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美二村 |
释义 | 长美二村地处潮州市枫溪区的西北面,东经116°30′—116°30′,北纬23°40′—23°50′,与潮安县的孚中、福庆、古巷、枫洋毗邻,区内与枫一、湖下、德州开发区接壤,省道安丰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村,将全村分成南北两片,沿路两侧建成商铺,长美市场也位于安丰公路旁,贸易较为活跃。西山溪(三利溪)自东北向西南穿越村域,村域溪段长1000多米,公路夸越西山溪的桥梁为长美桥,长美桥头70年代以前是较有名的码头,设有船队及运输队,货物在此上岸,装卸,商贾云集,车船穿梭,是长美早时的货物集散地,也是长美的一大阜市。村中古迹有“百间厝”、“三山国王庙”“雨仙庙”、“长美寨”等,宗祠有大宗祠、长房祠、二房祠、三房祠、四房祠。 长美二村原名“十月社”,寓苏联“十月革命”之意,1963年与“美光”(长美一村)及湖下三个村合并成长美大队,大队址设于四房祠;1969年成立长美大队革命委员会,大队址设于二房祠;1978年11月,长美大队拆为“十月、美光、湖下”三个大队;1983年,十月大队改为“长美二乡人民政府”、美光大队改为“长美一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为长美二村村民委员会、此后再设为“长美二管理区办事处”,至1999年村民直选再设为长美二村村民委员会。 长美单姓“邱”,包括长美一、长美二及长美居委三个单位,总人口数近万人。长美二村分“四个片落”,一片有轮窑脚、巷内、亭下、四房脚;二片有新厝内、新厝林、寨内;三片为高田;四片有百间厝、前厝、后厝、郭下。地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户数和人口数为:1995年583户、2476人,其中男1250人、女1226人;2000年614户、2689人;2005年637户、2738人;2009年643户、2818人,其中男1397人、女1421人。长美居委70%的居民混居于长美二,长美二区域内的常住人口约6000人。 长美以生产陶瓷为主业,且历史悠久,至90年代,农业生产已不复存在。早时的陶瓷主要以“大乌缸”和十月砖瓦厂生产的“砖、瓦”最为出名,很多商客和建房者都慕名前来选购。烧制陶瓷的窑炉是从土窑、龙窑、圆窑、液化汽梭式窑和推板窑慢慢变革换代,生产设施从原来的纯手工到机械化逐步发展。目前本村已有企业250家,规模企业有潮流、名流、华江等10几家,全村主要生产卫生瓷、日用瓷、工艺瓷等,种类齐全,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2009年工业总产值2.95亿元,较1995年工业总产值8200万元翻3.5翻。 70年代长美的学校有二所,一所是居民子女就读的“枫溪镇第四小学”、一所是农民子女就读的“长美学校”。90年代合并创办为“长美小学”和“长美中学”。二所学校的校址皆在本村地域内,长美小学占地面积5000㎡,有三至五层教学楼三幢,可容纳学生1400人。长美中学占地面积1800㎡,有四层教学楼二幢,可容纳学生700名。村办幼儿园一所、老人活动室5个、篮球场2个、小型公共活动场所4处,有锣鼓队、篮球队、乒乓球协会、潮剧爱好者的活动中心“玉徽社”等文娱场所,每逢农历正月十四、十五的传统文化节日,全村处处张灯结彩,鼓乐宣天,节日气氛特别浓烈。活动形式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名闻遐迩。 15年来,村民的收入水平、经济基础和生活条件都不断提高和改善,到处高楼林立,工厂密布,小车穿梭。村集体积累也逐处提高,村容村貌较15年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5年,全村到处都是土路,污水横流,垃圾成堆。15年来,村投资近2千万元用于村道水泥路面及地下排水管道建设,共铺设大小村道38条,水泥路面总长10余公里;投资350万元,兴建位于三乡的集公墓和骨灰堂于一体的“银河仙寓”,投资400万元用于自来水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建设(1991年安装的自来水管已全面老化);投资100余万元用于校舍的更新和增设多媒体教育设施;投资110万用于建设村内9座无公害化厕;投资100万元用于迁移村内的祖墓;投资90万元用于建设村内4处小型公共活动场所;投资250万元建设村办公楼(1994年建的办公楼用于村治安队办公);每年投资50万元用于垃圾清运……至目前,村已基本实现道路硬底化、村道照明化、交通便利化、卫生清洁化的新格局。 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为收取地铺租,每年经济收入350万元,村民分配每年每人约800元,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村民享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本村特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二重医疗保险,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创办企业、办小型工场和家庭作坊、销售贸易及务工等为家庭经济来源。农民自1995年已没有农作和种养之地,取而代之的是工业企业,村民人均居住占地面积30㎡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