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家洼社区 |
释义 | 朱家洼社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紧靠崂山区行政中心,崂山区行政大厦、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文化博览中心等大型建筑沿村西由北向南一字摆开。村后是新建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东部校区等高教区。正在拓宽的松岭路(滨海大道)从村东部穿村而过。该村现有村民656户,1787人,有朱、王、钟、李、曲、辛、张等姓氏,其中朱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43.6%。 朱家洼社区,朱姓人口最多,据说, 朱姓先祖在明“永乐扫北”时随军驻扎即墨岙山卫,后脱离军籍迁到这里定居,日渐繁衍形成了村落,因村中多为朱姓,又地处低洼地带,故冠名朱家洼村。到十一世时,朱姓有数人携妻带子迁到铁骑后和小村庄,另辟天地创业,他们逢年过节依然回来祭祖拜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祖,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村里抓住城区改造的有利时机,发展房地产业,新建了四个楼座的商品房,增加了集体收入。该村还建有预制构件厂、织衣厂、冷藏加工厂、机械加工厂、牛奶厂等企业,这些企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朱家洼村以股份制形式参与了青岛科技大学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近几年村民们针对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多,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经常举办会展活动和附近村庄拆迁户多的实际,将空闲房屋出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出租房,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该村2004年经济总收入1.61亿元,人均收入6368元。 朱家洼村十分重视文明建设。村里投巨资新建了朱家洼小区,投资近千万与其他相邻村庄修建扩建了小学和幼儿园,小学成为了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该村在青岛市率先成立了村办电子图书室。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保持了良好的村容村貌。近几年村里还拿出资金为全村村民办理了房屋和家庭财产保险,并为全体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逢年过节还看望烈军属、“五保”户和特困户。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49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朱家洼村委会更名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