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发同谷县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发同谷县》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发同谷县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⑵。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⑶?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⑷。

奈何迫物累⑸,一岁四行役⑹!

忡忡去绝境⑺,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虎崖石⑻。

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⑼。

交情无旧深⑽,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⑾。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⑿。

作品注释

⑴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赴剑南,指赴成都。唐时成都属剑南道。

⑵《淮南子》:“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班固《答宾戏》则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此诗从后一说。贤指墨翟,圣指孔丘。这是传统的看法。黔,黑。突,烟囱。席,指坐席。二句言圣贤也不能安居。

⑶安宅,即安居。宅作动词用。

⑷休驾,即息驾,指卜居同谷。

⑸迫物累,为衣食之累所驱迫。

⑹这年春,杜甫由洛阳回华州,秋又由华州来秦州,冬十月复由秦州至同谷,而今十二月又去同谷赴成都,故云“一岁四行役”。行役与一般旅行不同,多出于无可奈何。

⑺忡忡,忧愁貌。绝境,犹胜地,指同谷山川之美。

⑻此二句实写“绝境”。龙潭,指“万丈潭”。因不忍遽去,故为之驻马停车。骖,原指车子两旁的两匹马,这里是活用。虎崖,可能就是《寄赞上人》诗所云“徘徊虎穴上”的虎穴,在同谷县西。回首,回顾。

⑼此二句写同谷人情之厚。歧,歧路,即岔道口,指分手的地方。送别的人都握着诗人的手一再地为他的遭遇而掉泪。

⑽杜甫和同谷的人们原是萍水相逢的新交,但他们的情谊却如此深厚,所以说“交情无旧深”,犹言交情不旧而深。是赞叹语,也是铭感语。

⑾杜甫流寓同谷山中,其迹象有似隐居遁世,故曰“栖遁迹”。但不是他的本心,故曰“偶值”。

⑿不愿去偏得去,愿住下偏住不下,故曰“去住与愿违”。陶渊明诗:“迟迟出林翮”,又“望云惭高鸟”,因不如鸟之来往自由,故不觉怀愧。翮,鸟两翅的劲羽,这里即指鸟。杜诗中也有以“翼”代鸟的,如“仰看西飞翼”(《破船》)、“村墟过翼稀”(《夜》)、“一笑正坠双飞翼”(《哀江头》)。以个体代整体,文学作品中常有。

作品简析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在从秦州前往同谷县的行程中,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杜甫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左右。当年冬天,他离开同谷前赴成都,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同样写了十二首纪行诗,这是第一首,是序诗。杜甫在同谷,衣食问题并未得解决,但他对同谷仍有好感,和发秦州时的心情不同。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