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颞窝 |
释义 | 颞窝又称颞孔。颞窝为爬行类头骨最重要的特点,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部有1~2个孔洞,由周围一定骨片形成的颞弓所围成,称颞窝。颞窝是颞肌(咬肌)的附着部位,它的出现与咀嚼肌有效的执行咀嚼功能有关,并为更发达的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颞窝的出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无颞窝类(Anapsida):无颞窝类。古杯龙(Cotylosauria)属于此类。传统分类观点认为现代龟鳖类头骨属于无颞窝类,但有些种类出现次生型孔洞。 双颞窝类(Diapaida):头骨每侧有2个颞窝,大多数古代爬行类、大多数现代爬行类(蜥蜴、蛇、鳄)和鸟类属于此类。 合(下)颞窝类(Synapsida):头骨每侧有1个颞窝,被眶后骨、鳞骨和颧骨所围,古代兽齿类(Theriodont)和由此演化出的哺乳类属于此类。 上颞窝类(Parapsida):上颞弓由眶后骨和鳞骨构成,现只存化石种,古爬行类中的鱼龙类(Ichthyosauria)属于此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