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计量学院 |
释义 | 中国计量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以计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 亿元,馆藏图书 220万册,中外文期刊 3580 种。 中文名:中国计量学院 外文名: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简称:中国计量 校训: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创办时间:1978年 类别:公立省部共建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林建忠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主要院系:计测学院,机电学院, 质安学院,标准化学院等 硕士点:25个 院士:2人 发展定位:国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简介邮政编码:310018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学源街-258号 中国计量学院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法、文、经、医(药)、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计量、质量、检测、标准、检验检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始终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现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并有研究生与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任名誉校长,林建忠教授任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综合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多元,纸质图书12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8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18个学院(部),4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有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00多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达88.39%,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44.15%。其中,有共享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及浙江省特级专家、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80余人。另聘请王大珩院士等16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客座、兼职和名誉教授。 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质检中心、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和工程实验室。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450余项。学校重视立足行业优势,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在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地方政府、质检行业和大型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已成为解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振兴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发展,举办试点班,实行学分绩点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专业、双学位制,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近两届有12项成果获得国家、省政府教学成果奖,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门国家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8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近五年在国内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奖37项;学生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2009年学生授权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38项。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在山东等10个省份列入重点批次招生,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获得“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进修、讲学、交流学习,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科研合作;承担了1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美国ZILOG、Fluke公司等国外企业共建实验室。承办了标准化国际研讨会,计量、标准、质量国际高峰论坛,WSEAS仪器、测量、电路与系统国际会议等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 回顾历史,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当前,全校师生正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基本概况中国计量学院,位于浙江杭州境内,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誉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林建忠教授任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综合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元,纸质图书156万册。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18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4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另有各类在册成教学生4000余人。有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6个浙江省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千余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占50.1%,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1%;有共享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及浙江省特级专家、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等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80余人。另聘请王大珩院士等18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兼职、客座和名誉教授。 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质检中心、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和2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40余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依托办学特色,创新合作方式,深入推进与地方政府、质检行业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已成为解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振兴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发展,举办试点班,实行学分绩点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专业、双学位制。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获得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近两届有12项成果获得国家、省政府教学成果奖;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等11个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教育部、教育厅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以上奖励百余项,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科技竞赛一等奖、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奖31项;2010年学生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405项。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获“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积极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研修、交流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科研合作;承担了10多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美国ZILOG、Fluke公司等国外企业共建实验室。承办了标准化国际研讨会,计量、标准、质量国际高峰论坛,WSEAS仪器、测量、电路与系统国际会议等20余次高水平学术会议。 总结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当前,全校师生正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创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重点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政府,2008年 光学工程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材料物理与化学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浙江省第五批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5年 应用数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9年 信号与信息处理 浙江省重点学科 浙江省政府,2009年 光学工程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国家局级重点学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年 机械电子工程 学校规模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杭州,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和完善的自动化办公网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 1.4 亿元,馆藏图书 20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 3500 余种。 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量新学院、体育军事部、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17个学院(教学部)和1个独立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学院校训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校庆歌曲西子湖,钱塘江, 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启明晨读,梦溪暮谈; 格致天问,望舒畅想。 殷殷耕耘意,拳拳学子心;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这是我们青春的校园, 她的母亲是中国。 这是我们青春的校园, 她的名字叫计量。 日月湖,嘉量堂,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立人立业,志在环宇; 明德至诚,行健自强。 精思国家计,细量民生事; 今日雏鹰,明朝翱翔。 这是我们永远的校园, 她的母亲是中国。 这是我们永远的校园, 她的名字叫计量。 学校沿革筹建时期(1978.10.5至1983.5.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建立一支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队伍已是迫在眉睫。1978年9月10日,原国家计量总局的上级部门国家科委抓住时机,向国务院提出筹办计量专业方面的学校,同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在杭州新建一所中等计量专业学校,目标是为全国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好实际操作技能的计量技术人员。 1979年9月1日,杭州计量学校筹建处启用印章,开始了筹建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曙光路黄龙洞口的浙江省计量局内。学校的人事工作暂时由浙江省科委代管,其他业务工作由省标准计量局代管。 1980年7月2日,杭州计量学校的校址定点在西湖区古荡公社境内的和尚圩(教工路以西,天目山路以北)。杭州计量学校为中等专业学校,属地师级单位,教职工300人,在校生规模1200人,设置5个专业,从全国招收毕业生,学制三年。 杭州计量测试学校(计量学校)时期(1983.5.10至1985.10.18)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等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形势对计量事业的要求,1982年初,原国家计量总局向国家计委、教育部提出筹建计量测试学院,培养高级计量科技人才的报告。1983年5月18日,教育部发文通知国家经委(当时国家计量局为国家经委下属的二级局) ,国务院已批准在杭州筹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属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几何量计量与测试等五个专业,学校规模750人,学校由国家经委与浙江省双重领导,以国家经委为主。 1983年12月,国家计量局两次请示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要求在1984年秋季正式招生,并将原申报的"计量测试专科学校"校名改为"计量专科学校"。1984年2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国家计量局的请示。1984年8月,计量专科学校招收首批大专学生计257人。1985年8月,招收首批函授专科学生136人。 中国计量学院时期(1985.10.18至今)1985年3月,原国家计量总局根据计量科技队伍知识老化、高级计量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向国家教委提出建立本科学院。经过严格的专业评审论证,1985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以计量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继续实行国家计量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局为主的领导体制;学校规模为3000人;在发展规模中,专科生要保持一定比例。 1986年8月,招收首批本科生200名;1988年学院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研究生5名1989年10月,首次招收法国留学生2名。另外,学院还承担起计量系统各类中短期培训班的任务,逐步成为全国计量系统在职干部参加继续教育、扩充知识的基地。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我院管理体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调整为中央与浙江省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为了适应国家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立足浙江、服务地方,面向全国,办出特色,学院大力度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造,提出了到2005年建成万人大学的目标。近年来,学院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专业设置也从比较单一的计量学科向多学科发展。2000年,学院取得浙江省政府的重点扶持,首批进入了下沙高教园区。省政府同意我校新校区工程征地1180亩,投资5.35亿元,规划建设校舍面积21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建设,为学院建设万人大学提供了的发展空间和教育资源。 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办学。 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批,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三个学科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24个硕士点,43个本科专业,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专业9个,具有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16000人,另有各类在册成教生4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6%,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7%,其中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及浙江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学科学术带头人8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王大珩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学科建设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现建有国家磁性材料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试验基地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浙江省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70余部。学校与全国上百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成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基地和浙江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 量院精神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荣誉近两次浙江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得全球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实行校际联合选课,举办试点班,逐渐形成了“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国家奖16项,省一等奖58项,学生专利申请及获准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2007年获准授权专利50项。近年来,学校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在对2007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就业流向调查的麦可思-盖洛普指标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非“211工程”学校中的第16位,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先后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活动,承担了“欧盟-亚洲联结”项目、“面向企业和市场标准化”课题等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俄罗斯标准化计量认证科学院、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法国杜埃矿业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了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以及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学校讲学,鼓励和支持校内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实行教师互访、学生互培,实现开门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进修、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开展科研合作,邀请外国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获得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是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二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特色之路中国计量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法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具有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制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院从2000年3月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调整为实行"省部共建,省管为主"的高校管理体制。拥有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举办试点班,致力于培养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图书馆概况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81年,2003年7月,随学校由学院路老校区整体搬迁至下沙高教园。图书馆现有馆舍于2004年11月在下沙校区正式启用,馆舍工程为邵氏基金赠款第十六批大学项目,故名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30254平方米。图书馆现有图书总量210余万册,文献覆盖理、工、管、法、文、经、医(药)、哲、教等多个学科门类。在多学科文献收藏的基础上突出计量、标准化、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等质量检验检疫文献特色,设立质量检验标准文献室,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检定规程的收藏较为齐全。图书馆不仅收藏有较为丰富的图书期刊,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订购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和Elsevier、IEL、Springer、EBSCO、LexisNexis等中外文网络数据库20多个,自建《中国计量学院学位论文全文系统》、《随书光盘数据资源》等数据库3个。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局域网网络以光纤为主干,百兆到桌面,所有交换设备均采用港湾系列。在网络安全方面,划分了内外网,使用硬件防火墙。目前,用于图书馆信息系统的HP服务器共有10台,分别应用于馆藏数据库管理、WEB服务、OPAC检索服务、视频服务、数字资源管理、电子阅览室管理及门禁系统管理等各个方面,拥有业务、办公及服务用计算机共300多台,配备容量18T的全光纤数据存储系统。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设有图书流通部、书刊阅览部、文献建设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等5个业务部室。现有正式在编职工42人,其中2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7%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理念,图书馆开展了书刊流通阅览、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电子文献阅览与网络检索、用户教育和文献复制等多项服务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文献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馆藏文献实行全开架、开放式借阅服务;自编《科技信息参考》等专题资料,为教师和科技人员提供最新科技资讯;为毕业班学生开设“毕业设计(论文)信息资源利用”专题讲座,给毕业生提供外文文献原文专题检索服务;与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合作,为教师研究课题(项目)的申报、检查、鉴定开展科技查新;积极开辟信息组织工作,定期整理各类专题资料在图书馆主页发布,开展学科导航、网络导航服务;建立质检标准特色馆藏,开展馆藏信息社会服务;开设文献检索课,面向全校师生读者定期开展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使用、各种数据库使用和信息资源检索等讲座。形成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服务系统”为目标,不断提高办馆水平和办馆效益,办出特色,努力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研究所状况太赫兹研究所 能源工程研究所 流体检测与仿真研究所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研究所 市场营销研究所 财务会计研究所 生物安全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机械电子研究所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嵌入式仪器技术研究所 安全与环境研究所 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文艺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 应用物理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理论研究所 嵌入式系统研究所 光电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精密测试与控制研究所 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研究所 工业设计研究所 实验室状况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室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省开放,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一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的应用研究、仪器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计量测试与仪器技术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挥学校质量、计量、标准和学科的研发优势,积极探索实验室运行新机制。 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批准建设。试验基地主要承担新型磁性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磁性材料检测体系与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成为国内磁性材料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产、学、研”实验中心,并成为国内磁性材料及器件行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平台。 人才基地是我国首个全国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将有计划地进行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计量学院日前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将研究和建构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国际型高级人才以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研究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之间的合理结构及其相应的培养模式和规模;编撰出版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培养所需的系列标准化(精品)教材;开展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研究和推进标准化学科建设工作。 质检中心国家磁性材料及制品质检中心 该中心于2006年12月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建设,以现有的原财政部资助的“中国计量学院磁性材料工程检测中心”和浙江省政府资助的“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为载体,集产品检测、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于一体。中心主要面向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开展研究及检测工作,对各种磁性材料及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测和可靠性试验,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磁体,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同时参与制订磁性材料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着眼于磁性材料检测技术的最前沿,中心开展了磁性材料检测设备研制以及磁性材料检测技术和检测体系标准化研究,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项目、省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中心成员先后参与了《稀土永磁材料磁性温度系数测量》、《永磁材料标准样品磁特性》、《软磁材料交流磁特性标准样品》等几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3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据介绍,中心目前已承接包括浙江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20余家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磁性能测试任务,检测业务辐射至国内10多个省市。在2009年1月公布的第一批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工作组中,该中心被确定为磁性材料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的组长单位。 现代科技学院学院概况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于1999年7月经浙江省教育厅同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设立,是以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试办的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按教育成本收费,按民办机制运作。2004年11月28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独立学院。学院位于下沙高教园区,毗邻本部,与中国计量学院仅一路之隔。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计测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系、人文与法学系等5个系和1个基础部。拥有工、管、法、文、理、经六大学科门类2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800余人。 办学理念学院按照“依托母体,办出特色,以人为本,以质为先”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依托母体办学,相对独立运作,资源共建共享,合约管理运行”的办学模式,依托母体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为发展特色,注重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锻炼,致力于培养“懂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懂技术的管理人才”。2007、2008两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75%和 90.22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欢迎,学院生源年年充足。 硬件设施学院依托学校本部办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办学环境优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严格。现拥有相对独立的校园400余亩,拥有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322万元,图书达28.6万册(不含电子图书)。其中教学区征地面积约279亩,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生活区征地面积约145亩,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 发展目标学院今后几年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拥有工、管、法、文、理、经、医(药)等七大学科门类30个左右本科专业,在校生稳定在8000人左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学生生活设施、图书资料等办学指标达到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优良标准,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品牌效应及影响力的浙江省一流独立学院。 学院领导党委书记:于永明 党委副书记:林建忠 、 徐涌金 、 陶伟华 委员:冯时林 、俞晓平、 宋明顺 、王小华、陈希武 、范庆瑜 纪委书记:王小华 校长: 林建忠 副校长:蒋家新 、 冯时林 、 俞晓平 、 宋明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