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笔峰寺 |
释义 | 简介晋城笔峰寺相传与五台山同源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在山西最南方的度化道场。位于晋城市城区东南的火车站附近(文峰社区),据传始建于唐朝初年,后历经战火而毁,只剩下了笔峰塔。寺院周边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环境清幽,林木葱郁,是该地文化脉络的源头,也是晋城市文化旅游、休闲的最佳地段,该寺共有上下两个院落,上院以古塔为中心,主殿供奉五方智文殊菩萨,东西分别有文昌帝君、孔夫子殿、关帝夜读春秋殿等。下院为一进三院的传统寺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地藏殿等。寺内最为独特的建筑是具有古文化代表性的“文笔峰”宝塔,它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共九层高三十七米。塔门石匾上刻有“天开文运”,取名为文笔峰旨在使我三晋人才辈出,繁荣一方文化。古代风水中说,东南起文峰,所以东南建塔,为扶一方文运之脉。独为晋东南地区崇尚文化的古代唯一象征性建筑。 历史沿革笔峰寺于1995年经过政府批准正式成为宗教活动场所,2001年在果学大师接任主持后,带领全寺僧俗弟子以爱国爱教为宗旨,为振兴晋城传统文化、响应政府号召,一方面建设恢复寺院原貌,一方面以身示教现身说法。据寺院僧人讲,在建设寺院期间曾有几个自称是福建人,要为笔峰寺捐资300万,并告诉此事不必惊动政府。在谈话之中,当他们提出要对寺内宝塔进行一次勘测时被果学主持严词拒绝了!宝塔在抗战时期曾经受了炮火洗礼,日寇撤退时试图用炸药炸毁宝塔,在塔内装满炸药一声巨响,鬼子失望的是古塔依然。虽历尽沧桑,久经风雨,仍屹然耸立雄姿不减,真实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近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该寺香火鼎盛四方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寺许愿立志求学,以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强盛政通民和,2001年在果学大师积极筹资为恢复笔峰寺旧日风貌,让古寺园林再展雄姿点缀晋城,使之成为游览胜地,与白马寺南北遥相辉映。(晋城市泽州路北端白马寺,路南端笔峰寺) 图册资料山西晋城文笔峰塔,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由泽州知州郑际明,以及司政判官、吏部等仝建。塔分九级高三十七米,八角。以五行、八卦、九宫等周易数理布局,与奎星楼、文昌阁意义相同,因九为天数,故其级别高。旨在,聚风脉,树人才,繁荣一方文化经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