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玉帛
释义

指带有玉室标记“饕餮纹”的玉器和像藏族哈达那样的白色丝巾,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在古代与“干戈”相对,是和平共处的表征。

释义

玉帛 yù bó玉字从王,域声,本义为美石制作的雕刻有王室图案(即所谓“饕餮纹”、“兽面纹”、“羊头”、“飞廉”)的器物(典型如琮、璜之类);帛字从白从巾,白声。“白”本义为“虚空”,在此指“空前”,又指“白色”;“巾”指具有一定幅度的丝质布料。“白”与“巾”联合起来表示“顶级的白色的丝布”,也有恭维被赠送者为“大伯”的意思(帛指顶级丝布,伯指兄弟排行老大,二字发音相同,构字原理也相同)。所以,“玉帛”本义指在王者领有的地域内(用“玉”表示这一点),诸侯都是兄弟,彼此尊对方为大伯(用“帛”表示这一点)。故“玉帛”本义为“兄弟亲如一家,共尊家长——天子”,引申义为“和平共处”。今日藏族献给贵客的“哈达”,应即古代互赠玉帛习俗的遗风。“哈达”就是“帛”,不但形制相同,功能也相同。藏汉之为兄弟,久矣。

1.玉器丝绸。古代典礼所用,泛指礼器。也指诸侯朝会时的礼物: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化干戈为玉帛。②财富:子女玉帛则君有之。

2.玉帛笙歌

[反义词]:金戈铁马

3.玉帛

[近义词]:财宝[反义词]:干戈

4.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祭用玉帛牲牷。”《左传·哀公七年》:“ 禹 合诸侯於 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

5.征聘贤士。晋 枣据 《杂诗》:“开国建元士,玉帛聘贤良。”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薮。”

6.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 中国 与 英 法 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7.借指执献玉帛的诸侯或外国使者。唐 柳宗元 《涂山铭》:“﹝ 禹 ﹞乃朝玉帛,以混经制。” 唐 常建 《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 归去不称王。” 宋 陆游 《长歌行》:“万国朝 未央 ,玉帛来联翩。”

8.泛指财富。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春意透酥胸,春色横眉黛,贱却人间玉帛。”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典故

化干戈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解释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中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曹刿(3张)

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春秋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现在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