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岫岩辽五味子 |
释义 | 辽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是辽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的正宗产地,所产辽五味子因皮薄、肉厚、粒大、药用成分高而著称。出口销售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岫岩地区的特色产品,2009年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种植环境五味子适应性很强,喜肥喜湿润喜光。岫岩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9.9℃,平均最低气温-15.3℃; 最热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23℃左右,平均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生产情况21世纪初,岫岩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大批农事企业应运而生。2002年,辽宁益民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以中国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建立辽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人工试种辽五味子2000亩获得成功,填补了岫岩地区无人工种植辽五味子的空白。在益民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岫岩共有2300多户农民种植辽五味子2万余亩,人均增收4000余元,使6000多农民脱贫。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下,2006年至2008年,辽五味子连续三年通过欧洲组织和国家质检总局认证验收,由于质量上乘,销售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岫岩地区的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岫岩辽五味子一直以原料形式销售。为了做大做强辽五味子产业,2007年鞍山聚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一条辽五味子深加工生产线。研发出养生酒、保健茶、饮料等十余种食品配方,每年可加工辽五味子干果5000吨。 岫岩韭菜沟乡荣获“2009年辽宁特产五味子之乡”称号。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岫岩辽五味子,于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决定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岫岩辽五味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岫岩辽五味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岫岩辽五味子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一)种名。 五味子(Schizandra sinensis Baill)。 (二)立地条件。 土壤呈微酸或酸性,pH值6.0至7.5。土层厚度应≥6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3%。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嫁接繁殖。 2、种植:3月25日至4月5日前,每公顷栽植数≤4995株。 3、施肥:1公顷/年施腐熟农家肥≥45m3。 4、整形修剪:采用架式栽培,每公顷修剪后栽植数≤4995株。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采收期在8月末至9月上旬,果实成熟在树上变软富有弹性,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分批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采收前30天应停止使用各种农药。 (五)产品干燥处理。 采取自然阴干或烘干。自然干燥切忌暴晒; 烘干的开始温度定在50℃至55℃,当达到半干时将温度降至38℃至40℃,当干品含水量降至20%至24%时,转移到室外阴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一级品:紫红或暗红色,显油润,有光泽。皮簿肉厚,果皮肉质柔软,直径≥5mm,大小均匀。无破碎和僵硬果粒,无有害果粒或杂技。 (2)二级品:红色或浅红色,显油润,有光泽。皮簿肉厚,果皮肉质柔软,直径≥5mm,大小较均匀。破碎和僵硬果粒的总合不应超过3%。无有害果粒,杂质≤0.5%。 2、理化指标:五味子醇甲≥0.45%;五味子甲素≥0.07%;五味子乙素≥0.21%;水分≤13.0%;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1.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