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柳 |
释义 | 1 节目主持人◎ 基本信息生日:7月26日 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 籍贯:河南省封邱县 身高:178cm 民族:汉 业余爱好:音乐、电影、旅游 最喜欢的颜色:五颜六色 最喜欢的水果:木瓜 最喜欢的书:围城 最喜欢的食品:日本料理 最欣赏的人:老师 ◎ 简历1989年7月毕业,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9年8月分配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编辑部播音组工作。 1989年6月8日至1997年9月5日一直从事《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世界报道》、《早间新闻》、《新闻三十分》等栏目的播音工作。 199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香港回归祖国72小时电视直播报道中担任主持人。 1997年9月调入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国际部环球组工作,担任《环球》节目主持人及编导。其间多次赴境外拍摄电视节目。 1999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大江飞虹—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庆典文艺晚会》中担任主持人。 1999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第一百八十二期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1999年12月1日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担任节目主持人。 2000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2002年4月调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西部频道编辑部,担任《财经前线》和《西部新闻》节目主持人。 2002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中秋文艺晚会》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2003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魅力西部——春节大联欢》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2003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红河杯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2003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颁奖晚会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中担任节目主持人。 现为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十视之窗》等节目主持人。 2011年10月4日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国庆七天乐》。 2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教授杨柳 贾钰华,男,1959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评审专家。 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入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1983年任浙江省磐安人民医院医师;1984年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起先后任第一军医大学助教、医师、讲师、主治医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6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起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工作。承担国家、军队和省级及学校科研教学课题14项,其中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获成果16项,其中军队和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编写著作、教材15部,发表论文 110篇。其中所主编的《脏腑辨证》2004年获全国中医药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八纲辨证》2002年获广东省优秀专题系列电视教材一等奖,所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中医诊断学系列电子影像教材的研制与应用》2005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先后14次获教学优秀奖、优秀教案奖,其中获教学优秀一等奖3次。2004和2005年度分别评为南方医科大学标兵和先进工作者,2006年评为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主任1963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主任。 教育履历:1985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第三军医大学骨科硕士学位。1996年获博士学位。 进修情况:1999年赴法国巴黎赛特尔医院。2002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进修关节外科。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泰国、香港等地进行大会学术交流,并与该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建立友好往来。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全军“十五”、“十一五”医药卫生重点项目各1项;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3项;第三军医大学校管课题及西南医院创新基金各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863”重大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89篇,其中SCI9篇,参编专著15部,获得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42件。 成果获奖情况:2001年和2002年分别以第二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2004年分别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09年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 任职情况: 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和关节外科2个学组委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协会骨关节内科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专委会常委、全军骨科专委会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骨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协会(ISAKOS)常务委员、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员(FIMS) 会员、亚太人工关节学会(APAS)理事、国际华裔骨科学会(CSOS)中国分会理事。Arthroplasty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和《重庆医学》编委、《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常务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编辑、《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和《中华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和《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杂志(中文版)》和《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临床专业方向:髋与膝关节外科、骨缺损及肢体延长治疗。 科研方向:软骨与骨组织工程学、关节MRI影像学及骨折愈合及骨延长等研究。 4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杨柳: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男,1954年9月出生,江西新余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83年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毕业,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6年分配到江西省经贸委工作,1992年任省经贸委企业处副处长,1998年任省经贸委资源处处长,1999年7月任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任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2010年8月任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杨柳,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眼科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1988年由北京医科大学毕业,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199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眼科学家李美玉教授。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赴美国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视神经、视网膜的再生、修复和神经保护。同期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做访问学者参与视网膜、青光眼和葡萄膜疾病的临床工作。 杨柳教授主要专业领域是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玻璃体疾病、葡萄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并对各种视网膜疾病的激光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光动力治疗(PDT)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众多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 杨柳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85计划二期基金、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重大课题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参加八年制医学生《眼科学》教材,《葡萄膜病》、《眼的解剖与临床》等专著的编写,主编《现代眼科诊疗手册》。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在国外杂志Journal Cell Science 的文章“Re-establishing the 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xons in postnatal mice”被国外媒体包括英国BBC评论为“人类首次使视神经再生,由眼球长到脑内靶组织”。 6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柳,女,回族,博士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烹饪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常务副会长、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2010年11月作为第1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宁夏银川市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锻炼一年。 她自1982年参加工作就踏入餐饮行业,先后在哈尔滨北苑宾馆、原商业部饮食服务司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3年调入中国烹饪协会培训交流中心,1999年当选为协会秘书长,2004年升任常务副会长。杨柳女士担任中国烹饪协会领导以来,为发展和繁荣中华饮食文化事业和全国餐饮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底,全国妇联和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2006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发展奖;2008年,荣获“2008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称号。 7 江苏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柳, 1965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分部主任,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IPMP国际项目管理C级(项目管理专家),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和招投标专家组成员。 担任专业监理工程师的项目有: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四研究所雷达生产车间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和机电技术负责人,南京国际商城项目管理部(PM)副总工程师、机电主管兼电气专业监理工程师。担任总监的项目有: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一期远程教育中心综合楼、二期图书教学楼,镇江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工程,南京全民健身中心,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酒店国宾区、商务区,多个项目获得紫金杯、扬子杯、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8 西南大学副教授女 ,汉族 ,出生于1971年10月 籍贯:四川省大竹县 政治面貌:党员 攻读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学习与创造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1、于1990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所学专业为学校教育。在读期间,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师和小学两次实习均获校优秀实习生称号。九四年分配到重庆市勉仁职业中学,教授心理学和英语,并担任高中班级班主任,所教班级于九六年、九七年评为校先进集体,九八年评为区先进班集体。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本人大胆探索心理学知识的广泛运用,参加了全国教育教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中学职业指导与实验》及重庆市《中学生心理现状及发展研究》课题。九七年,重庆市心理教育现场观摩会在勉仁职中召开,本人的公开课《职高生如何建立自信心》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论文《浅谈心理学在教学教育工作的运用》获得北碚区优秀论文三等奖。九九年,本人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攻读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在读期间,获得了以下科研成果: 1.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儿童思维策略的发展”研究,参与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智能训练》,担任副主编。 2. 参编《创造性研究手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撰写第十五章《创造性的社会文化因素》。 3. 参编《高效率教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撰写第九章《治学型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学生应付学习挫折的掌握取向模式》,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7(6):62-65。此文获西南师大校级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 5. 《概念变化研究的新视角:一种整合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2):90-95。此文获西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 6. 《如何培养学生的掌握取向思维》,教育评论,2001,1.1。 9 忻州师范学院管理领导杨柳,男,汉族,21岁,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 杨柳同志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积极进取,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和组织协调能力。在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他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他的活动组织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并且,在领导和老师的培养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对我党的党史,他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于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担任学生干部以来他认真工作,团结协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10月因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表现积极被团省委评为“优秀志愿者”; 2008年11月,因在学生工作中表现出色被学院评为“院级优秀学生干部”;2009年4月,在参加学院宣传部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10年7月获得“山西省优秀毕业生”,并于200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0 湖南卫视导演◎ 个人资料现任天娱传媒副总经理,艺人经济部经理,曾任快乐大本营导演 “快男谁是冠军完全不重要,重要是比赛结束后这些孩子们如何面临‘从选手到艺人’新历程。” ——天娱副总裁杨柳 ◎ 天娱传媒副总裁、艺人事业中心总经理作为伴随湖南广电事业飞速发展而迅速成长的新一代传媒人。 从最初担任湖南卫视名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导演开始,直至成为龙丹妮团队的核心成员,一同创造了2007《快乐男声》活动的空前盛况。在新天娱的事业版图里,杨柳主管艺人经纪事业工作,将运用其丰富娴熟的媒体经验,打造中国最具人气的偶像明星。 11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8.7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主任中医师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 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医学硕士(1994.7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硕士) 工作单位: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学教研室 ◎ 科研简介主要研究方向: 1、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防治 2、中医外治法研究 学术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疗卫生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专家。 代表论文: 1、不同剂量刺蒺藜对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03,150-152 2、抑脂祛痘药膜对兔耳实验性痤疮的作用.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4,769-771 3、刺蒺藜对小鼠毛囊黑素细胞刺激素表达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12):1777-1779 代表学术专著: 1、《本草纲目外治疗法》2003.1人民军医出版社 2、《中医外科辨病专方手册》2000.7人民军医出版社 3、《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2005.7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要获奖情况: 1、《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2004.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电化教材三等奖。 2、《中医外科学精品课程》2006.7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课题: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痤疮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与规范化研究. 2007-2010年国家科技部28.58万元。 2、白癜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研究.广东省“211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疑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 2009-2012年广东省“211工程” 65万元。 ◎ 学术简介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学》教医研工作,以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病及中医外治法为主要研究方向,创新提出了“中药色象理论”,以及临床治疗痤疮“清肺愈痤方”+“复方颠倒散”中医内外治结合优化方案、白癜风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优化方案。在开展中医药对皮肤色素病作用影响研究、痤疮证治规律研究以及中医外治法研究方面积累有较多的研究工作基础,对学科理论有较深入的把握与研究,形成了较具特色与优势的临床医疗新技术。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有国家质量认证的《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及国内第一部整理本草纲目药物外治法的专著《本草纲目外治疗法》。在国内最先开设《中医外科古籍选读》、《中医外科方剂学》研究生课程,对深入拓展中医外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独立的学术见解与教学工作能力。目前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痤疮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与规范化研究”及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白癜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研究”。这些研究紧密结合临床,有显著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特点,对于学科理论创新与临床诊疗规范、新产品研发都有重要意义。 本人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医疗卫生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专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12 中共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柳,女,1978年5月出生,汉族,江西瑞金人,1995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2.09-1995.07 赣州师范学校学生; 1995.09-1996.03 瑞金市八一小学教师; 1996.03-1996.09 瑞金市沙洲坝镇财政所干部; 1996.09-1998.07 江西行政学院电脑会计专业大专班脱产学习; 1998.09-2000.07 江西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脱产学习; 2000.07-2000.12 瑞金市财政局干部; 2000.12-2002.12 瑞金市旅游局副局长; 2002.12-2007.04 瑞金团市委书记; 2007.04-2008.02 瑞金团市委书记、云石山乡党委书记助理; 2008.02-2008.04 赣州市第十期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培训班学员; 2008.04-2009.04 赣州团市委副书记(试用一年)、党组成员; 2009.04-2011.06 赣州团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 2011.06-至今 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3 文学含义◎ 本意解析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 韩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清·费轩《梦香词》)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考诸典籍,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对此,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隋堤柳》一诗中亦有句云:“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但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隋本纪》等史籍中均无记载,纯属于民间小说家之言。 其实,“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癷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对此,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为秦汉时期的学者对春秋战国秦汉旧文进行增添修改而成)《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于景德四年或大中祥符元年编撰而成的《广韵》(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一书中亦云:“杨,赤茎柳。”而西汉学者毛亨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即《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中亦曰:“杨柳,蒲柳也。”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亦说:“《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杨”、“柳”是同义的,这从《全唐诗话》中的一则诗话中亦可得到进一步地印证:该书《李泌》篇引《邺侯家传》云:“泌赋诗讥杨国忠曰:‘青青东门柳,岁宴复憔悴。’国忠诉于明皇,上曰:‘赋柳为讥卿,则赋李为讥朕可乎?’”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对古汉语文化上的一些困惑便可迎刃而解。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可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 文学中的意象关于杨柳的文学意象,要从“柳”字说起。 ◎ “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情与景结合的角度评价《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乐,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折柳——作为送别的意象,最早的应该是晋陆机的《折扬柳行》 邈矣垂天景。壮哉奋地雷。丰隆岂久响。华光但西聩。日落似有竟。时逝恒若催。仰悲朗月运。坐观璇盖回。盛门无再入。衰房莫苦开人生固已短。出处鲜为谐.慷慨惟昔人。兴此千载怀。升龙悲绝处。葛藟变条枚。寤寐岂虚叹。曾是感与榷弭意无足欢愿言有馀哀。(《乐府诗集》三十七)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下面这首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杨柳枝词》也堪称咏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此诗写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笼烟带雨的柔美的杨柳,正是相思缠绵绵少女的绝妙写照。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也不失为这类诗词中的佳作。无怪乎,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诗词,我们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咏柳词: 铜驼陌上新正後,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的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诗人们各取所需,各领风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绝唱。 ◎ 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有归不归。”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聊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商隐是怎么说的: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李商隐的这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属于咏柳送别的代表作品。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啬那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情地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去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柳”做为“留”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亮点。那无边的柳色,碧绿的枝条,如雪的飞絮,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离情别绪,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相思与忧怨。而这种情绪一直延伸到我们今天的生活。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便将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纳入其中。我们不妨将视线拉回到2002年的高考,再次去感受一下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一道新题,也是一道好题。其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考题将问题的设置上,以“折柳”为中心。考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就有柳咏的《雨霖霖》一词。而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的文字,它会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会联想到折柳惜别的情景。当然,对于那些阅读面宽泛的考生来说,回答这一问题,则会有更大的联想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几首相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乐府·塞下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戴叔伦《堤上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唐·施肩吾《折杨柳》) 在众多的送别诗里,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无法说清楚离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时枯槁,但折柳这个动作却一年一度地重复着。最后升华为一种优雅的伤怀之美,升华为我们审美传统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 三、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阿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谈到“意象”时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依据这一点,我们想到了“柳”。为一个客观的物象,诗人在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和自己的情感。于是,缘“柳”抒情的诗作也就纷纷地飘入我们的世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关于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有人将其列为以柳喻人之作,说是为舞伎小蛮写的,并以白居易曾有“杨柳小蛮腰”来佐证。依这种看法,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姿态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而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而我则更倾心于将这首诗列为咏物言志的七绝。诗的首句形容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秀色夺目,婀娜多姿。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重。但诗人笔锋一转,写了环境的荒凉冷落。“西角”、“荒园”极写柳的“寂寞”,极写无人欣赏。在这里,流露出了诗人的不平与惋惜。而后两句的孤寂落寞,又与前两句的楚楚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有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无独有偶,唐代诗人唐彦谦也以“柳”为题,写下了著名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 ,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 也未渲染柳的色泽光彩。但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锇死”的故事,托物寄兴,将讽刺的矛头直指统治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于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一绝。 当然,缘柳抒情并不是古人的专利。当历史的烟云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而“柳”却仍在诗人们的笔下翩翩起舞。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当现代诗人徐志摩再次徜徉在异国他乡的母校时,“柳”便成了诗人寄托情怀的对象,而我们从中示难休味到诗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诗言志。“柳”和其他的意象一样,为诗人们提供了一种抒情的方式,而风姿秀出的“柳”也道出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宋·吴文英《风如松》)柳有多少柔情有多少。柳树数不清,情岂能又有数可数呢? ◎ 四、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 小结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八类,我将其摘录如下,就当作是以上文字的小结。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 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 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 “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摹出来,离人想象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在这个“场”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 ,而是借物寄情,以物传情。透过“场”中物象的表层,人们发现这些默默无语的景物所能表现的不但不能给离人一丝温馨、安慰和希望,反而神奇般地在离人破碎的“伤”口上撒了三把“盐”。一为“杨柳岸”。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灞陵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心情会平静些。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个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伤痛呢!“杨柳”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二为“晓风”。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傍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引发出离别恋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三为“残月”。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 便不忍再想下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死别吗? “残月”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之间竖起了一堵穿不过的“墙”。 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不令他柔情绵绵、肝肠寸断! 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浇愁”的初衷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是这三把“盐”制造出离人心中事与愿违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落差,烘托渲染出“醉不成欢惨将别”“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极度伤感的氛围,使笼罩于全篇的离情别恨更加强烈感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近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柳永把借物寄情和烘托渲染这些传统技法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传颂为千古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最伤感的时候,总是低徊,絮絮。杨柳之柔,却对着凉意晓风,更有残缺之月。这离愁开始似是醉酒,柔肠回转,继而变凉,是心凉而非风凉。最不堪直面的,是那弯缺月,缺的何止是那残月?更是坚硬的现实:别离!在不知不觉中,哀伤逐级递升,直至离人 此去经年,良辰好景都成了虚设! 由此可见,对于柳三变来说,杨柳也好,晓风也好,残月也罢,都只是意象,成了虚物,真实的倒是那无法诉说的离愁,哀伤无法诉说,故随手抓来杨柳、晓风、残月,却不知此三物一著我之色彩,立刻神活。 最后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供大家在学习中体会、运用: 识字——掌握诗词语汇知识 知人——了解作家生平经历 论世——熟悉必要的历史背景 诗法——了解基本的诗学常识 会意——调动相应的生活体验 吟诵——学会因声求气的咏味 比较——积累一定数量的赏析案例 14 丰子恺散文作品◎ 原文《杨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 “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到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 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15 15.宁波市朱雀小学校长简介杨柳,女,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宁波市朱雀小学校长。曾获宁波市名教师、江东区名教师、宁波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努力探索构建起“自主、开放、扎实、创新”的课堂教学,所上的公开课例均体现了她的实践和探索的成果,其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独具匠心的设计、扎实清新的教学风格赢得了专家和老师们的肯定。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水平,承担并参与多个全国、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有十多篇论文在《语文报》、《教学教学参考》、《语文学习报》等CN刊物中发表或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 荣誉2009年3月1日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2008年9月10日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宁波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 2008年3月1日被江东区人民政府授予江东区名教师 2005年2月1日被江东区教育局授予江东区首届学科骨干教师 2002年9月1日被江东区人民政府授予江东区优秀教师 2010年8月1日被宁波市政府授予宁波市优秀教师 2011年8月23日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宁波市名教师引 16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个人简历杨柳,女,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副教授。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教研室。自1997年本科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于1999年和2004年在吉林农业大学和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研究领域性、社会性别以及社会工作教育研究。 工作理念:分享知识、创造价值、体验快乐。 ◎ 研究成果论文: 《性行为越轨的边界》、《论性的消费化与消费的性化倾向》等。 课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性的消费主义现象研究》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返回生活世界:关于将社会工作课程列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思考》 ◎ 教学课程讲授《法律社会学》、《性社会学》、《小组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区矫正》等课程。 17 天津市和平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杨柳,女,蒙古族,1961年1月9日生,内蒙古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现任天津市和平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 工作简历:1976.12---1979.02 国防科委89730部队 打字员,1979.12---1987.12 昆明军区司令部 副连级参谋,1988.01---2000.04 共青团天津市和平区委 副部长、部长,2000.05---2002.01 天津市和平区人口计生委 主任科员,2002.01---2008.06 天津市和平区人口计生委 宣传科长,2008.06---今 天津市和平区人口计生委 副主任 ◎ 主管工作:负责国家、地方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和执法监督、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区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人口目标责任制的检查评估和人口统计;负责全区计划内二胎指标的审批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 简介杨柳,女,回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银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 ◎ 分工协助市长分管民政、商贸流通、旅游、外事侨务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民政局、商务局、供销合作社、旅游局、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及市场带建设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 联系市工商联、妇联、工商局、烟草专卖局。 19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杨柳,女,汉族。 199909——200306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获学士学位 200307——2006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教 200609——200806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 获硕士学位 200809——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助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