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荡子 |
释义 | 荡子是戏曲中的一种常见的武打表演程式,演员或持兵刃交战或徒手格斗,用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 交战双方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均称为"荡子"。荡子根据人数的不同,又可分为单头荡子、三股荡、四股荡、六股荡、八股荡及群荡子等。一对二的对打,称为三股荡;四人对打的称四股荡;六个人的称六股荡;以此类推。 一般是紧接在双方主将对打之后,由一人或两人先上,称为开荡,其余的兵士接续上场,不断地变化阵容、队形和武打的套路。这样,可以给主要演员以喘息的机会,也使双方的格斗有一缓冲和铺垫,又通过这一庞大、激烈的场面起到渲染气氛、自然衔接的作用。随后再由主要演员上场。 词典解释1. 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 李善 注:“《列子》曰:有人去乡土游於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参卿休坐幄,荡子不还乡。”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君身岂荡子,妾非荡子妇。” 严复 《出都留别林纾》诗:“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 支那 荡子肠。” 2. 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妾 章氏 ,小字 阿端 ,误适荡子,刚愎不仁,横加折辱。” 清 周在浚 《行述》:“女, 吴兴 人,北里 朱某 计购之渡 江 ,逼与荡子夜合,女弗从。” 巴金 《沉默集·丹东的悲哀》:“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是共和国的大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