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末武义风潮 |
释义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义爆发了一次反清革命起义,因岁在丁末,被称为“丁末武义风潮”。领导这次起义的便是县人刘耀勋。 刘耀勋(1866---1907),又名三春,是清末的秀才、廪贡生,有才学,能书善画,为人豪爽,热心公益事业,曾参与修复熟溪桥、创建南湖余庆桥、开办养正学堂(任校长)等,县人称他“知无不行,行无不力。”但他慨叹时势黑暗,壮志难酬,因面沉湎在鸦片烟里。当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革命思想传播到武义后,他就一变常态,多方打听革命消息,每闻必欢欣鼓舞。1907年初,经龙华会(光复会联络的主要会党之一)引见,刘耀勋为光复会党军武义督办。时秋瑾把会党力量和光复会会员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统一改编为8个军,关定于7月6日(农历五月 六日)先由金华府起兵,处州响应,待引出杭州清军前往镇压,省城空虚之际,立即从绍兴派出义军袭击杭州,此计如不通,则引军回绍兴,经金华、处州,出江西入安徽,与徐锡麟(光复会首领之一)会合。计谋定后,秋瑾让人带信函通知各处义军,嘱咐作起义准备。 龙华会武义首领周华昌接到信函,激动不已,上街演讲革命之事,吹起“丁末武义风潮”号角,刘耀勋同时积极首手起义准备。他一面派周华昌去绍兴与秋瑾面议起义之举;一面亲自到宣平联络义军。不料起义之举被刘耀勋的属下聂李唐泄漏,不几日就传遍武义。民众担心自己受损失,就纷纷去当铺典当,储藏干粮,抢购食盐,县城一片混乱。知县钱宝镕闻此,急电杭城请兵。于是省城起用革职参将沈棋山前来镇压,逮捕聂李唐,从他家搜出会党名单、旗帜、标布、号衣、革命告示等物。县署杀聂李唐,并悬赏缉拿刘耀勋、周华昌等人。 这时刘耀勋从宣平回武义。归途中听到杭州已派兵来镇压,聂李唐被杀,自己被列入悬赏缉拿的名单,只得与亲信暂躲深山,不幸被贪赏者告发。清兵围捕,刘耀勋等与之格斗,力竭被缚。解归县署,知县钱宝镕进行刑讯,刘耀勋与之抗争,凛然不屈。7月2日,刘耀勋等3人被杀于县城西门外。在押解西门途中,刘耀勋一路高喊“ 我是革命党!”“革命党人的宗旨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告慰乡亲:“革命难免不流血,民主共和终有一天要实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