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鄨 |
释义 | 鄨(鳖) 拼音:bì 声母:b 部首:邑部 部首笔画:7笔 笔画:11划 总笔画数:18笔 笔顺:捺撇竖折竖撇捺撇横撇捺竖折横折竖横折 鄨通鳖。 鳖族,上古部族名,属巴人支系。 鄨国(鳖国),商周小诸侯国。 鄨县(鳖县),古县名,在今中国贵州省遵义市。 鄨水(鳖水), 古河名。 一、鄨县(鳖县)。 秦代属于巴郡。汉初为犍为郡治。晋代划属平夷郡。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属益州刺史部,鄨县为其郡治。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改置牂牁郡,下辖鄨县。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鄨县划属平夷郡。 二、鄨水(鳖水) “鄨县故犍为郡治也,县有犍山,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鄨水于其县而东注于延水。”(《水经注·卷三十六》) 鄨水即今天的洛安江,温水即今天的湄江,黚水即今天的湘江(遵义湘江)。洛安江发源于大娄山东麓,由西北向东南走,先与湄江交汇,再与湘江交汇,然后流入乌江。 今天的地图将洛、湄、湘交汇之后流入乌江之前的河段标注为湘江,是一个错误。因为“俱南入鄨水”,所以黚水应视为鄨水右面的支流,温水应视为鄨水左面的支流。 中古以前,这一带的政经支架就是鄨水干流及黚水、温水两个主要支流;唐初罗荣入播,也还在洛安江干流;唐末杨端入播,驻白锦堡;宋代杨家才迁治穆家川;今天是以川黔线为支架。 此鄨水对应上古鳖人、商周鳖国、秦汉鄨县。魏晋之后的鄨县与此有关,但并不完全对应。 三、鄨令(鳖令) “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帝自以德薄,不如鳖灵,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见《蜀王本纪》) 楚称“鳖令”,意为“属下鳖国之长”。蜀称“鳖灵”,意为“鳖人之长”。词义虽近,意味殊远。将“鳖令”写作“鳖灵”,是古代蜀人的变通。 公元前7世纪初,巴人的一支鳖族的首领鳖令带领鳖人的一支来到川西平原协助杜宇王朝治水成功,禅让而获蜀国,建立开明王朝,史称丛帝。开明王朝统治蜀国13代,直至蜀国为秦国所灭。开明9世时缔造了蜀文化的中心——成都城。而杜宇部落退回了乌蒙山区的朱缇,并没有留驻川西平原。也就是说,为秦所灭的古蜀国民大部分为鳖人部落后裔,鳖巴人为古代蜀人有清晰世系可以追溯的真正祖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