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菖蒲村 |
释义 | 1 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古村◎ 地理位置菖蒲古村隶属于井冈山新市址所在地厦坪镇,位于井冈山市东南面,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处。属丘陵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260米左右。泰井高速连接线穿境而过,是进入井冈山5A级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村”。 ◎ 人文风采先后获评“江西省优美村庄”、“江西省文明村镇”、“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村情村貌菖蒲古村辖山田垅和南城陂两个村小组,面积共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亩,水域面积80亩,现有112户农户、460人,党员16人,2010年上半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预计年底可达5700元,比上年增长14%。 近年来,随着井冈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村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引领下,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加快了古村的修复性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村内精心设计铺设了鹅卵石巷道4710平方米,修建水泥村道1700余米,并建成两个近1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村内种植樟树、桂花树、柏树、毛竹、果树(苗)等4000余株。如今古村装扮一新,一栋栋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民居坐落有致,古宅小院、鹅卵石巷道、小桥流水、充分体现了古村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的特色。 ◎ 经济发展菖蒲古村围绕培育富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全力提升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民俗参与、渡假休闲等服务旅游功能,精心打造了以农村休闲为主,农家餐饮为辅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出农家餐饮、民俗风情、农事体验和古村田园风光四道“佳肴”供广大游客品尝。初步构建了一个集休闲、旅游、垂钓、观光、餐饮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发展格局。目前,全村共有15户农家餐馆,2010年新开办农家餐馆2家。其中吴建中开设的农家餐馆截止目前为止招待客人3万余人,收入近120万元。菖蒲大食堂招待客人4万余人,收入近80万元。村里巧借村庄耕地的连片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定单农业模式,引进资金创办井冈山金葡萄有限公司,开发葡萄园基地300亩,修建葡萄长廊800余米,逐步形成了菖蒲古村农业特色产业带,成为菖蒲古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著名景观。葡萄园2010年挂果15万公斤,收入达400万元,至十月份已支付在基地务工农民工资30万元,在园内务工农民年增加收入近万元。同时,村里利用拿山河道依村而行的地理优势,与本年度7月份开发了乡村漂流水上旅游休闲项目,让游客真正置身于山水之间,放松心情,回归自然,该项目收入已达4万元。 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该村先后投资20万元,将村里的旧宗祠改造成为古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同时组建了具有当地乡土文化特色的“好日子”文艺宣传队及菖蒲古村书法协会,进一步充实了古村的文化气息,村民们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自编、自演了10余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艺节目,让游客感受古村与众不同的乡土文化,品尝一顿丰富的文化大餐。 2009年1月25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来到古村与村民共度春节,参观了菖蒲古村,并饶有兴致的在古村磨豆腐、炒板栗,和乡亲们一起准备年事。胡总书记高度称赞古村的人居环境,鼓励村民要充分利用古村资源努力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菖蒲古村先后接待过曾庆红、刘云山、李源潮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30余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以及10万名左右游客,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古村人民将牢记胡总书记的嘱托,满怀激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申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突破口,投入资金100万元进行旅游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聘请省内专家对菖蒲古村的旅游发展重新进行了总体规划,将古村划分为旅游区、餐饮区、休闲区等多个区域,大力发展以农家餐饮为主的“一村一品”品牌,做大做强现有旅游品牌,增加新型旅游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菖蒲古村,这个恬静而秀美的古老村落,一定会成为井冈山旅游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2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菖蒲乡菖蒲村菖蒲村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菖蒲乡政府所在地,菖蒲河穿村而过,两岸翠竹林立,环境优美,下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929人,总户数439户,耕地面积817.4亩,果园面积600亩,林地面积287亩。该村创优环境,吸引外商来投资创业,引进了红砖厂、毛织厂等一些企业,大力发展经济。 3 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菖蒲村◎ 村情概况菖蒲村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西北方向约6公里,由原来的菖蒲村与华楚坳、常岭村合并而成。共12个组454户2019人,耕地面积3423亩。近年来,该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务实工作,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该村种养殖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发展农业经济的新路。引导广大村民自力更生开展新农村建设。 菖蒲村位于天城镇西北方向约6公里,由原来的菖蒲村与华楚坳、常岭村合并而成。共12个组454户2019人,耕地面积3423亩。 ◎ 历史沿革1949年隶属鹿门乡鹿门保。1955~1957年由初级农业合作社转入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隶属和平公社鹿门管理区,名1大队。1961年隶属和平区鹿门公社,名2大队。1975年更名菖蒲大队。1984年9月更名菖蒲村。2003年7月,常岭村、华楚坳并入菖蒲村,仍称菖蒲村。2005年底,辖12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庄,即常岭胡家、程家、坳上、罗家、上门吴家、聂家、竹山吴家、黄家井、鲶鱼泉邹家、达何屋、新建组、木梓坳、新屋门、夏家湾、石原泉、枫树下陈家、文友门,466户,2086人。 ◎ 经济发展耕地面积3402亩,其中水田1178亩,旱地1288亩,临时性耕地936亩。年总收入630万元,人平纯收入2638元。 4 湖南省桃源县热市镇菖蒲村热市镇菖蒲村位于桃源县西北角,全村12个村民小组,308户,1051口人,耕地面积1348亩,其中水田1100亩,早地248亩。 5 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西山乡菖蒲村◎ 村情概况菖蒲村隶属于西山乡胜利村委会行政村,属山区。位于西山乡西边,距离胜利村委会12.00 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5.00公里。国土面积3.64平方公里,海拔2,460.00米,年平均气温12.00 ℃,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适宜种植农业林果业等农作物。有耕地81.90亩,其中人均耕地1.30亩;有林地4,413.8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户,有乡村人口63人,其中农业人口63人,劳动力2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93.0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1.90亩(其中:田0.00亩,地81.90亩),人均耕地1.3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4,413.8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64.6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20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620.20亩,其他面积309.9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0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0%、0%和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0户(分别占总数的0%和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5.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 0辆,摩托车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1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7.50亩,有效灌溉率为45.7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7.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0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垛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1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6万元,占总收入的31.9%;畜牧业收入6.06万元,占总收入的32.9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0头,肉牛10头,肉羊320头);渔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林业收入1.63万元,占总收入的8.87%;第二、三产业收入2.02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的6.53%。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00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人(占劳动力的 7.14%),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1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7.2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350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1户,共乡村人口97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43人。其中农业人口97人,劳动力56人。该村以全部为白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3人,参合率95.88%;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无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1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立坪完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西山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3.00公里,距离中学25.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 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5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8.81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48.9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交通不便2、信息不灵3、缺乏农业种植科学技术人员4、缺乏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搞好基础设施建设2、大力发展泡核桃,做到每户一块泡核桃基地3、学好养殖技术,发展畜牧业、学好科学种田,做大农业跳跃式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