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走绳运动 |
释义 | 走绳运动概况走绳运动 如果你没有“飞檐走壁”的本事去跑酷,也没有烧钱的资本去玩马术,又想在运动的时候让自己看起来足够潮,那么就一定要去体验一种草根又乐活的运动——走绳。走绳运动—英文名叫Slacklining,与走钢索极其相似的运动,玩家只需准备一条宽约一英寸的强韧尼龙绳,将其离地悬空系在两点上,松紧度只要整个人踩上去,绳子没有触地既可。之后人们便可以在上面行走。这项运动对身体平衡感、柔韧性和心理调节都有好处,现在正风靡欧美各地。例如在这项运动的大本营美国西雅图市,随处可见正在“走绳”的发烧友。 起源走绳运动最早是从攀岩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这种运动的发源地是美国中部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这里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处攀岩胜地,攀岩者常年络绎不绝。 走绳起源于攀岩 走绳运动据说是攀岩者完成攀岩任务后在返回途中发明的。起初,攀岩爱好者为了打发无聊的行走时间,同时也作为一种日常的身体锻炼形式,常常在途经的停车场护栏以及保护行人的扶手栏上行走,以锻炼平衡感。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种运动在攀岩者中流行起来。 早期的走绳运动属于小众极限运动,攀岩者往往在悬崖峭壁之间架设绳索,挑战高空行走纪录,以此来寻求更大的刺激。他们在悬崖峭壁之间架设绳索,挑战高空行走纪录。如今,走绳的危险系数已经降低了很多,人们随便在两棵树甚至两根电线杆之间绑上绳索,就能加入这项运动。 在国内,走绳既可以作为攀岩者的平衡训练项目,同时又如走钢丝运动一样,是一项独立的极具挑战的平衡运动。目前国内的平衡极限爱好者们使用的绳索,一般为26mm宽、3mm厚的尼龙扁带。他们对走绳运动的了解,大多是通过一些攀岩影片或是国外网站获得的。随着越来越多平衡爱好者的加入,现在的平衡极限已逐渐形成了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趣味性较强的的低空技巧扁带(low/trick line),另一种是使人振奋的高空扁带(highline)。 初学攻略对于初学者,在扁带设置时要注意三要点。 第一,扁带不要设置得过高,要在较低的地方练习,当用全身体重下压扁带中部位置时,扁带距地保持0.5米左右比较合适。地面要平整、干净,因为要光脚走,所以要防止扎脚。 第二,扁带的长度不要设置得太长,一般从5米练起比较合适,当5米距离可以轻松的走过时,再将扁带加长到10米,之后是15米、20米……,如此循序渐进,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平衡技术。 第三,扁带最好设置在两树之间,这样起步时可以扶着树,有个依托。在走扁带时,脚要顺着扁带的方向去踩,不要横向的用脚心踩。扁带应贴附在前脚掌的拇趾骨和食趾骨之间,及后脚跟的中心略微偏向内侧一些的位置。扁带虽然拉得很紧,但还是具有很大弹性的,两端靠近固定点位置弹性小一些,中间位置的弹性则非常大。在两端行走时,重心主要落在后脚,前脚虚点,当重心刚刚移动到前脚时,马上将后脚迈向前方虚点扁带,以保持好重心。 当你可以平稳地走上几步后,就可以为自己增加难度。长时间停步于某处或试着单腿站立,以针对练习重心的左右控制;之后还需要练习中途转身动作等。转身时,动作要干净利落,重心始终要保持在两脚中间位置,两脚以脚心为轴同时转动,将后脚直接转为反方向顺踩扁带,而前脚则先转为横向,使脚弓横向别住扁带,以控制转动的惯性,并保持好重心的左右偏离,然后再迅速调正,顺踩于扁带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