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余姚滩簧
释义

介绍

姚剧俗称“余姚滩簧”,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歌舞小戏,也称“打班”或“灯戏”,盛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多在元宵灯节演出。至清乾隆年间出现职业性灯班,19世纪初开始向江浙及上海等地扩演,到光绪年间与苏滩、沪滩等滩簧剧种互融贯通,形成浓郁的乡土风格,即称余姚滩簧。姚剧以“一花一旦”的“对子戏”为主演唱。剧目以反映农村生活及爱情题材为多,念白用余姚方言,通俗淳朴,表演粗犷,唱腔优美淳厚,节奏明快。

历史

余姚滩簧原有“串客”和“花鼓”之称,又因其节目中往往有大段对白和清唱,词句通俗,十分流畅,群众赞赏其巧咀弄舌,故也称“鹦哥班”。原是余姚、慈溪一带民间歌舞和说说唱唱的民间文艺活动。据传在清乾隆年间,余姚和慈溪一带的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在业余时间演唱,逢到庙会和春节闹元宵灯会时则十分活跃,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灯班”,常相邀演出。演出的节目有《王妈妈》、《卖花线》等。以后,有些人在农闲季节搭组到附近地带作营业性演出,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半职业性的演出班子,最早的一个是“才华班”。演出的节目多是一生一旦的“对子戏”,如《打窗楼》、《双落发》、《十不许》等。以后,人员增加,节目也出现了《宝莲灯》、《两重恩》、《珍珠塔》、《双贵图》等“四整本”。

余姚滩簧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百官及绍兴一带。由于说自唱句多是当地土音,且夹以插科打诨,十分风趣;表演上模拟生活动作,朴实、自然、粗矿,很受当地群众欢迎。

但是,在当地封建统治下,余姚滩簧(串客)也和宁波滩簧(串客)同样遭到了厄运,被官府查禁。至解放前夕,余姚滩簧的串客班子已基本绝迹。

清光绪年间,余姚一部分串客艺人由马楠本组班到上海演出,定名为余姚滩簧。从此开始,余姚滩簧脱离了串客阶段的曲艺形态,而步入了戏曲之列。解放后,余姚滩簧定名为姚剧。

角色

姚剧在“滩簧”时期的演出阵容一般为“四花(生角)、四旦、三后场(乐队)、一里厢(走台,今之道具师傅)”共12人。角色行当分“花脸”、“旦堂”两种。“花脸”者,即一切生角,不分年龄、文武,但有身份之分,文人秀士或有财富地位者,戴瓜皮帽,穿长衫,称为“长衫花脸”(亦称“清客花脸”),下层劳动者则系竹裙,穿短衫,戴绍兴毡帽或糊刷帚帽,称为“短衫花脸”(亦称“草花脸”)。“旦角”分“上旦”、“下旦”两种,“上旦”为有身份或上了年纪的女性,“下旦”为年轻女性。在“姚滩”中前期,旦角均由男性扮演,用假嗓或真假嗓结合演唱。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始有女性旦角演员出现,并逐步改变男旦占领“姚滩”舞台的现象,如后来成为“余姚滩簧小组”和“余姚姚剧团”台柱之一的刘芙蓉,便是开创姚剧由女性演旦角的杰出代表。而原来饰演旦角的男演员如黄承炳、黄立泉、张长水等则逐步改演生角,偶而也有男旦出现。如“姚滩”泰斗孙春阳(男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演出姚剧现代戏《地头缘》中扮演老婆婆一角,演得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深受广大观众和行家好评。

表演特点 姚滩的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明快,富有乡土气息,由基本调和小调两部分构成。基本调常用的是“平四”和“紧板”。曲体为“起、平、落”形式,平腔只用清板演唱,男女同调异腔,转换自然,女调的“平四”下韵,常衬有“嗳嗳唷”的衬音,清亮委婉,富有特色。“平四”一般用于叙述性唱词,较抒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紧板”多用于剧情紧张、气氛热烈的场面。另一类是小调,共有40余首,或为江南民歌,或为明清俚曲,常用的有 《夜夜游》 、《小扳艄》 、 《紫竹调》 、《对花十送》 、 《五更调》等,音色醇厚,节奏轻快,雅俗共赏,并富有乡土气息。

主要现代剧目

《鸡公山风情》

贫困,使鸡公山村几乎成了“光棍村”,被列为全县扶贫重点。改革,给鸡公山吹来一股春风,宁静的山村开始躁动。桑桑率先闯向山外的世界去探索弄“潮”,立春受到激励随之下山“闯海”。

桑桑受挫,立春抓住机遇,鸡公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之间的观念发生冲突,事业与爱情在经受考验……

移村开矿,鸡公山沸腾了,告别贫困走出大山,奔向明天。

《龙铁头出山》

跨入90年代的革命老区龙石湾,在解决温饱之后,部分人又面临新的困难。

村长龙铁山面对生活现实,要共同富起来,必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于是,龙铁山带着肖聪明走出大山闯深圳,推销自己传统的竹制工艺品,终于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传孙楼》

梨花岙多种经营专业户杨富康,他为了鼓励儿媳生男孩,制定了可笑的“家庭政策”,将一幢新造的三层楼房定名为“传孙楼”,谁第一个为杨家生孙子,谁就得新楼。

谁知发生了一连串的瞎子算子、科学怀子、未婚抱子的家庭风波。

最后,杨富康通过试探儿子媳妇,终于明白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在于育好种的道理。

《沙场泪》

1938年3月,爱国将领张自忠率59军赴山东前线抗御日寇对台儿庄的进犯,在进军途中,发生了一起部下强奸民女案,张自忠下令查犯。不料,罪犯是杀敌勇将并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警卫营长孙二勇,大局为重,张自忠忍痛下了枪决令。谁知孙二勇因未伤要害,还阳回营,军心民心产生动摇。为民族生存,求齐心杀敌,张自忠不得不二次枪毙孙二勇。

《强盗与尼姑》

1907年,王金发和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秘密组织反清光复军,事发秋瑾

壮烈献身,王金发受秋瑾重托,脱离险境。辛亥革命气势磅礴,王金发任绍兴都督,诱捕了杀害秋瑾的谋主章介眉。然而,他受章介眉“毁家纾难”、“咸与维新”的欺骗,竟然放章,铸就大错。封建势力卷土重来,袁世凯篡权,1915年王金发作为“乱党”被袁贼逮捕,害于杭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