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简介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面积4300公顷,1956年建立,为我国最早的一批自然保护区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楸等珍稀濒危植物。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本区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区的北缘,属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植物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是中国中亚热带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区系反映出古老性和多样性。计有苔类植物15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24种,珍稀孓遗植物银杏的野生种也分布于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此外,天目山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遗迹众多,也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大地坐标为: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为浙江省内第一名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地质古老,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的人文景观,为宗教名山、旅游胜地,天目山古木参天,景色秀丽,环境幽静,气候宜人。 地形地貌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也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植被类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 “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 “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 “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 “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 “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主要保护对象天目山保护区属中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 1.濒危珍稀生物。本保护区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珍稀植物有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 2.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天目山保存典型的、完好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还有柳杉、银杏、金钱松为代表的古树名木群落。区内已知246科974属2160种高等植物和65目465科4716种动物。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荟翠了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 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天目山据记载有800多种野生药材名贵的有:於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天目山这块开发较早的植物宝库,直到现在还有新种被发现,足以说明天目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 大树华盖,奇树参天 天目山独特的森林景观使天目山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如果说黄山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天目山则以“大树华盖闻九洲”。大树者:柳杉、金钱松、银杏,被人们称为天目山之绝。当人们一走进天目山,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巨大的千年柳杉,它比模式产地庐山和湖北神农架的原始柳杉更为壮观。胸径100公分以上便有398株之多,胸径200公分以上有15株,最大的“大树王”胸径233公分,现已枯死;最大单株材积达75.46立方米,最高蓄积量每亩达328立方米。“冲天树”枣金钱松,系我国特产,非常珍贵,为世界五大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在天目出适宜的环境中长得特别高大,为天目山百树之冠。在天目山仅胸径50公分以上98株,其中胸径100公分以上有8株,一般树高50米左右,最高大的胸径107公分,树高52.5米,材积19.46立方米。枫香、兰果树、青钱柳、天目木姜子等,在天目山这块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也长得特别高大。 珍稀物种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适中,地质历史悠久,成了古老植物的避难所,子遗植物的衍生地,使许多第三纪植物免遭灭绝,得以繁衍。“活化石”枣银杏,系中生代子遣植物,为我国特有,现虽遍植各地,甚至漂洋过海,侨居他国,但野生状态的银杏仅产天目山,是“世界银杏之祖”。在保护区内,较古老的银杏有244株,平均胸径45公分,平均高18.4米,胸径在100公分以上有8株,最大胸径123公分,树高30米。它们有的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在人迹罕至的沟谷中,呈现一派古老野生的状态。在植物区系研究上有重要价值的连香树,稀有的领春木、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古老的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等在天目山都有分布,仅分布于天目山区的特有种也不少,如天目铁木、天目朴、羊角槭、浙江五加等。而天目铁木和羊角槭的种群数量到达濒临灭绝境地,非常珍稀。天目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二类保护8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香果树、连香树、鹅掌楸、黄山梅。三类保护17种,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凹叶厚朴、浙江楠、领春木、银鹊树、八角连、金刚大、羊角槭、短穗竹、青檀、短萼黄连、延龄草、虾脊兰、天麻、野大豆、紫茎。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达24种之多,模式标本产地植物那就更多了。 植物区系成份的复杂性 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天目山,既具有代表本地区的植物区系成份,又具有向其他地区联系的、过渡的区系成份,还具有本山特有的区系成份。总的来说,天目山植物区系属东亚枣日本区系,与日本联系最为密切,两地共有种达40%之多,在天目山以JaPonica命名的植物达70多种。天目山地势高峻,海拔相差悬殊,较多的暖温带、温带植物侵入到天目山,如水青冈属、椴属、槭属、鹅耳枥属、桦木属等。槭属植物在天目山特别多,有21种,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天目山与华南植物区系共有种20多种。与华中植物区系共有种150余种,更有趣的是天目山出现了与北美有联系的替代种,如檫木、鹅掌楸,兰果树等。这从植物区系上说明了东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历史渊缘关系,还说明了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在研究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性。 动物资源丰富的植物资源,优越的气候,复杂的森林层次构造,适宜的栖息环境,给各种动物的生年、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故天目山动物种类颇多,区系成份也复杂。据前人研究资料统计,哺乳动物有7目27科54种;乌类有10目24科108种;爬行类有3目10科35种;两栖类有2目7种16种,昆虫有26目,巳鉴定的有600余种,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天目山的动物成份,主要属东洋界类型,但有少量古北界成份渗入。 哺乳动物主要有;野猪、苏门羚、黑麂、毛冠鹿、大灵猫、小灵猫、猕猴、刺猬、豪猪、穿山甲、华南兔、松鼠、豺、狼、黄鼠,常有游山的金钱豹,有时还有虎的出观。 鸟类主要有:白鹇、白颈长尾雉、锦鸡、竹鸡、红嘴长尾兰鹊、喜鹊、山斑鸠、红嘴相思鸟、斑啄木鸟、大杜鹃、四声杜鹃、画眉、三宝鸟、寿带鸟、戴胜、大山雀等。 两栖类主要有:东方蝾螈、肥螈、淡肩角蟾、桂墩角蟾、泽蛙、大树蛙、饰纹姬蛙等。 爬行类主要有:大头乌龟、鳖、石龙子、北草蜥、赤链蛇、乌梢蛇、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等。 人文景观天目山保护区海拔450米以上,悬崖陡壁、深沟峡谷,构成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象鼻峰等地的奇特岩石地貌景观;海拔450米以下为有岩溶地貌景观。此外,保护区还有禅源寺、大树王、周恩来纪念亭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在天目山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十万余个,居同类风景名胜区之冠,具有除尘、杀菌等功效,对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80年代中期开展以保护为中心的旅游,即“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科学考察、疗养度假等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如今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一条龙服务。 保护区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84公顷,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区的北缘,属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植物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是中国中亚热带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区系上反映出古老性和多样性。计有苔类植物70种、藓类植物240种、蕨类植物110种、种子植物157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24种,珍稀孑遗植物银杏的野生种也分布于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此外,天目山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遗迹众多,也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的野生植物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该保护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独特,区内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一块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宝地,是我国江南不可多得的一座“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珍贵资源植物资源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北部亚地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物生长茂盛,具有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森林景观,植物区系成份也相当复杂,天目山的植物资源可以“古、大、高、稀、多”五字概括,“天然植物图”之美称,并不过誉。 1、丰富的植物资源 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荟翠了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 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天目山据记载有800多种野生药材名贵的有:於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天目山这块开发较早的植物宝库,直到现在还有新种被发现,足以说明天目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 2、大树华盖,奇树参天 天目山独特的森林景观使天目山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如果说黄山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天目山则以“大树华盖闻九洲”。大树者:柳杉、金钱松、银杏,被人们称为天目山之绝。当人们一走进天目山,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巨大的千年柳杉,它比模式产地庐山和湖北神农架的原始柳杉更为壮观。胸径100公分以上便有398株之多,胸径200公分以上有15株,最大的“大树王”胸径233公分,现已枯死;最大单株材积达75.46立方米,最高蓄积量每亩达328立方米。“冲天树”枣金钱松,系我国特产,非常珍贵,为世界五大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在天目出适宜的环境中长得特别高大,为天目山百树之冠。在天目山仅胸径50公分以上98株,其中胸径100公分以上有8株,一般树高50米左右,最高大的胸径107公分,树高52.5米,材积19.46立方米。枫香、兰果树、青钱柳、天目木姜子等,在天目山这块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也长得特别高大。 3、珍稀,特有物种多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适中,地质历史悠久,成了古老植物的避难所,子遗植物的衍生地,使许多第三纪植物免遭灭绝,得以繁衍。“活化石”枣银杏,系中生代子遣植物,为我国特有,现虽遍植各地,甚至漂洋过海,侨居他国,但野生状态的银杏仅产天目山,是“世界银杏之祖”。在保护区内,较古老的银杏有244株,平均胸径45公分,平均高18.4米,胸径在100公分以上有8株,最大胸径123公分,树高30米。它们有的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有的在人迹罕至的沟谷中,呈现一派古老野生的状态。在植物区系研究上有重要价值的连香树,稀有的领春木、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古老的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等在天目山都有分布,仅分布于天目山区的特有种也不少,如天目铁木、天目朴、羊角槭、浙江五加等。而天目铁木和羊角槭的种群数量到达濒临灭绝境地,非常珍稀。天目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二类保护8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香果树、连香树、鹅掌楸、黄山梅。三类保护17种,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凹叶厚朴、浙江楠、领春木、银鹊树、八角连、金刚大、羊角槭、短穗竹、青檀、短萼黄连、延龄草、虾脊兰、天麻、野大豆、紫茎。以天目山命名的植物达24种之多,模式标本产地植物那就更多了。 4、植物区系成份的复杂性 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天目山,既具有代表本地区的植物区系成份,又具有向其他地区联系的、过渡的区系成份,还具有本山特有的区系成份。总的来说,天目山植物区系属东亚枣日本区系,与日本联系最为密切,两地共有种达40%之多,在天目山以JaPonica命名的植物达70多种。天目山地势高峻,海拔相差悬殊,较多的暖温带、温带植物侵入到天目山,如水青冈属、椴属、槭属、鹅耳枥属、桦木属等。槭属植物在天目山特别多,有21种,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天目山与华南植物区系共有种20多种。与华中植物区系共有种150余种,更有趣的是天目山出现了与北美有联系的替代种,如檫木、鹅掌楸,兰果树等。这从植物区系上说明了东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历史渊缘关系,还说明了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在研究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性。 动物资源 丰富的植物资源,优越的气候,复杂的森林层次构造,适宜的栖息环境,给各种动物的生年、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故天目山动物种类颇多,区系成份也复杂。据前人研究资料统计,哺乳动物有7目27科54种;乌类有10目24科108种;爬行类有3目10科35种;两栖类有2目7种16种,昆虫有26目,巳鉴定的有600余种,还有许多无脊椎动物。天目山的动物成份,主要属东洋界类型,但有少量古北界成份渗入。 哺乳动物主要有;野猪、苏门羚、黑麂、毛冠鹿、大灵猫、小灵猫、猕猴、刺猬、豪猪、穿山甲、华南兔、松鼠、豺、狼、黄鼠,常有游山的金钱豹,有时还有虎的出观。 鸟类主要有:白鹇、白颈长尾雉、锦鸡、竹鸡、红嘴长尾兰鹊、喜鹊、山斑鸠、红嘴相思鸟、斑啄木鸟、大杜鹃、四声杜鹃、画眉、三宝鸟、寿带鸟、戴胜、大山雀、白---等。 两栖类主要有:东方蝾螈、肥螈、淡肩角蟾、桂墩角蟾、泽蛙、大树蛙、饰纹姬蛙等。 爬行类主要有:大头乌龟、鳖、石龙子、北草蜥、赤链蛇、乌梢蛇、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等。 旅游线路大树王景区游线车上车下:龙峰尖停车场——木栈道——四面峰——倒挂莲花——五世同堂——大树王——开山老殿——半月池——龙峰尖停车场。游览时间约3小时。 车上步下:龙峰尖停车场——木栈道——四面峰——倒挂莲花——五世同堂——大树王——张公舍——狮子口——伏虎瀑——子孙满堂——夫妻树——进山门。游览时间约4小时。 步上车下:进山门——夫妻树——子孙满堂——伏虎瀑——狮子口——张公舍——大树王——五世同堂——开山老殿——四面峰——木栈道——龙峰尖停车场。游览时间约5小时。 禅源寺景区游线禅源寺——周恩来演讲纪念亭——双清池——太子庵——留桩屋——雨华亭——天目山自然博物馆 交通天目山距离杭徽高速公路藻溪收费站14公里,距离临安市40公里,距离杭州94公里。杭州(西站)每天有公交车到达临安、于潜、西天目山。 门票游览天目山景区门票100元/人(大树王景区、禅源寺景区);车行上山需换乘景区观光车,上下山车票30元/人(单程时间约30分钟)。天目山景区全年开放,天目山自然博物馆全日制开放,上午8:00—11:00。 食宿保护区内有宾馆、餐饮、茶室等服务网14家;区外还有相当规模的“农家乐”接待设施。截止2006年底,床位数达5000多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