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仙草 |
释义 | 八仙草为景天科植物,又名景天三七、吐血草、活血丹、见血散、土三七等。英文名为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为Galium aparine L.,Galium asperlium Wall。归少阴、太阴经。为多年生肉质草本,高可达80厘米。根成条状,而不似五加科人参三七(中药三七)的短圆柱形根。花为5瓣,黄色,6月至8月开花;7月至9月结果,呈星芒状。八仙草在全国各地都有,野生于山坡、草地或沟边。 基本资料八仙草 别名:猪殃殃(《野菜谱》),小锯藤、锯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广西中药志》),细茜草(《云南中草药》)红丝线、拉拉藤、小舒筋。 汉语拼音: ba xian cao 英文名: 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Galium aparine L., Galium asperlium Wall.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拉拉藤或粗叶拉拉藤的全草。 采集:秋季采收,晒干或晾干。 药材:干燥全草黄绿色或枯黄色,全体具有棘手的倒刺,茎叶多卷缩成团。茎坚韧,纤维性,叶脆,易破碎。果实多脱落,留有伞形的果柄。产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 苦辛,寒。 功效分类: 清热药;解毒药 植物形态①拉拉藤(《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蔓状或攀缘状,长20~40厘米。茎绿色,纤弱,四方形,分枝,棱上有倒生小刺。叶6~8枚轮生,无柄,膜质,线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2~6毫米,先端具针锋尖头,上面绿色,被倒生白色刺毛,下面淡绿色,除沿中脉及边缘被毛外,余光滑无毛,侧脉不明显。疏散聚伞花序,腋生;花细小,直径约1毫米;萼截头状,长不及1毫米,有钩毛;花瓣4,淡绿白色,有时染以紫色,卵形,极短;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稍肉质,孪生,表面密生白色钩毛。花期4~5月。生于荒地、园圃、耕地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粗叶拉拉藤,又名:锯锯藤。 一年生草本。偃卧咸稍斜举。茎六棱形,具分枝,枝上有小倒刺,粗糙。叶4~8枚轮生,叶片膜质,线状披针形以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8~4厘米,宽3.3~6.6毫米,先端具针状尖头,向下渐狭;全缘,具毛茸,基部抱茎。花生于叶腋,小花3~8朵,截头状;花冠轮状,极细小,直径不到1.5毫米;花瓣4枚,卵形,绿白色或有紫晕,仅基部联合。果实稍肉质,密被钩状白毛。花期春季。 化学成分1.猪殃殃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原阿片碱(protopine)[1,2],哈尔明碱(harmine),和少量的消旋鸭嘴花酮碱 (vasicinone),左旋1-羟基-2,3-去氢去氧骆驼蓬碱(8-hydroxy-2,3-dehydrodeoxypeganine)[2]。 又含环烯萜(iridoid)类成分:水晶兰甙(monotropein),桃叶珊瑚甙(aucubin)[3],车叶草甙(asperu-loside)[3,4]。还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5],槲皮素半乳糖甙(quercetin galactlside)[4]。 有机酸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5],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乳酸钠(sodium lacate)[7]。 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5];鞣质(tannin)[8],蒽醌类(an-thraquinones)[9]等。 果实含大麦芽胺(hordenine),加利果酸(jaligonic acid),木犀草素(lutellin),甘露醇(mannitol),肌醇(in-ositol),蜡醇(ceryl alcohol),谷甾醇(sitosterol)[10] 。 2.粗叶拉拉藤 地上部分含车叶草甙,维生素(vitamin) C[11]。 根含蒽醌类色素成分:4-甲氧基-1-萘酚(4-methoxy-1-naphthol),1-萘酚异戊醚(1-naphthol isopentyl ether),1-萘酚异戊烯醚(1-naphthol isopentenyl ether),2,2-甲基萘酚[1,2-b]吡喃[2,2-dimethylnaphthol[1,2-b]pyran],3,4-二氢2,2-二甲基萘酚[1,2-b]吡喃[3,4-dihydro-2,2-dimethylnaphthol][1,2-b]pyran 资源分布1.猪殃殃分布地全固部分地区;生于路边、荒野、田埂边及草地上。 2.粗叶拉拉藤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生于山地、路旁。 药材采集干燥全草黄绿色或枯黄色,全体具有棘手的倒刺,茎叶多卷缩成团。茎坚韧,纤维性,叶脆,易破碎。果实多脱落,留有伞形的果柄。 产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秋季采收,晒干或晾干。 药材鉴定性状鉴别全草纤细,昀破碎,表面灰绿或绿褐色。茎具四棱,直径1-1.5mm,棱上有多数倒生剌;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6-8片轮生,无柄;叶片多卷缩破碎,完工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约2cm,宽2-4mm,边缘及下表面化中脉有倒生小剌。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易脱落。果小,常呈二半球形,密生白色钩毛。气微淡。以色绿、有花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未见气孔,下表皮细胞壁呈波状弯曲,气孔较多,不定式。叶肉组织中针晶束较多,长约100μm。叶缘的倒生剌毛多数,先端弯曲如钩状,长120-150μm,下部膨大,基部细胞10余个,长方形或类方形。 茎横切面:四棱突出。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棱角处为4-6列厚角胞;内皮层细胞1列,长主形,凯氏点明显。韧皮部较窄皮部约宽1倍,导管直径12-40μm,木纤维多数。髓部薄壁细胞长方表或不规则形。 性味归经苦辛,寒。 ① 《滇南本草》 :“味辛苦,性微寒。” ② 《广西中药志》 :“味涩,性平。” ③ 《湖南药物志》 :“甘涩,微寒。” 功用主治主治痈疽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龈出血;刀伤出血。 ① 《滇南本草》 :“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痛。退血分烦热,止尿血。”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疥癣。” ③ 《广西中药志》 :“治妇人痛经。又捣烂取汁冲糯米浆,治飞扬疮。” ④ 江西《草药手册》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阑尾炎,近用于治癌。” ⑤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清热消炎,祛风湿,散瘀血,治痰火热症,风热眼雾眼屎多,风湿跌打疼痛。” ⑥ 《云南中草药》 :“清热凉血,利尿。治血淋,尿路感染。” 选方简介①治五淋:八仙草三钱,滑石二钱,甘草一钱,双果草二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 ②治妇女经闭:猪殃殃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跌打损伤:鲜猪殃殃根、马兰根各四饯。水酒各半煎服。另以鲜猪殃殃全草、酢浆草等分,捣烂外敷。 ④治感冒:鲜猪殃殃一两,姜三片。擂汁冲开水服。 ⑤治疖肿初起:鲜猪殃殃适量,加甜酒捣烂外敷,日换二次。 ⑥治急性阑尾炎:鲜猪殃殃三两。煎水内服。 ⑦治乳癌:鲜猪殃殃四两。捣汁和以猪油敷于癌症溃烂处,亦可煎水内服。 ⑧治牙龈出血:鲜猪殃殃二至三两。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中耳炎:鲜猪殃殃,捣汁滴耳。(《云南中草药》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捣汁滴耳。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药理作用1.血压: 拉拉藤(醇)提取物可降低血压而不减慢心率,对狗静脉注射1-1.5g(生药)即可有效,未见有毒性。车叶草甙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猪殃殃醇提物1-1.5g(生药)静脉注射,可使狗血压下降。 2.抗菌作用: 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血液: 醇浸膏每日以2.2g/kg口服或腹腔注射,连续6日,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5%。其变种GaliumaparineL.Var.Tenerum(Gren.EtGodr.)Rchb.5g生药/ml于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均为阳性。 临床应用①治疗菌痢 拉拉藤干品0.5~2两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10片,日4次;或用浸膏片,每片0.3克,每次4片,日4次。观察72例,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培养均阴性)69例,好转(症状消失,但大便培养阳性)2例,无效1例。平均住院9.23天。②治疗肿瘤 新鲜拉拉藤半斤绞汁,加红糖适量冲服,每日1剂;或用干品1两洗净切碎,水煎30~60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3~6次分服;或以干品洗净切碎,放铁锅中烙片刻取出,每日1两,开水冲泡,分次频服。治疗乳腺癌、食道癌、下颌腺癌、子宫颈癌共9例,其中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客观检查肿瘤消失,劳动力恢复,观察1年以上病情未复发)1例,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肿瘤明显缩小,劳动力有所改善,并维持1年以上)3例,有效(症状减轻,肿瘤稳定或稍有缩小,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2例,无效3例;治疗良性肿瘤6例,其中显效2例,有效4例。疗程最短1月多,最长2年。长期服用无毒性反应及明显副作用,仅部分病人服后有头昏、恶心等。若加红糖服用,反应可减轻;同时配服中药益气养营以扶正,反应可基本消失。 八仙草传说故事“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这是我国人民所熟悉的成语。下面, 我们讲一个鲜为人知的“八仙救难”的故事。话说八仙腾云驾雾, 前来凡尘行善心。这天, 曹国舅撩开祥云, 发现东山沟里有股不祥之气, 便前往探查。原来, 这里住着母子俩, 儿子种田砍柴, 母亲料理家务, 省吃俭用, 日子过得也还安逸。但天有不测风云。前不久, 儿子忽然长了一身疖疮, 又渐渐红肿、化脓, 很快便全身溃烂。他自己采些草药敷上, 反使病情恶化。天长日久, 母子俩已被拖得筋疲力尽了。曹国舅忙邀众仙前来救治母子俩。吕洞宾与何仙姑筹粮, 韩相子和张果老垦田种地, 汉钟离与蓝采和生火做饭, 铁拐李和曹国舅采来草药治病。后来, 儿子病愈, 母子俩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为了纪念八仙的救命之恩, 他们将治好病的那种草药称为“八仙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