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御妻 |
释义 | 御妻,妃嫔称号。《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御妻亦作女御。 简介《周礼·天官·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后之丧持婴……”隋文帝以此为据。置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后增御女(即女御、御妻)至八十一人。炀帝改以宝林二十四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合称女御。 选妃制度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 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 同名小说《御妻》 内容简介她的洞房花烛夜,只有她独自一人。 她的丈夫不爱她,娶她,只是为了打发皇上一时兴起的圣旨, 一顶轿子就把她送入承德王府,比个大户人家纳妾还不如, 没有拜堂、没有宴客,甚至连圆房都没有, 他对她冷落得很彻底,跟她下马威完,就到他外头的女人那儿, 没关系,她向来识大体、有手腕,王妃当家让众人钦佩信服, 花点私房钱和巧思就收买全府上下的心, 她不奢求这样两人便能当好夫妻,但他也不用防她像防贼, 一直觉得她是他的皇帝弟弟派来要害他的奸细, 她才被他们兄弟弄昏头,皇上密召她,告诉她他身边有危险, 她护夫心切的大手笔买下间饭庄,就近监视他常待的青楼, 还变装混进去打听消息,没想到被他识破,“就地正法”, 不过自己实在贤慧过了头,连听说他外头女人有了孕, 她都能忍著心痛将人接回府,炖补煮燕窝的好生伺候…… 作者简介湛露,台湾言情小说家,属于新月、邀月文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