都没有,我有何面目见山东父老!我上有老人,下有子女,一家五口,嗷嗷待哺。如果找不到工作,我自己吃饭都成问题,遑论他人!我真正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 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一生笔耕不辍,专著等身,主要作品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初探》、《天竺心影》 、《季羡林选集》 、《朗润集》 、《季羡林散文集》 、《牛棚杂忆》等。

《病榻杂记》 目录

《病榻杂记》序

《新生集》序

小引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结语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石榴花

季羡林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讲话

分析不是研究学问的唯一手段

——《新日知录》之九

大自然的报复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恐怖主义与野蛮

再谈爱国主义

两个母亲

试拟小学教科书一篇课文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论怪论

论“据理力争”

无题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一幕小闹剧

主编寄语

《清华园日记》自序

《清华英语>序

范曾《庄子显灵记》序

读《敬宜笔记》有感

观潘维明摄影集《中国农家》

《畅谈东方智慧》序

《往事琐忆》序

《中国少林寺>序

“华林博士文库”总序

《王琦医学丛书》序

《季羡林序跋集》序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漫谈“再少”问题

——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笑着走

输液

唐常建的一首诗

安装心脏起搏器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李恒进大夫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赠中石

泰山颂

封笔问题

《罗摩衍那》的汉译问题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

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新世界出版社《病榻杂记》

图书信息

书 名:病榻杂记

作 者:季羡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ISBN: 9787802282179

内容简介

《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至今撰写的90多篇文章,计20多万字。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回忆,也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

季羡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是著名的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他还被很多人称为“辞书界泰斗”“国宝”。但在《病榻杂记》中,季先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和比较之后,在病榻上以《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三节内容,昭告天下:把这三顶别人加在他脑袋上的桂冠统统摘下来。他谦虚地表示,环顾左右,周围不少人的国学基础都比他强,因此认为自己够不上“国学大师”的称号。至于“国宝”,他说别人一这样称呼他,就让他联想起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九五高龄的季羡林先生的最新大作、收录了他自2001年底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写的九十多篇文章,共二十四万字内容丰富生动,有首次完整年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奋斗自强的感人事迹;有怀念自己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有为友朋写的序和跋;但更多的还是先生平时所十分关注的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人生观、生死观和人生感悟。内中洋溢着作者在新时代、新生活中老当益壮、笔耕不辍的豪迈之情。并将这丰富的激情借助精炼的文、优美的文字、细心的观察和生动的事例自然济地抒发出来,从而具有更加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富可读性和教育意义。

目录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武汉出版社《病榻杂记》

图书信息

作 者:季羡林

出 版:武汉出版社

定 价:36元

出版日期:2011-08

标 签:哲学 季羡林 乐观 回忆

所属分类:文化

图书简介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住院之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其中包括对少年时代求学及生活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死观、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探讨。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一个懵懂孩童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蜕变成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师。透过对人生的总总遭遇和老年时期与病魔作斗争描述,我们看到了老先生坚韧、乐观与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

同时文章语言精练、优美,充满感染力,透露出老先生笔耕不缀的豪迈激情,极富教育意义。可读性很高。

目录摘要

第1部分 小引

半年以前,我已经运交华盖。一进羊年,对别人是三羊开泰,对我则是三羊开灾,三羊开病。没有能够看到池塘生春草。没有能看到楼旁小土山上露出一丝绿意。更谈不到什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我就病倒,被送进了301医院。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天,不但春天已过,夏天也好像早已开始了。

第2部分 病榻杂记 我在济南共上过五所中小学,时间跨度是从1918年至1930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军阀混战时期,最后两年多是国民党统治,正是人民生活最不安定的时期。我叙述的主要对象当然会是我的学习情况;但是其中也难免涉及社会上的一些情况。这对研究山东现代教育史的学者来说当然会有些用处,即使对研究社会史的人也会有些参考价值。

第3部分 病榻杂记

时间越接近毕业,我的心情越沉重,简直到了食不甘味的程度。如果真正应了“毕业即失业”那一句话,我恐怕连回山东的勇气都没有,我有何面目见山东父老!我上有老人,下有子女,一家五口,嗷嗷待哺。如果找不到工作,我自己吃饭都成问题,遑论他人!我真正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 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一生笔耕不辍,专著等身,主要作品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初探》、《天竺心影》 、《季羡林选集》 、《朗润集》 、《季羡林散文集》 、《牛棚杂忆》等。

《病榻杂记》 目录

《病榻杂记》序

《新生集》序

小引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结语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周作人论——兼及汪精卫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石榴花

季羡林在首届北京大学文科论坛上的讲话

分析不是研究学问的唯一手段

——《新日知录》之九

大自然的报复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恐怖主义与野蛮

再谈爱国主义

两个母亲

试拟小学教科书一篇课文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从小康谈起

让坏事变成好事

论怪论

论“据理力争”

无题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一幕小闹剧

主编寄语

《清华园日记》自序

《清华英语>序

范曾《庄子显灵记》序

读《敬宜笔记》有感

观潘维明摄影集《中国农家》

《畅谈东方智慧》序

《往事琐忆》序

《中国少林寺>序

“华林博士文库”总序

《王琦医学丛书》序

《季羡林序跋集》序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漫谈“再少”问题

——向普天下老年人祝贺春节

笑着走

输液

唐常建的一首诗

安装心脏起搏器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李恒进大夫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赠中石

泰山颂

封笔问题

《罗摩衍那》的汉译问题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

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