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姚树人
释义

姚树人,1947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立天津中学(现天津三中)。i海军少将、教授、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中文名:姚树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霸县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

职业:科技研究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化工系

主要成就: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概述

个人简介

姚树人,教授。河北霸县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化工系。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第二海军学校燃料教研室主任,海军工程学院研究部副部长、教授、副院长、院长。长期致力于高分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1954年研制成海水消盐剂。1958年率课题组在国内首先研制成液体火箭燃料。1985年指导研究成乳胶IPN阻尼材料、宽温域高阻尼材料。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生平经历

1929年 10月出生于河北省霸县胜芳镇(天津附近),后移居天津。

1942年 在天津读初中。1945年 至1947年在河北省立天津中学(铃铛阁中学)读高中。

1947年 考入国立北洋大学,获奖学金。参加进步组织“北光合唱团”,唱国际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

1948年 在北洋大学获得秀峰奖金(奖励成绩最优秀者)。担任化工系学生会主席,参加罢课、反内战、反饥饿等斗争,组织迎接解放等活动。

1949年 组织庆祝天津解放游行,到工厂和中学教唱革命歌曲等活动。靠人民助学金支持继续在北洋大学读书。在大学期间开始用炭粉作画(肖像画)。

1950.年 11月读大学四年级时提前毕业,响应中国家号召参加人民海军。

1953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 年 任海军机械学校燃料学教研室主任。

1956年 带职考取中国科学院副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唐敖庆、钱保功、黄葆同三位院士。

1957年 至1960年 在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

1958年 在中国科学院参加钱学森领导的人造卫星科技攻关小组,负责研制新型火箭燃料—偏二甲肼。

1959年 在吉林染料厂投入小批量生产,不断提供航天火箭实验研究,保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及早起步。该燃料至今仍在航天火箭中使用。

1960年 11月回海军继续进行新型聚氯酯固体火箭推进剂研究。

1961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数理化教研室主任。业余开始自学粉画(以画猫为主)。

1962 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被评为副教授。

1966年 研制聚氯酯推进剂取得多项成果(均属国家机密,不能对外发表)。

1967年 至1970年在文革中被关入大小“牛棚”。所作的猫画和所存的邮票等物全部被毁。

1971 年 在天津草坨子五七干校劳动。

1972 年 参加晶闸管(可控硅)元件研制工作。业余时间又开始用粉画创作(主要画猫)。

1974 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学术处处长。

1976年 11月粉碎四人帮后,被派赴新疆学习核爆炸防护知识,参观我国最后一次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次氢弹爆炸试验。

1979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研究部副部长,与俞懋旦部长一道力主开办研究生教育,并于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0年 被评为教授。

1983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职)

1985年 任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正军职,专业技术四级)。主张办出有特色的军校,强调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在军内较早地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 全军恢复军衔制,被授予少将军衔。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宽温域阻尼材料科研成果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 至1993 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所画的猫受人喜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求画,并作为海军代表的礼品送给京西宾馆。

1989年 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教授,后评为博士生导师。受聘为上海交大、成都科大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992年 9月 退出领导岗位,继续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 晋升为专业技术二级教授。

1994年 创作的粉画“猫”有两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其中一幅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颁发收藏证。创作手绘名人纪念封,用细毛笔在丝绸或优质信封上绘制领袖、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及名人肖像,先后数十种。

1995年 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业余时间率队参加武汉市桥牌甲级队联赛获得冠军。

1996 年 获全国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并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

1997 年 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曾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1997年底晋升为专业技术一级教授。为表达中国人民对申奥的强烈愿望,用丝绸信封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绘制肖像寄往瑞士洛桑,收到了萨马兰奇的回信并寄来了签名纪念封、签名照片和名片。

1999 年 作为对“两弹一星”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军代表出席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大会,并且受到中央常委的接见与合影留念。

2000 年 中央军委批准退休。江泽民主席通令记三等功。继续带博士生和为博士生授课。参加武汉市世纪杯桥牌赛获得冠军,捧得世纪杯。此外,参加市老年桥牌赛多次获得冠军。

2001年 组编的邮集《中华邮政国内邮资》(1946.11-1949.11)

2002 年 一框邮集《加盖改作金圆邮票》

2003年 五框邮集《中华邮政国内邮资》(1946.11-1949.11)。同时,一框邮集《金圆银圆国际航空邮资》获一等奖。两部邮集均入选亚洲国际邮展。

个人荣誉

1951年 1952 在大连海军学校立三等功两次。

1953年 研制海上救生用品-海水消盐剂成功,获海军奖励小米400斤。

1978年 3月参加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全国科学大会,并被授予“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状。

1988年 全军恢复军衔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3年 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 教学成果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军队级一等奖。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立二等功一次。

2001年 首届全国老年邮展获镀金奖。

2002年 湖北省首届老年邮展获一等奖。

2003年 在重庆全国邮展获金奖。

两弹一星

姚树人将军退休后,一直留在海军工程大学继续为博士生授课。说起“两弹一星”,他清晰地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最值得铭记的1958年。

那年秋天,29岁的姚树人正在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突然被派到上海参加一个保密会议。从此,他加入了钱学森领导的火箭与卫星攻关小组,承担起研制火箭燃料的重担。

当时,苏联和美国的人造卫星先后上了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卫星上天离不开火箭燃料,但中国那时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姚树人的任务是在一年内拿出一吨偏二甲肼液体燃料。然而,偏二甲肼在当时属于高度保密技术,别说见一见样品,就是相关的资料也无从查找。

新中国百废待兴,没有足够的科研资金,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科研人员的唯一支撑就是那份高昂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

回忆起燃料的研制过程,许多危险镜头仍历历在目。高能燃料易燃易爆,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1958年的夏天,姚树人穿着一件背心做氯气的化学反应,试验必须用浓硫酸进行干燥。试验过程中,氯气瓶突然不通了,姚树人赶紧关掉气瓶,但此时洗气瓶内的压力已经太大,硫酸突然喷射出来,溅了他一身,姚树人条件反射地闭起眼睛,钻到水龙头下一阵狂冲。最后,身上的硫酸被及时稀释干净,可再看那件白背心,烧烂成一个个大洞小洞。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1958年底,姚树人带领的科研组奇迹般地造出中国第一滴可储存高能火箭液体燃料。次年,他们圆满完成任务,拿出了一吨这种燃料,保证了后来“东方红”卫星的顺利升空。

2003年,得知神州5号飞船成功升空,姚将军激动地说:“我的工作虽然只是为这一事业添了只砖片瓦,但我仍然感到无比的骄傲!”

据了解,偏二甲肼这种液体燃料,我国至今仍在使用。

手掌里的玻璃碎片

姚树人将军的手掌里,至今长着玻璃碎片。这是他在研制固体燃料聚胺酯时留下的。

1960年,姚树人转向研发固体燃料聚胺酯,由于没有先例,他尝试将两种化学物质混合试验。没有任何预兆,试管突然发生爆炸。试管完全炸得粉碎,他右手小拇指血肉模糊。医护人员检查发现,细小的玻璃碎片被爆炸的冲击波全部扎入了他的肉掌里。由于太细小,无法取出。

这些玻璃碎片至今仍留在姚将军的手掌中。“已经纤维化了,没有大碍,偶尔有点疼而已。”将军笑着说。

较之硫酸泼身之险和试管碎片入肉之痛,试验时一些巨毒化学品的慢性侵害,却更为深远。

目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装修材料中的少许甲醛已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姚树人在当年液体燃料的制造中,甲醛却是偏二甲肼的一种必需原料,成吨的甲醛在试验人员身边进行反应。可当时,科研小组一心盼望燃料研制成功,哪还顾得上这些。

直到液体燃料成功,他们才知道这种液体也是剧毒的化合物。“但我们已不顾一切地想闻闻这个胜利成果,最后闻到比鱼腥味更刺激的味道,大家却都满意地大笑起来。”姚将军回忆说道。

或许是年轻时长时间处于高致癌物的环境里,姚树人将军1999年被诊断出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种血液病,广州军区总医院里当时也只碰到过两例。

外语功底

姚树人将军一生未离开祖国,却对英、德、俄、法、日五国语言十分精通。

姚树人读中学时,当时的天津是日占区,他被迫学习了日语。考上北洋大学后,教学全部用英文,他坚持用英文做笔记,坚决不用汉字,久而久之,英语就练好了。大二时,他选修德语,德国老师用英文讲授德语,如此,他既学会德语又加强了英语。

1950年,21岁的姚树人参军于海军工程大学的前身——大连海军学校。由于当时身边仅仅只有俄语文献资料,又找不到翻译人员,他只好突击学俄语。因有德语和英语的底子,他很快便发现了几种语言的共通之处,两个月后,他就能独自将俄文教材翻译成中文,顺利地进行教学。

姚老流利的英语还震倒过一位美国将军。

1988年,美军海军训练司令桑曼中将应邀访华,位于武汉的海军工程学院是其中一站。

迎接晚宴上,时任海工院长的姚树人将军直接用英语和桑曼聊起天来。次日,桑曼参观海军工程学院时已是刮目相看,姚将军仍全程陪同。在教学大楼里,桑曼走进一间自习室,看着学生们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桑曼钦佩不已。他走上讲台,礼貌的征求同意后,对学生们道:“你们非常幸运的来到这里学习,这所学校有非常高的水准,我相信你们会成功。”桑曼说一句,姚树人翻译一句,美军中将的讲话引来学生们热烈的掌声,而这段插曲事先并不在中将的行程安排之中。

后来,姚将军才知道,桑曼访华时并未重视武汉这所院校。他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所军事院校的院长竟能脱口说出流利的英语。

桑曼中将回国后,点名邀请姚将军访问美国。由于种种原因,此次访问最终未能成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每一句话,姚将军仍记忆深刻。

夫唱妇随

姚树人将军和他的夫人张宝真教授既是大学同学,也是海军工程大学的亲密战友,两人的结合真可谓奇缘。

1947年,姚树人在天津,张宝真生长在北平。高中毕业两人不约而同报考清华大学,考试当天,他们先后走进同一个考场。最后,姚树人考到了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而张宝真则考到北洋平部(北洋大学的北平分校),但没过多久,分校便搬回天津,两人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又合到一个班上。

两人大学时都是学生干部,又分到一个小组里。缘分让两人互生情愫,大三时,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姚将军和张教授响应国家号召,携手参加了人民海军。

原海军工程学院搬到武汉后,张宝真教授和姚树人同在一个研究组。1956年,姚树人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并秘密参与“两弹一星”研究。姚树人当时的教学任务全部交给了张宝真。为此,朋友们多年后笑道,张宝真不止是个贤内助,还是个“贤外助”。

1960年姚树人回到学校,继续进行固体火箭燃料的研究。这是绝密,他对妻子只字不提,直到1980年,火箭的一些技术解密后,妻子张宝真这才知道,丈夫那几年参加了国家最尖端的“两弹一星”研究。

与萨马兰奇

关注体育

姚树人将军对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赛事非常关注。在广泛关注中,他为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国际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发展感到欣喜,产生了姚树人将军手拿萨翁签名纪念封,及手绘萨翁头像的近照。和萨翁联系传达一名中国军人五环情结的心愿。

肖像手绘封

1997年 ,一次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萨马兰奇先生专题节目,看到萨翁收集那么丰富的奥运邮票,姚树人很高兴萨翁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看完节目,他拿出自己收集的历届奥运会邮票和纪念封,看着看着,一个念头跳了出来,为萨翁制作肖像手绘封,让邮路转达五环情结。

姚将军绘画功底扎实,善攻丹青。1992年从学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他教学科研闲暇手绘纪念封自娱怡情,内容依邮票题材而定,祖冲之、李时珍、李白、杜甫、周恩来、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肖像一个个跃然纸上。

姚将军开始着手为萨马兰奇先生制作肖像手绘封。信封选取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丝绸作为面料,他专门到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定做。从报刊上收集大量的萨翁照片,精心挑选一幅作为样本。一切准备完毕,交待老伴闭门谢客,姚树人开始专心绘制萨翁肖像。整整一天,两枚手绘封绘制完毕,纹理细腻、须发毕现的萨翁跃然纸上。老两口一起反复比较挑选一枚郑重地寄给萨翁。同时附上中国参加在萨翁故乡举办的首届奥运会邮展纪念封两套,一套送给萨翁,一套请萨翁签名后寄回,留作永久纪念。

这是1988年,姚树人将军在绢制信封上描制的萨翁头像,并亲自寄给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

萨翁回信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回音。就在姚树人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1998年2月 25日,一封印有国际奥委会“五环”标识,发自法国的来信送到姚树人手中。萨翁回信了!他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里面有“Juan Antonio Samaranch(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漂亮签名的纪念封;令姚树人出乎意料的是,萨翁还特意送上一张签名近照和印有“五环”图案的感谢名片。姚树人在集邮记录本上记下这一“特大喜讯”。

收到回信和照片,姚树人精神振奋,决定按照萨翁寄来的照片再为他制作一枚手绘封。这次附寄什么纪念封呢?姚树人想到萨翁的一句话:“奥林匹克运动能获得今天这么蓬勃的发展,与中国的积极参与不无关系。”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也有萨翁的积极推动。姚树人特意查了萨翁到中国出席过的运动会,挑选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第六届全运会首日封各两枚。他在信中说,你亲临中国参加了这两次大型运动会,各寄上两枚首日封,一份送给您,一份还请签名寄回,我留作永久纪念。这次很快就收到了萨翁的签名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