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聚仁杂文集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2版 (1994年10月1日) 精装: 778页 开本: 32开 ISBN: 7108006057 条形码: 9787108006059 尺寸: 19 x 13.9 x 3.4 cm 重量: 640 g 作者简介曹聚仁,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1923年,担任上海艺专、暨南、复旦等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 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1950年移居香港,为《星岛日报》专栏撰稿,后改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约记者。1956年后先后辑有《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文集。1959年任香港《循环日报》主笔,后继任《正午报》主笔。晚年著有《听涛室随笔》,于1970年在香港《晶报》连载,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在香港出版,198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了增订本,改名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内容简介《曹聚仁杂文集》是三联书店出版社向读者推出的一本优秀杂文集。曹聚仁先生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杂文、以随笔的笔法撰写的学术性论著尤佳。《曹聚仁杂文集》从其三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五十年间撰写的近二百万字的杂文中,精选出四十七万字,汇编成集,以飨读者。 媒体评论前记 民国十一年秋天,我孑然处在海滨的一角,大概为了乡愚的气氛太重,时常受一些文明人的揶揄,当时也颇有些气愤,后来觉得孤独也有深趣,常是深夜看书写文章。其明年,在新闸路吴寓做家庭教师,继续这孤独的生活;那三四年间,先后在《觉悟》《学灯》发表一些杂脍式的文章,有论文,有短评,有考据,随感录之类,积聚起来,约莫二三十万字;可是从不加以积聚。民国十四年以后,我耐着性做教书匠,几乎不写一个宇;这样沉默了六七年。 近几年,忽然又有一点不安分起来;几个不甘于寂寞的中年人,集合拢来办一种小刊物,这样《涛声》便登场了。那是民国二十年八月间的事。从那以后,我重新恢复深夜写文章的旧脾气,有时写得很多很多,所写的仍旧是杂脍式的,有论文,有短评,有考据之类。这回,剪贴成册,又约莫二三十万字光景。到底是中年人了,觉得自己的影子也颇可留恋了。其中一部分,积聚在这小册子里的,大抵是杂感小品之类。《金楼子·立言》篇云:“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慧,笔端而已。”我之于文,本来无所取义,即以“笔端”题名。 当国民革命军北伐到浙江时,先父梦岐先生尽过国民分内应有的责任,他相信太阳真从东方出来了。不久,他就生了重病,卧床不能起;病榻与世间隔绝,不知政局有任何变化。他临终那几天,正当阎、冯和中央军在山东恶战的时候;他还以为党的领袖仍是和碧云寺谒灵时一样和衷共济。他问我时事种种,我假造一些消息告诉他,让他把美丽的梦带到坟墓中去。昔陆放翁晚年《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者既抱了这样大希望,我想为人子者,只能欺骗欺骗死者,让他九泉瞑目吧! 我既立志欺骗死者,却乃不忍欺骗生者,白纸上写黑字,总想忠实一点;因此,屋角上的老鸦,不免惹人头痛。我又转念:金鸡纳霜味苦,外面裹一层糖衣,让人家咽得下去。我又何必不裹一层糖衣呢!删削又删削,凡保留于《笔端》中的,已经没有什么苦味了。 人到中年,意绪消沉,自此以往,不会再写这类带点苦味的文字了!是为记。 目录怀曹聚仁(代序) 夏衍 笔端 前记 章太炎先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谈幽默 幽默的表出 报告文学 论著作 陶渊明的时代、人格与诗 什么是文言 两种错觉 旧文人的文学游戏 铁树开花 北平与上海 娜拉出走问题 花瓶 月经 乳房 《人间世》 “著”“教”生克论 斗牛 圣彼得大寺 《李迫大梦》 我的迷惘 钓台与西台 我们的遭遇 逃出死亡线 风头 …… 书生之见 文笔散策 文思 鱼龙镇 文坛三忆 乱世哲学 山水·思想·人物 檐下絮语 集外文选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