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贌 |
释义 | 汉字贌 拼音: pú, 笔划: 19 部首: 贝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贌 pú 租佃:“不许汉人贌耕。” 笔画数:19; 部首:贝; 笔顺编号:2511134224314311134 产业贌(荷兰语: Pacht)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实行的特殊承包制度,意指将某项经营活动的独占权以拍卖出售,其他人不能侵犯承包商的权利。独占权通常一年到期,得标时承包商须先缴纳一些预付款,余款等到期后才缴清。从广义上而言,贌即为课征不同形式的间接税,有时也叫税收承包制。 词源“Pacht”这一字起源于拉丁语的“Pactum”或“Pactus”,意为领主与包税人对税额取得意见一致。当时的汉人以台湾闽南语念为“Pak”,汉字写成“贌”。 类型依据Pol Heyns的研究,贌可分为四种类型: 独占收购权:承包商可以收购大员当局以什一税为名目所课征的实物,例如乌鱼、鹿肉、盐,再将购得的货物转手卖出,即可赚取价差。 独占区域交易权:承包商可以独占指定区域内的交易活动,例如屠宰、贩卖猪只。其中最为著名系贌社,除了得标者以外,其他人都被禁止到原住民的村落内交易。 独占征税权:承包商可以自行征收标得的税赋,例如米作什一税、通行税、人头税。 独占天然资源使用权:承包商可以独占土地、水域,或是依附其上的天然资源。例如大员当局自1636年起标售小琉球的经营权,后来也标出一些沿岸及内陆河湖的渔捞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