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沔阳县 |
释义 | 沔阳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上,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48万。沔阳素称“歌艺之乡”,民间艺术比较繁荣,民俗剪纸更为醒目。其建制上溯可至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堪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治沔城,曾为郡、道、府、州、县所在地,故尔古迹斑斓、文化底蕴丰厚,乃荆楚大地一座历史名城。1986年撤县设市。 城市简介沔阳,古称复州,现今为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位于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全市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 历史沿革沔阳属于古“云梦泽”。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传说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沔阳在九州之一的荆州域内; 夏、商时为荆州域;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封鬻熊之后于荆山子男之田称荆楚,本地属楚,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于江上而不返;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秦灭六国后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本地属南郡;汉代为云杜、竟陵县地; 汉高祖诈游云梦擒韩信;汉武帝时在郡之上复设州,分天下为十三州,仍隶属荆州南郡; 三国时魏蜀吴共争荆州,赤壁之战即发生于原沔阳县南部(即后来析出的洪湖市)附近,后荆州大部为吴所有,南郡亦属之。 晋灭吴后不久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战事频仍,荆州成为南朝北方军事重镇;南朝地少民多,遂将地划分为较小的郡县便于管理,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以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后为北魏所夺,西魏时置建兴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县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微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址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竟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阳府改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阳府为州,州治沔阳城。并玉沙县地入州,直属湖广政司,领竟陵县。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天启元年(1621年),沔阳州降为散州,无领县。 复州古城 清顺治三年(1646年),沔阳州改属安陆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属汉阳府,分州南境置文泉县,县治新堤镇,北境沔阳州,州治沔阳城。三十年(1765年),废文泉县,并入沔阳州。 民国元年(1912年),改沔阳州为沔阳县,县治沔城,属湖北省江汉道,直属湖北省。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制,直属湖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于彭场镇建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为沔阳县人民政府。 建国初设沔阳专署。 1951年时沔阳县属荆州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议批准;仙桃市为湖北省直管市(副地级市),仙桃市委书记、市长(厅级副职)。 仙桃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代不乏贤,素有“人文炳蔚”之称。 地理环境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全市面积2538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 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仙桃目前已基本形成:100万亩优质水稻、70万亩双低油菜、40万亩优质棉花、90万亩名特水产、1000万只生态家禽、禽蛋产量60万吨、120万头商品生猪和20万亩绿色蔬菜等八大特色农业板块,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油料产出大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和全国水产大市,淡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怡人的投资居住环境 仙桃市以轻纺城、生态城、休闲城为城市特色。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已成为江汉平原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拥有一批星级酒店,一批大型购物广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区域性的物资贸易集散中心。 交通运输仙桃: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开放城市,位于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交通现代化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湖北省水陆空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水运交通:汉江仙桃港,年货物吞吐量近1000万吨。 公路交通:沪渝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318国道 铁路交通:沪汉蓉高铁设仙桃西站,距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等约80公里。 航空交通:市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90公里;拟在市区东郊建以直升机为主的仙桃机场。 轨道交通: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将于2013年竣工。 仙桃市紧靠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市,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城市之一和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具有贯通南北、承东启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河渠网络相通,公路四通八达,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火车站、长江武汉港均1小时车程。贯穿中国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沪渝高速公路在仙桃附近交汇,仙桃南到广州、北到北京、东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径之内。随岳高速公路(湖北省随州市到湖南省岳阳市)贯穿仙桃市南北,是湖北省规划的“六横五纵一环”公路主骨架网中的“一纵”;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海到武汉到成都,设计时速200公里,2012年建成通车)贯穿仙桃市东西,是我国“四纵四横”铁路主干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仙桃是江汉平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著名人物政治陈友谅:元末农民军首领,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南侧。 陈文烛:明隆庆四年知淮安府,嘉靖十四年进士。吴承恩密友。 费尚伊: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使佥事。 陆建瀛:清道光二年进士,曾任直隶天津道布政使。 李绂藻:清末翰林学士。 杨会康:清末任九江道台,后任民国湖北省财政厅长、代省主席等职(杨潮之父)。 张难先:”湖北三怪“之一、爱国民主人士。 徐全直:曾任民国湖北省妇女协会常务委员,被列入英烈名录。民国十六年三八妇女节,发动武汉三镇十几万妇女举行示威游行,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陈潭秋之妻)。 刘翔:1949年5月出任台湾高雄市市长(第四任官派市长)。 江文: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审查”四人帮“特别审判庭检察员,江青的公诉人。 田淑兰: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幼儿教育工作者。 王生铁:湖北省政协主席。 李金早: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 军事李之龙:中山舰舰长、革命烈士,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蔡汉卿:曾任北洋政府湖北陆军第二师师长,北洋中将。 耿青:(原名杨朝汉)参与组织指挥中国第一枚导弹的研制,并受命负责现场发射任务(杨潮之子)。 曾锡圭:曾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军训主任。由于二战中的出色表现,荣膺由美国总统授权、美国国会委托颁发美国军团功勋勋章和功勋荣誉状。 杨秀山:(原名杨木森)曾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张秀龙:参加过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及百团大战和淮海、渡江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复兴:曾任广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湖北省军区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何济林:抗美援朝中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空9师师长、长春农学院院长、解放军兽医大学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文艺童承叙:明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著有《平汉录》、《内方集》及《嘉靖沔阳志》。 卢靖与卢弼:藏书家、刻书家。卢靖(又名卢木斋)曾任天津武学备堂算学总教习,南开学校最早的巨额捐资人之一;卢弼(又名卢慎之)著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注引书目》等书。卢氏兄弟二人曾合作刻印《慎始基斋丛书》、《湖北先正遗书》等著作。 睦和九:(原名睦开钧)书画篆刻艺术家,著有《中国金石学讲义》、《古器物学讲义》、《篆刻学讲义》等书。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徐耀文:晚清著名棋手,著有《国朝弈汇》三卷,《稼书楼手谈》一卷。 沈浮(又名沈恩吉、沈哀鹃、百宁)剧作家、导演。创作过电影剧本《狼山喋血记》、编导了著名的影片《万家灯火》、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奖。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及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 田丰: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民族器乐曲《舟山锣鼓》、交响合唱《大凉山之歌》、大合唱《为毛主席诗词五首缯曲》、大型歌舞剧《爱的足迹》、交响诗《昨夜》、钢琴协奏曲《嘉陵江》、歌剧《大野芳菲》等。合唱组曲《云南风情》作于1985年,首演于1986年第二届中国合唱节,同年获”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合唱)评奖“一等奖。 池莉:19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此外,台湾歌手蔡琴、范晓萱,台湾作家马芳仪等祖籍均为湖北沔阳。 学术杨潮:(原名杨九寰,笔名羊枣)国际问题专家、军事评论家、民国新闻巨子。 杨刚:北方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作家、记者、国际问题专家,曾任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秘书(杨潮胞妹)。 白敏:(原名赵光祥)中国第一任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正局长空缺)。曾领导建立全国第一个高程基准。 杨显东:棉花和农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农业部副部长。 万哲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数学家。对于由华罗庚开创、国际公认的”中国学派的矩阵方法“有突出贡献。中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最早从事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 李绍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 石明松:国家级科技成果特等奖获得者,1973年发现了一株自然不育株(农垦58S),这一发现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转育了一批新的籼、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取得了重要进展。 杨解君:东南大学法律系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暨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2002年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李希慧: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会员。 黄钰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主持筹备南开大学复校工作,出任学校秘书长(卢木斋之外甥)。 向国华:先后担任福建马尾造船厂厂长,厦门大学教授。建立中国第一个机车厂、与詹天佑一同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机通法师:1932年始建九华后山双溪寺。 胡定华:台湾旺宏电子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合邦电子公司董事长,建邦创业投资公司董事长、旺宏电子公司董事长、合勤科技公司董事长、建邦顾问公司董事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交通银行常务董事等职。 雷军:金山公司总裁兼CEO,数次当选中国IT业十大风云人物。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体育李小双:国家体操运动员。多次获得体操比赛的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的男子体操全能金牌是中国体操史上的第一块。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也都曾拿过世界冠军。 美食沔阳三蒸 特色: 此菜的由来,众说纷纭,制法也层出不穷。最为流行的是农家三蒸--蒸肉、蒸鱼、蒸菜。 配料: 五花肉,草鱼,粳米,青菜(根据季节不同,口味不同,自由调配),盐、酱、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桂皮、丁香、八角各适量。 制作方法: ①粳米洗净控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三分钟,微黄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出锅,磨成鱼子大小的粉粒。 ②将五花肉和草鱼切成长5厘米见方的厚片,用布搌干水分,加精盐、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一起拌匀,腌渍十分钟。 ③将青菜(可选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洗净切段,或切块,和鱼、肉一起拌上五香米粉,与米饭入一甑蒸,蒸具是杉木小桶。 ④米饭放在最下面,蔬菜均匀铺在其上,鱼块、肉片又次第放于蔬菜上。盖紧甑盖,旺火蒸40分钟左右。 汉中勉县(旧称)勉县原写作“沔县”,位于汉水上游,汉水古称沔水,故名“沔县”;因县治在沔水之阳,故而有的朝代称为“沔阳县”或“沔州”。陆游有诗“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即是歌咏沔县武侯祠的。在1964年的改名潮中,被无知的当权者同音替代为“勉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