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表皮系统 |
释义 | 由J.Sachs(1875)提出的三种组织系统的一种,是高等植物被覆于身体各部表面的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系统。它与维管束系统,基本组织系统并列为三大组织系统。通常由表皮和由表皮细胞变形所形成的气孔、水孔以及毛茸等构成。 植物表皮(plant epidermis)植物体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在植物的地上器官(如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具有保护功能;在地下器官(根)中具有吸收功能。当根、茎加粗生长时,表皮受到挤压、破坏,由另外的保护组织周皮替代。 具有保护功能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气孔的保卫细胞除外)。在有些植物的器官中,其表皮细胞平周分裂(与器官的表面平行分裂),产生几层细胞叫做复表皮。表皮除一般表皮细胞外,还有气孔(器)和毛等附属物。有些植物的表皮细胞具有其他各种特殊结构或内含物,例如禾本科植物叶中的硅质细胞、栓质细胞和泡状细胞。表皮上也可有含单宁、油和其他物质的异细胞,还可能有石细胞和分泌细胞。具有吸收功能的根的表皮,有的可发育成根毛。 表皮细胞在外壁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脂肪性物质,称角质膜(又称角质层),它在叶子表面最明显;嫩枝、花和果实的表皮外层及幼根上也常有这种结构。角质膜的功能主要起保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限制植物体内的水分丧失,而且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角质膜的厚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如在干旱条件下或阳光充足处生长的叶子,角质膜变厚,含蜡也多。 有些植物遗骸,在无氧条件下经受长年累月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能完好地将角质膜本身及其下面表皮层的结构,如气孔的类型及其分布频率,甚至表皮附属物都保存下来。 表皮上的毛状附属物包括腺毛、非腺毛、鳞片、乳头状突起和根上的吸收毛(根毛)等。它们分布在植物体的所有部分,可以长存或很快脱落。 动物表皮(animal epidermis)表皮系统包覆在生物体的表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分界,并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来物的侵犯。以单细胞生物而言,外皮即是细胞膜及黏附在胞膜外的分泌物,然而,细菌则有细胞壁来维持细胞的形状并提供保护。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其表皮大多为单层上皮细胞及黏附在胞膜外的分泌物。脊椎动物的外皮系统包括皮肤及皮肤衍生物。 表皮系统是动物最大的器官系统,除了保护的功能外,还有感觉、调节、分泌、排泄、呼吸、运动等功能。 脊椎动物的表皮系统脊椎动物的表皮系统包括皮肤及皮肤衍生物。皮肤是由表皮及真皮所组成。以哺乳类为例,表皮源自外胚层,位于皮肤浅表,为复层扁平上皮,从深到浅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质层。真皮源自中胚层,位于表皮下方,由致密性结缔组织组成,可分为乳头层、网状层。真皮之下为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组成。 表皮及真皮均有皮肤衍生物。表皮衍生物包括腺体和表皮外骨骼。腺体有黏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等;表皮外骨骼有角质鳞、喙、羽毛、毛、爪、蹄、指甲、洞角等。真皮衍生物包括骨质鳞、鳍条、骨板、鹿角等。 头索动物:文昌鱼文昌鱼的皮肤有表皮与真皮的分化。表皮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内有感觉细胞、单细胞腺体。幼体时,表皮外面生有纤毛。成体后,表皮角质化,形成一层薄的带孔角质层(cuticle),纤毛消失。真皮不明显,仅为一薄层不定形的胶状结缔组织,纤维和细胞很少。 尾索动物:海鞘海鞘体壁最外层为厚而粗糙的被囊,成棕褐色,由外胚层细胞所分泌的半透明的基质构成,散布着零星的细胞。 圆口纲:八目鳗八目鳗的皮肤光滑无鳞片。表皮由复层上皮组成,内含单细胞腺体,可分泌黏液使身体黏滑。在口漏斗和舌端有角质齿,是表皮的衍生物。真皮为结缔组织,包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内有星芒状色素细胞,色素可移动而使体色产生深浅的变化。 鱼类以鳟鱼为例,皮肤分为很薄的表皮和较厚的真皮。表皮为复层扁平细胞组成,有的含角质蛋白,表皮中有黏液腺,有些鱼类分泌的黏液具有很强吸著力,可使浊水中的泥沙沉淀。真皮中含有结缔组织纤维、神经、色素胞、鳞片。鳞片为前后叠接的硬骨性薄板,掩在皮肤下方,露出的部分有色素细胞,能控制体色。鳞片中的硬骨质时时被破骨细胞吸收,而形成环纹,能借此判定鱼的年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