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公祠 |
释义 | 襄阳张公祠简介襄阳岘山有座为纪念唐朝宰相、襄阳人张柬之而建的张公祠。 张柬之,武周后期任宰相。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他与桓彦、敬晖等乘机发动政变,恢复中宗帝位。晚年归乡,曾率众人修襄阳城西老龙堤,造福一方。 张公祠始建于明朝,起初为寺庙,清雍正年间改寺为祠,以纪念张柬之,后人称之为张公祠。现已辟为张公祠森林公园。 历史年考张公祠,是明朝时为纪念唐朝宰相,襄阳人张柬之而建的,在今气象学校内. 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唐宰相张公祠,在城南三里.今为衍恩寺.考<<旧志>>:城南有张文贞公柬之故园.后人以为金鼠寺,又改为衍恩寺.雍正间知府尹会一以前贤故迹所存,即于寺内建祠以祀之." 据<<襄阳县志>>记载:"旧有公故园,后人以为金鼠寺,又改为衍恩寺.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知府尹会一,以前贤故迹所存,即改寺为祠,以祀之. 乾隆壬寅年(公元1782年),道守陈大文重修.道光五年(公元1824年,太守周凯又重修". <<襄樊市地名志>>(襄樊市地名领导小组内部资料)记载:"张公祠位于襄阳城南岘山东麓,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柬之而建.祠宇始建于明代,1940年前为四合院,有房屋十二间,.解放后为市林场,农业局,省气象学校占用.经多次拆改,遗址石刻荡然无存." 绥阳县张公祠张公祠,又称石房子,建于清道光三十四年(公元1884年),原位于绥阳县洋川镇团山办事处小关村,现已按原貌搬至县城。该房子全部为石头结构,石柱、穿坊、柱础、拜台等位置上刻有40幅图案,6块穿坊两面均刻有花草、鸟兽、虫鱼等,十分精美。在10根石柱上刻有对联等文字1000多副,最大的字有40公分。该石房子气势雄伟,结构独特,石刻精湛,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如此规模的全石结构房屋,堪称"全国一绝"。 张飞庙张飞庙,位于许昌东南18公里张潘乡古城西北隅。祠建于8米的高阜上,面积10000平方米。庙中奉祀张飞,还有刘备和关羽。据传此处曾是东汉许都官驿,他们兄弟三人来见献帝时曾驻此。庙内有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重修汉司马张公祠》碑一通,碑文盛赞张飞的智勇节义。清代又塑包公像于殿内,故又称包公寨。原有殿、堂、楼、阁、亭、台、庵20余座,鳞次栉比,巍峨壮观。虽一些建筑被毁,但遗留奇观依旧,一是庙前“三姓树”,俗称刘、关、张拴马柏,无不望而称奇。二是山门洞内两侧之风雨石,可测阴晴风雨。三是庙门建筑奇巧,是寨,又是洞门,还是山门,上是门楼又是戏楼。四是张公殿前立有明、清两通地震碑。 张自忠将军的张公祠分别位于宜城市新街乡罗屋村长山和南漳县武安镇北。1940年5月,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七十四师在宜城南瓜店与一万多日军激战九昼夜,16日于此处殉国。翌年5月16日,国民党五十九军在其殉难地立碑纪念。碑四方柱体攒尖顶,通高4.4米,正面阴刻碑文。同时在杏仁山北麓修建同难官兵公墓,墓底径5米,高1.5米。墓前立碑,通高1.7米,阴刻“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1944年,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修建张公祠,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张巡祠张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雎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 安史之乱时,叛将尹子奇率兵13万围攻睢阳,镇守宁陵的张巡率兵增援。张巡受命于危难之时,与士兵同仇敌忾,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杀。他用兵如神,屡战屡胜,破了敌军的鹅车攻城,又施巧计与敌军抢粮,后火烧敌军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万,使敌军遭受重创。可惜最终因没有后援,城破殉难,但是他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 为满足海内外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990年重建了张巡祠。新祠占地4.07万平米,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整个祠堂宏伟壮观,庄严肃穆。10余年来,台湾同胞已多次组团来商丘张巡祠瞻仰祭拜,缅怀英烈。 张巡(709——757年),河南人,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第三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史叛军13万由尹子奇率领攻打睢阳城,当时的睢阳城是南北交通要塞,军事咽喉之地,叛军企图踏平睢阳,夺取江淮富庶之地,在这危急存亡关键时刻,张巡挺力而出,率领仅有的6800名将士抵抗13万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睢阳保卫城。最后虽然由于众寡悬殊,粮尽援绝而失败,但它却有力地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财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 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旧址——张公祠1907年,萍乡煤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