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指头陀诗集 |
释义 | 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系收辑八指头陀自同治十二年(1873)迄光绪十四年(1888),十五年间之古今体诗而成。前五卷由义宁陈伯严校刻行世,卷六至卷十由湘潭叶德辉续刻,并撰序云“其诗宗法六朝,卑者亦似中晚唐人之作。中年以后,所交多海内闻人,诗格骀宕,不主故常,笾笾乎有与邓(白香)王(湘绮)犄角之意。湘中固多诗僧,以余所知,未有胜于寄师者也。卷末并附有八指头陀自述平生幻迹及学诗缘由一文。 作者简介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曾燃二指供佛,自号八指头陀。俗姓黄,湖南湘潭人。十彼岁时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礼释东林为师,不久即在南岳祝圣寺受戒。曾向岐山仁瑞寺恒志参禅。历住南岳上封寺、长沙上林寺、宁波天童寺及七塔寺;及任宁波僧教育会会长等职。并于1912年创立“中华佛教总会”。 诗集简介1919年,道阶及湘潭杨度,将上述十卷诗集与八指头陀生前自定之续集八卷合辑刊行(此即现行版本),诗集之前并收录湘潭王贻运、叶德辉所撰旧序三篇,以及湘潭杨度所作叙文一篇。 诗集序杨度《八指头陀诗集序》 予世居湘潭之姜禾/田。寄禅师为姜禾/田黄姓农家子,幼孤贫,为人牧牛,十余岁时,投山寺出家为僧,然两指供佛,故名八指头陀。 师长予将二十岁,予幼时即闻乡有奇僧,具夙慧,能为诗,初不识字,以画代书,不知壶字辄画壶形。其时,姜禾/田铁匠张正日+易及予妹叔姬,皆不学诗而自能诗。邻居三里以内有此三异,乡人传以为奇。而王湘绮先生,隐居云湖,相距才十余里,予辈咸师事之。 其地又有老农沈氏,能学陶诗,群呼为沈山人。又有陈梅羹处士,亦居姜禾/田,博学能诗,不事科举,刻有陈姜禾/田集。一乡之中,诗学大盛,高谈格调,卑视宋明汉魏三唐,自成风气。 惟师自出家后,远游于外,其先茔在姜禾/田,偶归拜墓,因来相访,予始识之。闻其自言初学为诗甚苦,其后登岳阳楼,忽若有悟,遂得句云“洞庭波送一僧来。”后游天童山,作白梅诗,亦云灵机偶动率尔而成。 然师诗格律谨严,乃由苦吟所得,虽云慧业,亦以工力胜者也。师曾宿予山斋,予出屏纸,强其录诗,十字九误,点画不备,窘极大汗,书未及半言,愿作诗以求赦免,予因大笑,许之。 自后,师不再归,予亦出游湖海,流离十有余载,中间未曾一见,惟予居日本时,师自浙江天童山寄诗一首而已。民国元年,忽遇之于京师,游谈半日,夜归宿于法源寺,次晨,寺中方丈道阶法师奔告予曰“师于昨夕涅般矣。”予询病状,乃云无病。道阶者,亦湖南人,妙解经论,善修佛事,师之弟子也。予偕诣寺视之,遣归葬于天童,并收其平生诗文遗稿以归,待乞湘绮先生为删芜杂以之付刊。先生暮年耽逸,久未得请,予亦因政变身为逋客,未暇及此,湘绮先生旋复辞世。更越二载,予得免名捕,复还京邑,始出斯稿以付手民,然未敢为删定,仅整齐次第之而已。 师诗曾由义宁陈伯严、湘乡王佩初、同县叶焕彬先后为刊十卷,其未刊者八卷,师自定为续集,今为辑合而全刻之,附以杂文,都为十九卷。道阶及予妹婿王君文育、同学喻君味皆、友人方君叔章,为之校字。文育,湘绮先生第四子也。凡校刻经八阅月而始成,距师逝世逾七年矣。世变孔多,劫灰遍地,而此稿犹存。端忠悯辛亥南行,从予借取叔姬诗稿以去,云将钞稿见还,后乃携以入蜀。革命事起,端既被害,稿亦遗亡,副本虽存,然不备矣。予丙辰岁逋亡,出京之日,随身手箧所储只此故人遗稿,故未散灭以至于今。执彼例兹,宁非独幸。世间生灭无常,一切等于此物,师何必有此作,予何必无此刊。事与教法无关,而于因缘足述,故详叙之于此。民国八年十二月湘潭杨度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