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志刚 |
释义 | 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袁志刚,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导。 1958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浙江舟山。1978年3月,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1月,获得杭州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师从宋承先先生,1987年7月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法国留学,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进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 最先将非均衡经济理论引进国内,师从国际非均衡理论创始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贝纳西教授,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用非均衡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转轨,对中国双轨经济的运行机理进行很好的描述。近年来专心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和就业、失业问题的研究,出版的〈失业经济学〉和〈隐性失业论〉等著作是国内该领域最早出现的著作,具有广泛影响。同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做法,编写了〈上海就业报告〉和〈中国就业报告〉。创办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使中心成为欧盟与中国就业问题研究网络的主要成员。被国家劳动保障部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储蓄问题有着长期的研究,1999年和2000年连续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论文,被广泛引用,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跟踪研究国际上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国外该领域最新发展情况编入〈高级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接轨方面作出努力。 发表论文100余篇,独著五部,合著七部。成果分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多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独立承担的课程(宏观经济学)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被选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培养对象和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博士后;全国优秀博士后。 获奖情况:上海市优秀博士后(1997);全国优秀博士后(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996);专著《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1997);专著《失业经济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1998);专著《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系伍柏麟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20年系列研究》(10卷)中的一本,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0);论文《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0);论文《论再就业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1998);论文《上海市“九五”至2010年就业趋势及相应政策》获中国劳动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2);专著“失业经济学”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2003);“全球化与帝国主义矛盾:历史与发展趋势”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1);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3);论文《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4)。 2.广西医科大学教授袁志刚人物简介袁志刚,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教授,中共党员。 工作情况1982年中山大学遗传学专业毕业。一直在广西医科大学从事医学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技术》等。2000和2001年两次到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细胞与分子进化实验室做客座研究,研究的侧重点是人类分子遗传学、mtDNA多态性;2003,9-2004,9,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RPA医院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学习CE,DHPLC,MD-PCR,引物设计等分子遗传学的技术,主要研究MYBPC3,MH7基因及其相关微卫星与心脏病的关系及遗传系谱的分析。开展单基因遗传病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科研课题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帕金森病与mtDNA D-L00p和12s rRNA基因突变的关系 2.广西回国基金项目: DJ-1基因突变与早发型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 3.广西科技攻关项目: CE和GeneScan技术在遗传性共济失调和亨廷顿舞蹈病中的应用(在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皮肤及粘膜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遗传分析和致病机制的初步研究(在研) 发表的部分论文1. 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的基因诊断和CAG重复扩增,遗传,2009,31(6):605-610。(通讯作者) 2.汉族人线粒体DNA单倍型与散发型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生物技术通讯,2009,20(1):39-42。(通讯作者) 3.Parkin基因启动子区-258T/G多态性与广西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国际遗传学杂志,2009,32(3):169-173。(通讯作者) 4.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6):24-27。(第三作者) 5.广西壮族线粒体DNA9一bp缺失频率的分析,2008,25(1):38-39。 (通讯作者) 6.广西壮、苗族和越南京族人线粒体DNA9bp缺失频率的分析,国际遗传学杂志,2007,30(5):329-331。(通讯作者) 7.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ghthroughput mutation screening in famili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SNP genotyping in motor neurone disease,2005,58:479-485 J. Clin. Pathol。(SCI刊物,第四作者) 8.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Genus Paramesotriton (Caudata: Salamandridae) ,Biochemical Genetics, Vol. 42, Nos. 5/6, June 2004。(SCI刊物,第一作者) 9.先天性裂手裂足一家系12例,中华医学遗学杂志,2002,19(1):(1): 29。(第一作者) 10.广西壮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遗传多态性的分析,遗传学报,2001,28(2):95-102。(第一作者) 11. 广西壮族人群mtDN单个碱基突变的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4):56-58。(第一作者) 12.Frequency of the mtDNA 9-bp deletion in Chinese ethnic group, PROGRESS IN NATURAL SCENCE,2001,11(5):358-364。(SCI刊物,第二作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