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兰河泥炭矿床 |
释义 | 学科:泥炭地质学 词目:巴兰河泥炭矿床 英文:peat deposits in the Baram River area,Malaysia 释文:典型的现代热带穹丘状木本泥炭矿床之一。 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东北部巴兰河流域,主体部分位于沿海岸线分布的河流三角洲地带。该区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年以上,气候潮湿,湿度为59%~97%,平均日温度25~30℃,气候受强劲的东北季风和较弱的西南季风影响。巴兰河流过中央婆罗州地块,流经长约80千米、宽12~25千米窄而陡的冲积谷,在下游河流携带细粒沉积物汇入南中国海,形成一个宽约32千米的弧形三角洲。潮差1~2米,在内陆60千米以远都能观测到水位变化。 在该流域内大约95%的面积被厚度大于1米的泥炭覆盖,主要泥炭矿床的泥炭层厚10~12米,最厚达20余米。在冲积三角洲洪泛平原上,泥炭穹丘呈非对称双透镜体产出,被巴兰河支流分割成面积为3千米×5千米(上游段)~15千米×60千米(下游段)的单个矿床。泥炭大约形成于4500年前。与海岸线进积保持一致。泥炭矿中心地面高出平均河水位10米,呈穹丘状隆起或平顶方丘。木本泥炭层总灰分含量很低(<2%~5%),硫分含量也极低(<0.5%),只是在矿床底部(1米以下)灰分为15%左右,硫分为4.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