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沐童 |
释义 | 沐童,男,生于吉林长春,现居北京,中国当代作家。 沐童,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小说家、旅行者、摄影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清华大学。曾徒步游历多个国家。出版过四部小说和一部随笔集。代表作《寂寞的撒旦》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海外流传。美国华文《侨报》称其为“中国的王尔德”。现居北京。 人物生平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其间有徒步游历欧洲大陆的经历。2011年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教师。 2006年5月沐童出版长篇历史奇幻小说《朝歌》(中国工人出版社)而成名,成为80后作家中备受瞩目的人物。他的作品在评论界赢得较高声誉,被普遍认为是80后作家中融汇中西、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之人。《朝歌》出版后旋即跻身北京图书大厦畅销榜前十名。沐童小说的特点在于,大量吸收了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叙事技巧,通篇以人物的内心独白行文。题材上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孤寂,是所谓“八零后”作家中较为少见的以严肃的心理小说见长者沐童的语言风格是他所受赞誉最重要的因素。他的的语言融合唯美和严谨的要素,一些传媒称其为“中国的王尔德”。由于沐童本人通晓若干种西方语言,因此其文字风格带有一些欧洲语言的气质。美国《侨报》曾对他进行整版报道,称沐童为“80后文学的希望”。他的作品,以《寂寞的撒旦》为代表,被译为日、韩、越等多种语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版。沐童的主要作品还包括长篇小说《寂寞的撒旦》。这部作品曾因涉及到敏感的同性恋题材而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这部小说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使沐童在中国同性恋人群中拥有较高声誉,也曾受到保守人士的攻击。 2006年9月,沐童出版长篇小说《亚当的苹果》,取得了较大的反响,被称为中国首部直面大学生性意识的小说。这部小说在媒体和评论界引发了剧烈的争议,保守的评论家曾以情节淫秽、格调低下为由提出猛烈的批评,可《亚》一书在大学生群体中却有极高的支持率。《亚当的苹果》是用一种类似自传体的风格叙事的,以第一人称追忆了“我”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四年的生活,着力刻画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与性的成长历程,以及最终抛却浮华、寻求内心皈依的经历。 2007年5月,沐童因在腾讯网发表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时评而再次名声大作,他的腾讯博客访问量亦在两个月内突破1000万。 2007年8月,沐童的《寂寞的撒旦》终于未经删节在中国大陆出版,出版方为北方文艺出版社。以此为开端,沐童将写作一系列以都市非主流人群为题材的“寂寞小说”。 2009年1月,沐童出版文化随笔集《私享欧罗巴》,出版方为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一部以徒步游历欧洲为背景的游记,人文气息浓厚。 2009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沐童的最新小说《寂寞是青春的墓志铭》,再度获得广泛关注。 个人爱好在生活中,沐童曾称自己极为热爱旅行。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亦张贴了大量游历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和撰写的游记。 个人作品主要著作目录1,《朝歌》,2006年5月,中国工人出版社 2,《亚当的苹果》,2006年7月,中国工人出版社 3,《寂寞的撒旦》,2007年8月,北方文艺出版社 4,《逃离伊甸园》,2007年1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5,《私享欧罗巴》,2009年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6,《寂寞是青春的墓志铭》,2009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代表作《逃离伊甸园》介绍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1月1日) 平装: 153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530649063 条形码: 9787530649063 《逃离伊甸园》西班牙,一个浪漫与强悍共存的国度;巴塞罗那,一座放纵与虔诚并生的伤城。午夜,画家简枫在巴塞罗那大教堂门外偶遇一位哭泣的忧伤少女。在相望的瞬间,两颗寂寞的心灵擦出了相互慰藉的火花。原本以为匆匆的一夜情,却又再次尴尬的重逢,在充满未知的欲望之城,两个漂泊异乡的人因此而改变,在地中海的美丽之都展开了一段倾城之恋。 西班牙历史与现代并存的自由艺术气息,感染着这里形形色色漂泊的中国人。爱情有时候让人更加寂寞,短暂的温柔更似忧伤。她为何深夜哭泣?他又在真爱来临时如何选择?在情感与责任面前,他们爱得越深却越是伤害。 《逃离伊甸园》是作者以自己在巴塞罗那游历的经历为蓝本写成的小说。描摹了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群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中西文化冲突之下,人性的嬗变与情欲的冲突。既《寂寞的撒旦》之后,此书为作者寂寞小说系的第一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