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答周生书
释义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答周生书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林纾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惠书奖借过力(1),至引王君薇庵、林君述庵事,推仆为古之义士。传闻失实,此则仆所惭悚不敢遽受,必宜辨白者也。

窃谓五伦中忽有朋友之一伦(2),戚非兄弟,分则路人(3),而古人于忧危丧亡之交,冒死捍卫,颇以为过。及仆身被家难,学业不立,朝夜震局(4),莫省为计,则存问诱掖(5),摩励磋切(6),均吾友之力,方悟古人置朋友于五论中,今果大享其利也。

薇庵王先生,天性孝友,仆与游处二十余年。其夫人躬被兄嫂摧残,先生处之夷然(7),视兄嫂加竺(8)。仆窥察其意,咸出至诚,团愈加推重。先生亦畜我如季弟(9),学问一事,匡奖尤力(10)。先生既死,遗其子女二人,仆私誓,将独任其婚嫁。侥幸不负死友之诺。其子元龙,依仆十孔,已入邑庠,颇以诗笔惊其长老。距薇庵死之数岁,林述庵亦被疫死于乌麓道院,仆奔哭吊之,举族咸以幼子阿状为托,仆亦如昔之所以处元龙者处之,亦将十年。阿状入庠,与元龙同。其诗笔雄警,不如元龙之逋峭(11)。仆时时告以诗不足为,当求有用之学,造儒者之道。

仆之所以为此者,尔时实未计其力之能至与否,即彼二君,审仆贫薄,亦未料仆之为能教养其子也。仆之为教为养,并为元龙娶归,殆天幸使然,亦二子志趣不忍忘其死父,始至于此。究皆五论中之常事,仆习知其故不敢自奇,而足下为仆奇之,何也?且仆尤有惧者:设彼二子骄荒败德,与仆为难,则仆亦不过太息流涕,委诸气数而已(12),此外尚有何术?推之中兴勋臣(13),力造区夏(14),苟无天人合德,亦未必遽成绝大勋业。故君子任事,能归功于天,不唯无祸,亦以养德,矧仆纤芥之善(15),尤何足云!足下重我爱我,遂有逾量之誉,故不敢不辨。

暑盛,伏惟珍卫(16)。不备。

作品注释

(1)奖借:犹言奖挹,推奖。

(2)五伦:也称“五常”,五种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3)分(fèn):名分。

(4)震局:戒备恐惧的样子。局,拘促不安。亦作“跼”。

(5)存问:慰问。存,省视。诱掖:引导扶持。

(6)摩励:互相学习,勉励。《礼记·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磋切: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7)夷然:平静,坦然。

(8)竺:通“笃”,厚。

(9)畜(xù):养。这里犹言对待。

(10)匡:帮助。奖:劝勉。

(11)逋(bū)峭:本为山岩屋势倾斜曲折貌。借以形容人物或文笔有风致。

(12)气数:命运。

(13)中兴:复兴。此指清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后表面的承平气象。

(14)区夏:诸夏之地,指中国。区,区域。夏,华夏。

(15)矧(shěn):况。纤介:细微。

(16)珍卫:珍惜,爱护。书信中的套语,意谓保重。

作品赏析

作者先后抚养了两位亡友的儿女,这件事被人称为义举。信的目的在于辩白,这是交友处世应当有的品行,不足为奇。行文处处强调朋友对作者的帮助以及两个后生的自身才华,关于抚孤的事却一笔带过,体现了作者诚实谦逊的内心。

作者简介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又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1882年(光绪八年)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参加过改良主义运动。清亡后,以遗民自居,坚持旧文化,反对新文化,坚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成了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人合作,用文言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七十余种,对中外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著作颇丰,有《畏庐文集》共三集及《闽中新乐府》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