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释义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重点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现执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消防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建筑专业咨询、施工图审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和市政公用(风景园林、道路、桥隧、给水、排水、环卫)等八项甲级证书,公路行业(公路)乙级证书。 基本信息坚持“营造和谐、争创精品、建立品牌、接轨国际、有序发展”的办院方针,2000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有五个综合设计所,三个专业设计所, 以及岩土工程、市政交通、风景园林、建筑装饰、建筑幕墙、宁波六个分院组成,并在温州设立了分支机构。全院有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近百名。建院以来坚持繁荣建筑创作、重视设计质量准则,积极参加市场竞争,并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工程联合设计,与美国的HOK、德国的GMP、澳大利亚的COX、PTW等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在历届优秀建筑设计评选中有260余项获得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优质工程奖及科技成果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得到社会各界和建设单位的赞扬和好评。 业务范围有高层、超高层的大型办公、宾馆、商业综合体、行政办公楼;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建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体育建筑;医院类建筑;城市设计;智能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市政公用工程;岩土工程;幕墙设计等。 发展历史1953年10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室成立,由土木系教师组成,李恩良教授任主任。 1976年,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室,由部分土木系教师、基建科技术人员组成,任命夏志斌为设计研究室主任、杜琳生任副主任。 1981年11月,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李恩良任设计院院长,舒士霖任副院长,并组建了设计院院办、经营技术室、建筑设计一室、二室、资料图档室。 1982年,原浙大劳动服务公司在设计院设立服务点,一批青年同志来院工作,扩大了设计队伍,同年获一级勘察设计证书。设计院在为学校建筑设计的同时向社会承接设计业务、逐步进入设计市场。 1984年,根据浙大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即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国家教委批准更改院名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并在批文中明确1981年所发设计证书继续有效。 1984年,土木系系主任舒士霖兼任设计院院长,郭鼎康任专职副院长,校基建处副处长吴坤生兼任副院长。 1986年下半年,为开拓上海设计市场成立上海分院。 1987年6月,设计院院长由当时土木系系主任唐锦春兼任,88年唐锦春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并兼任设计院院长。 1988年2月,严家熺担任专职副院长。 1989年7月,潘维贤任副院长。 1990年11月18日至20日,通过国家教委所属设计院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TQC)达标验收。 1990年,设计院在福州成立福建分院。 1991年5月,成立绍兴办事处。 1992年7月,沈济黄担任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潘维贤任副院长。 1992年底,为进一步开拓宁波市场,成立宁波分院。 1993年,成立海南分院。 1995年11月,超高层建筑“苏州商品交易市场”工程中标,开创了该院独立设计大型超高层建筑的先例,并成立了项目组,培养了一批设计师。 1998年12月,全院推行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1999年6月,董丹申任副院长。 1999年11月,通过GB/T19001-1994~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认证审核。 2000年1月16日,获北京中设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GB/T19001-1994~ISO9001:199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注册号:2400A0002。 2001年6月,设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智能化设计所、照明环境设计研究所。 2001年10月,经学校批准,浙江大学园林设计研究室(原浙江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室)并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2年11月,成立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分院。 2002年12月,董丹申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法定代表人。 2002年12月,成立岩土工程分院。 2002年12月,成立市政交通分院。 2003年1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经济研究所。 2003年2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图审查室。 2003年11月,原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分院分设为风景园林分院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所。 2003年12月,院五十周年院庆。 2004年4月,沈济黄获得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2004年7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测绘中心。 2004年12月,成立浙江大学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5年1月,设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幕墙设计研究所。 2005年5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运行,开创该院信息化管理的新篇章。 2005年7月,董丹申任院长。 2005年8月,吴伟丰、黎冰任副院长。 2006年4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咨询研究中心。 2006年6月,设立驻台州办事处。 2007年8月,设立驻嘉兴办事处。 2007年9月,设立驻成都办事处。 2008年1月,院生产组织机构实施调整。新成立了第六、七、八建筑设计研究所(综合)。 2008年7月,成立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6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总支被评为浙江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该院党组织第三次获得校级先进称号。 院长致辞笔墨不闻规矩,创意源于坚持 当代建筑,无所不在展示其宏大、高亢的旋律,却也时时刻刻表现出矛盾、冲突的调性。观念被消费,知识被速食,形式先于其背后的逻辑被肯定,作为一种普遍的趋势,人们倾向于遗忘建筑较本质的那一部分----它根植于日常生活,为人提供服务,并且合首常识。值此之时,对创作理性的坚持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对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来说,这种坚持多少是一种本能,因为它源于求是书院的百年传统。 "握中西以求是,得形势而创新"----原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先生给该院的题词,既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嘱托。作为国家重点高校中成立最早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自1953年创建迄今五十多年,该院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办院特色,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论学,则无论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而以求是精神为旨归,去芜存菁;创作,则不泥于固有模式,锐意进取,并紧扣时代脉搏,推陈出新。 该院倚靠浙江大学这个雄厚的学术背景,高屋建瓴,"求是精神"薪火相传,因此而有了比较明显的优势。该院始终坚持"产、学、研、创"相结合的道路,重视原创与精品意识,形成了"高、精、专、强"的目标理念。因为这个传承与坚持,该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得到业界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的赞扬和好评,每一件作品都印刻着自己清晰的理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通过参与各种城市设计,与大规模商业、办公、文化、体育和住区建设该院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城市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注重地域特色与文化表达,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也是该院建筑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系统的设计院,对教育建筑与科学实验建筑的设计与研究,该院同样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佳作。秉承"求是创新"精神,注重"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追求"合乎情理"的建筑作品,这正是该院建筑创作的方向。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广泛的对外交流,既能开拓眼界,也是建筑创作不可或缺的因素。该院充分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协作,并与多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有效的合作,在坚持原创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道路。 优秀的设计构思只是成功的起步,本着认真负责的心态,凭借爱岗敬业的专业团队,该院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为业界与社会提供了一栋栋高完成度的精品。 56年,可以说硕果累累,也可以说风雨兼程,我们也经常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尤其该院依托着浙江大学要冲击世界一流大学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或者说作为学校一个直属的科研机构,她有一个神圣使命在里边----"共同的浙大,共同的事业",56年,设计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的坚持,"拿自己的作品说话"----简洁而朴素的一句话,却是最形象的概括。在今天建筑创作繁荣、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正是值得国内同行设计院共同去借鉴、去追寻的一种理念。 笔墨不闻规矩,创意源于坚持。经历了56年风雨历程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路陪伴它的不仅仅是鲜花和荣誉,更多的是付出与汗水,坚定的团队精神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使它得到了业内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团队将一如既往,精诚协作,为我们塑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建筑精品。 董丹申 于求是园 企业文化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企业文化理念: 核心价值观:共同的浙大,共同的事业 办院方针(宗旨):营造和谐,放眼国际,产学研创,高精专强 企业精神:求是、创新 企业目标:溶入主统→接轨国际→行业一流 企业使命:为员工实现价值创造机会 为业主投资创业创造价值 为行业繁荣发展创建秩序 为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 企训:真诚、宽容、自律、博爱、完美 人才理念:专于一长、精于一技、开放互容、海纳百川 管理理念:顺势而为、大道行简 质量理念:精益求精、崇尚完美 服务理念:服务创造未来 经营理念:百年浙大、百年建筑、百年朋友 共事协作理念:互敬、互谅、互学、共担、共享、共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