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生公司
释义

民生公司1925 年卢作孚创建于重庆,次年开始营业。1949 年以前为长江航线最大的私营轮船公司,独占川江航运 。90年代以后民办民生公司恢复业务。经营长江航线。

民生公司简介

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起家,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被美国航运业称为“奇迹”,被日本同行业视为“对手”。

民生公司后期投资于煤矿、染织、水电、钢铁、机器制造、铁路 、汽车和银行保险业,更名为民生实业公司。1952 年公私合营 ,1956 年并入国营长江航运管理局。

卢作孚与民生公司

1927年5月,卢作孚利用温汤峡的温泉、森林、山川等自然景色,以温泉等为中心,亲自设计布置,同时募捐资金,率领峡防局官司兵前往开荒整地,筑路修池,栽花植树,营建亭宇,创办了嘉陵江温泉公园。8月在鞍子坝购置土地,兴建了北碚体育场。并以民生公司名义,大量投资,筹组了北川民业铁路有限公司,促进了北川铁路顺利建成。

是年夏季,开始在北碚举办各种培训班,提出要培训一批“有理想、有技能”的人才。先后招收具有中学程度的青年500余人,组建了学生一、二队。办了少年义勇队3期,警察学生队1期。受训期长的两年,短的6个月。这些人,后来成了建设北碚和民生公司的骨干。

1928年3月

在北碚创办《嘉陵江报》,由3日刊发展到日刊,持续出版20余年。同年初创办北碚实用小学,提倡教学与社会实用相结合,教材要求实用,教法从实际出发,把孩子从小培养成诚实能干的有用人才。5月,又创办了“峡区图书室”。

在这一年在,卢作孚任总经理的民生公司不仅新制造了1艘“民生”轮,与“民生”轮对开渝合线,收买了“长江”轮改为“民望”号,并新辟了渝涪和渝泸般线。冬季,卢作孚利用嘉陵江的枯水季节,指挥峡防局3个中队的士兵,分赴各滩口进行淘滩,治理了张公滩、蔡家滩、虬门滩、黑羊石和黄家碛5个大滩之后,接着又整凿了巨梁滩,使汽船在枯水期也能畅通无阻。

1929年

卢作孚在火焰山开辟平民公园之际,时逢中国科学社一批动、植物专家来川考察,便派其弟卢子英率领义勇学生队30人,随同去峨眉山和大凉山一带,采集动、植物标本和社会调查。将所获10万余件标本,陈列于东岳庙,建立了北碚民众博物馆。以后数年,又分若干小组随中外专家到西南、西北各省进行标本采集与调查,为筹建科学研究机构打下了基础。是年4月,卢作孚以峡防局的名义,发起举办了嘉陵江运动会,有江巴壁合4县与重庆的22个团体,1100余人参加,卢作孚在开幕式上说:“为挽救我们不好运动,极弱不堪的民族起见,才努力举办运动会,我们希望这地方有一次嘉陵江运动会,别处也有,四川到处有,中国各处有。”

这年夏天,卢作孚受命兼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开始整顿川江航业。当时,英商太古、怡和、日清公司的外国轮船,横行长江,肆无忌惮。卢作孚上任后,从北碚峡防局抽调1个中队的士兵到重庆港口,担任检查轮船勤务,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都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并规定川江航务管理处的士兵登轮以后,方能开始上下客人;轮船装卸货物,也必须在航管处士兵监视之下进行。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首先打下了日清公司的气焰,使外轮被迫接受了管理。

1930年春

率领民生公司、北川铁路公司峡防局、川江航务管理处等单位部分人员出川考察。为时半年,走遍了江浙和东北各省,归来后写有《东北游记》一书。在这次考察中,卢作孚得到京沪各学术团体及其领导人蔡元培、黄炎培等人的支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筹备处。”当年秋,中国西部科学院即在北碚正式成立。同时创办了兼善中学,秋季开始招生,又在峡防局内设立了民众教育办事处,组织局属机关中几十个青年,白天工作,夜间担任民众教育。在囤船上办了力夫学校,在街道上办了妇女职业学校。9月,峡防局工务股改组成三峡染织厂,将在峡防局当过兵士的安排进厂做工人。又在厂中办起了工人学校。

1931年

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19艘,职工近千人,长江的航红延伸到上至宜宾,下至宜昌。在江北建成民生修理厂。“九.一八”事变后,卢大力发展三峡染织厂,增加生产,抵制日货,推行三峡布服,风行一时。

上海“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响应上海救国会的号召,参与组织各界人士成立了重庆抗敌救国后援分会。1932年,率峡防局士开发西山坪,提出“举锄将大地开拓,提兵向自然进攻。”历时1年,建成了1座植物园。搜集中外各种果苗数千株,试种川康林木种子百余种,并配合实业部调查所,派员前往重庆、南川和叠溪进行地质考察,编写出版了《重庆南川间地质志》和《嘉陵江三峡地质志》。

1933年

北川铁路通车后,卢邀集沿线5个较大的煤厂,组成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被推为董事长。这年夏天,借在国科学社要举行年会之机,派专轮指把各地社员接来北碚,将年会安排在温泉公园举行,这些科学界人士回到上海后,陆续组织各种委员会,对四川进行调查研究,为开发四川出谋划策。10月,卢在《嘉陵江日报》连载《纪念双十节》一文,阐述了他对当时国内国外时局的观点后说,北碚在几年以前还没有人知道,经过我们努力创造的结果,现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还不够,我们要努力培养它,使它毛羽丰富。

这时,二十七军川康团务委员会委卢子英为峡防局督练长、代行局长职权,主持日常事务。卢作孚则把精力集中在民生公司和一些社会事务上。星期天才返回北碚,听取汇报,布置检查工作。1934年,在《新世界》上发表了《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并由生活书店出版了《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才的训练》一书。1935年10月,卢作孚出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是时,川江上有轮船80艘,民生公司就占有38艘。

1936年

北碚峡防局改为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卢作孚兼任了实验区乡村设计委员会副主席。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卢作孚动员全公司力量,投入抢运抗战物资,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军委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坐镇武汉、宜昌等地, 具体指挥,把堆集的物资和难民抢运至后方,又把出川抗战的部队运往前线。尽管如此繁忙,卢仍惦记着北碚的建设,在汉口发现中福煤矿公司自河南撤退无出路,便主动与其负责人协商,把所有的机械、器材、技术人员等运来北碚,与天府煤矿合作,改组为天府矿业公司。见到常州大成纺织厂内迁,又促成三峡染织厂与其合作,改名为大明纺织染公司,成为抗战时期后方最大的布厂。

1937年8月

卢作孚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并于1938年6月任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1939年9月兼任三青团中央社会服务处处长。1940年7月兼任全国粮食局长。1941年11月任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1943年2月兼任三青团中央评议员。1944年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回国后又在北碚创办了中国西部博物馆,并提倡大力发展油桐,在北碚掀起了种植树的高潮。

在抗战期中,民生公司轮船增加到117艘,驳船31艘。并向外投资合办企业94家,遍及工、商、交通和文化事业。其中有10大公司是由他担任董事长。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向卢颁发了一等一级奖章。

抗战胜利后

卢作孚决心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开辟南洋、北洋航线,让民生轮船远航香港、菲律宾、青岛、天津。1946年美国海军司令约卢作孚到南京,提出美轮直航汉口,以减少装卸层次。卢表示中国现有船舶力量能承担这个任务,拒绝了美方意见。1947年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民生公司随之陷入极大困境,到1948年3月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他惨淡经营一生的民生公司,已弄到“外无以偿外债,内无以供开销”,全靠借债度日。这时,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当年夏秋间,他在香港和许涤新取得联系,受到党的政策启迪,坚定了信念,于1950年6月离开香港,返回北京,随后民生公司留香港的18艘轮船亦先后开回祖国大陆。卢作孚从香港回来后,即担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北碚文化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2月8日在重庆服用大量安眠药后辞世,终年59岁。

卢作孚逝世后,党和国家对其生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称赞他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中共中央赞许人“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1935年

卢作孚在长江航运的竞争中击败美英日国等轮船公司,拥有川江航运业务的61%。在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旋即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对恢复战时大后方的民族工业,支持抗日战争的战略产业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迎难而上1914年夏

卢作孚离开家乡到重庆,由重庆搭乘“蜀通”轮顺长江东去上海。时年21岁的卢作孚第一次乘坐轮船航行于长江之上,一路上只见大小轮船来来往往,所有这些轮船的桅杆上,几乎都挂着列国旗帜。其中有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法国的,也有意大利的、挪威的、荷兰的、瑞典的,几乎看不到一幅中国旗。

卢作孚站在船舷边,望见迎面驶过来的船上飞舞着的外国旗时,禁不住一股愤怒的热流从心头涌起。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内河航运权从各国公司手里收回来;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外国轮船从长江上赶出去!从此以后,这一理想就深深地刻印在他的心中。

当时

长江上游航运几乎完全由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等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中国轮船虽有20多只,却分属于二十几家轮船公司,几乎都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在这样一个时候,“没有任何理由要开始办一个新的轮船公司——特别是一个中国公司。”但卢作孚迎难而上,1926年6月10日,卢作孚在重庆召开了民生公司的创立大会,确定公司的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生失业公司的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初始资本额为5万元。

白手起家

靠“艰苦创业,努力改进航运服务”,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并在长江航运竞争中夺得优势地位,在远东海洋运输中崭露头角,曾被美国航运业称为“奇迹”,被日本同行业视为“对手”。

卢作孚信仰“三民主义”,“民生”这个词,就来源于孙中山先生提倡的“民生主义”;而“实业”两个字的含义,卢作孚解释说,表明民生公司绝不单纯是一个经营航运的事业,而是一个以发展祖国实业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

在民生公司船舱和职工宿舍床单上,都印有卢先生的一副对联,“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

开辟新航线民生公司的第一只轮船于1926年5月在上海造成,取名“民生”轮;经过初步试航以后,于6月初离开上海驶回四川。1926年7月23日,对于民生实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民生公司的第一只轮船——“民生”轮顺利到达了合川。

从此以后

“民生”轮即每天航行于合川到重庆的航线上,开始了川江航运史上从未有过的定期客运航行。

那时候,川江各轮船公司都极不重视客运,只重视货运,对旅客漠不关心,态度恶劣。尤其是外资轮船公司,对中国普通旅客更是歧视。卢作孚非常重视旅客服务工作,常常亲自搭乘“民生”轮往返于重庆、合川间,实地了解旅客服务情况。当时船上还没有设“茶房”,他便向船上的水手和厨工讲解为旅客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于是“民生”轮就由没有服务员,变成人人都是服务员了。

“民生”轮在重庆、合川间航行开始后不到四个月,冬季来临,嘉陵江进入了枯水季节。嘉陵江水本来就很浅,随着枯水季节的到来,江水逐渐下降,一直降到轮船吃水线以下。“民生”轮被迫停航,必须等到第二年初夏江水上涨起来以后才能恢复航行。

卢作孚同时采取了两手行动:第一,立即为“民生”轮寻找枯水季节适宜的航线,使航运不致停顿;第二,增加募股,再订造一只吃水更浅的小轮,以保持渝、合线终年通航不断。通过周密调查,决定开辟重庆到涪陵之间的航线。

1927年1月

“民生”轮顺利首航涪陵。于是一条新航线开始通航,民生公司的轮船也第一次进入了长江。四川东部和南部的这两条水陆联运线,是大后方的两条极为重要的运输线,也是支撑抗日战争的两条生命线。

“长江船王”长江航运业被外资控制的局面,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以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为首的外资轮船公司,凭借内河航行权的庇护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了长江上游的航运,肆意排挤和打击中国籍的轮船公司;另一方面是中国籍的轮船公司,深受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欺凌。

眼看民族航业陷于如此危殆的处境,卢作孚采取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同外国轮船公司进行斗争,坚决制止它们的一切违法活动。他找到军阀刘湘,说明为了制止走私军火、鸦片,应该派兵上外国轮船检查。并迫使日本轮船公司屈服,同意川江航务管理处的士兵上船检查“云阳丸”。

一次

川江航务管理处得知美国捷江公司的“宜都”轮利用其机器舱秘密机关偷运鸦片,密令万县航务处上船检查,将其机关破获,查出烟土两万一千余两,人赃俱获。捷江公司被迫向川江航务管理处道歉。川江航务管理处随即通知各外轮公司:“以后每轮船之机器舱,必须严密检查,发现秘密机关,即予销毁,即不便销毁,亦必记录明白,俾使每次均检查是处。”卢作孚又向各个外国轮船公司提出:军阀内战时,强拉轮船打兵差,遭殃的都是中国轮船,由此丧失的业务,全部被外国轮船公司侵占。要求各个外国轮船公司在军阀内战发生时,拨一部分增加的运费收入,补偿中国轮船因兵差而遭到的损失。外国轮船公司尽管极不情愿,但怕再吃苦头,只好照办。

当时

在外国轮船公司的强力排挤下,中国轮船公司四分五裂,极其散漫,不能与之抗衡。甚至是有几十只中国轮船,便有几十个轮船公司,许多轮船公司仅有一只轮船。相互间进行残酷的竞争,其结果是一个又一个的中国轮船公司破产倒闭,轮船不断变卖,民族航运业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轮船公司惟一的出路只能是结束各自为政的散漫局面,迅速地联合起来。卢作孚决定以民生公司为中心,联合其他中国轮船公司,使长江上游的几十个中国轮船公司正合起来,成为一个足以与外国轮船公司相匹敌的强大整体。

到1934年

重庆上游至宜宾一线的所有中国轮船公司都已并入民生公司。1935年,重庆下游至宜昌一线的所有中国轮船公司也都并入了民生公司。这样,整个长江上游的几十家中国轮船公司,终于以民生公司为中心联合起来了,结成为一个整体。

1925年

当民生公司在嘉陵江上刚刚诞生的时候,控制长江上游航运的外国轮船公司根本未把它看在眼里。一直等到民生公司开始与其他中国轮船公司联合,迅速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时,它们才突然清醒过来,觉出形势不妙。

外国轮船公司为了维护它们对长江上游航运的垄断地位,1935年民生公司刚刚统一了长江上游的民族航运业时,以日商日清、英商太古、怡和为首的外资轮船公司,就采取了联合行动,妄图趁民生公司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它扼杀。

于是

“有人认为这一年必倒两个轮船公司:一为美国籍的捷江公司,另一即为新起的中国籍的民生公司。”但是,就在1935年,捷江公司确实倒闭了。出人意料的是,民生公司却仍岿然存在。不仅如此,它居然还从倒闭的捷江公司手里买下了五只轮船,接收了一批人员。如果不是英国太古公司捷足先登,捷江公司的七只轮船会被民生公司全部收购。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1937年8月,随着战局的恶化,为了阻止敌军沿长江西进,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封锁了江阴航道,下游航运中断。民生公司集中了中下游全部船只,联合招商局、大达、三北等公司,以镇江为起点,组织撤退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工厂设备、学校和机关,日夜不停地运往长江中游和上游。

1938年秋

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征用的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用40天时间,赶在枯水期前,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抢运入川。

当时川江上还有几艘外国轮,但它们不运军事物资,且每吨的运价高达300至400元。一些从长江中下游迁来的厂矿,因无法承受高额运费,不得不将一些份量重、体积大的机器设备,抛掷在沿江两岸。从河南撤离出来的中福煤矿总经理孙越崎,望着采矿设备,在江边一筹莫展,后来他遇见卢作孚。“只要对抗战有利,运!”卢作孚还通过合作办厂、减免运费的方法,将无力搬迁的上海大鑫炼钢厂、常州大成纺织厂、汉口周恒顺机器厂挽救下来。

“轮船还没抵达码头,舱口盖子和窗门早已打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轮船刚抛锚,驳船便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地装货了。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汽笛不断地鸣叫,配合成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卢作孚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民生公司为宜昌大撤退付出了惨重代价——每天都有轮船、木船被炸,每天民生公司都有员工献出生命,公司共计损失轮船16艘,116名员工牺牲,61人受伤致残。

但是,经川江抢运出的单位包括: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厂、陕西厂、巩县厂、兵工署汴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宜昌航空站、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安庆站、扬州航空站等国防工业,以及申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天元电化厂、新民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武昌制呢厂、武汉纱厂等数百家重要企业,还有国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及若干珍贵的历史文物。

亲历这一壮举的著名学者晏阳初称,“这是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保住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而这一功绩,几乎完全依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这些抢运入川的工业物资,很快在重庆等地建起新工业区,尤为重要的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构成战时中国工业的命脉,它们成了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出大批枪炮,为前线将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这一切,首功在宜昌大撤退,在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文中醒目处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说中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2、宜昌大撤退,保住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而这一功绩,几乎完全依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Minsheng Industrial (Group) Co., Ltd.)简称民生集团,总部位于 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83号民生大厦,集团由著名爱企业家 卢作孚 先生于1925年6月10日在重庆创立,1952年因政治原因停业,1984年由卢作孚儿子 卢国纪重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长江航运、物流、能源和地产为主营方向的大型民营集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