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正视眼
释义

眼科学的定义或专业术语所表达的正视眼系屈光概念,是指当眼处于静止(无调节)状态下,5m远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入眼,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上,即屈光度等于零。通常,在评论人眼的屈光时,多引入视力概念,即凡是远近视力眼的屈光时,多引入视力概念,即凡是远、近视力均≥1.0(≥5.0)时,可看作是正视。一种通俗的理解是正视眼即指“视力正常,屈光正常。”因此,在观察讨论屈光问题时要区别正视与正视眼的两个不同概念。

释义

眼角膜及晶状体会把进入眼球的光线聚焦并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如果光线能够恰恰落在视网膜上,便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称为“正视”。无限远(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叫正视眼。相反,如果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便会出现“屈光不正”的问题,导致影像迷糊不清。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有近视、远视和散光。

发生发展

按照正视化理论,人出生时为远视眼,日后均有一个向正视眼转化的过程。婴儿从6个月起,屈光不断正视化,一般至7岁时停止。

人眼屈光是一个发育过程,正视眼的实际意义,与平均身高的概念是相同的,从人眼屈光发展规律来看,总是从生理屈光开始,而生理屈光在早年即为远视。只是随年龄增长,生理性远视逐渐降低,并过渡到屈光度为零或接近零,或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屈光随即向近视发展。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屈光状态达到或中止于标准正视点者为数极少。

患病频率

从临床统计数字或个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所列数字虽差异很大,但亦有共同规律,即:

3.1 正视眼一般均占据很小比例

3.2 明显地受年龄的影响,未成年人中,正视眼比例很小。

3.3 成年后正视眼在屈光组成中变异很大,明显地受近视眼的患病率高低的制约。

屈光标准

迄今对于正视眼既无法定标准,亦无公认的权威意见。

1、范围不统一,差别很大。

2、间距最小的为0及0.25D,最大的为2.24D.

3、仅有极个别将正视眼定点于屈光度为零者。范围一般均偏向于远视侧,如取+0.5D,+0.75D或+1.0D。偏向近视侧者为数较少,有的仅放宽至-0.25D,仅个别有-1.0D者。哈尔滨医科大学曾从实用出发,为了便于普查性工作而设计以下正视眼标准:视力≥1.0,戴+0.5D镜片时视力下降者。

4、 一般多不涉及散光,仅个别提及正视眼的散光要<0.5D

测量方法

如何测试正视眼的调节幅度?可通过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调节近点计算之。

直接测量法

(1)遮盖一眼,先右眼,后左眼依次单眼进行。

(2)注视5m远处视力表1.0视标。

(3)在试镜架上放入凹球面透镜,逐增度数,直至视标开始模糊,记录视标尚未发生模糊的最大凹透镜镜度,即为该眼调节幅度。

也有以视标持续模糊开始位置时的凹透镜镜度,记为调节幅度。

近点测量法

(1)遮盖一眼,先右眼,后左眼依次单眼进行。

(2)将近点尺的视标(或以近视力表代之)由远逐渐缓慢近移,令其注视该视标(或近视力表中0.6视标)直至视标开始模糊,再后移少许,复又清晰,记录尚未发生模糊的最近距离(从角膜顶点量起)。该距离即为近点距离(m),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如调节近点距离为2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0.2(m)=5.00D。

相关信息

什么是散光眼

“散光”一般都是因为眼角膜弧度不均匀,光线经过眼角膜折射及进入眼球后无法形成单一的焦点,影像便会有“化开来”或变得模糊的现象。无论近或远的东西,都看不清楚。“散光”患者需要透过圆柱镜使光线重新形成单一焦点,聚集在视网膜上,使影像变的清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