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颜秉光
释义

颜秉光,女,汉族,记者,1972年12月25日生。199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199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哈报集团《新晚报》市民消费部做记者;后就职于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内刊室。黑龙江分社2010年12月13日决定,因其在稿件中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停止其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

中文名:颜秉光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2年12月25日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重要事件:在新闻报道中采访家人被调岗

人物简介

颜秉光在《新晚报》工作期间,尤喜维权热线栏目,维权领域涉及医药消费、行政事业型收费、手机消费、餐饮消费等,其中以松下GD92手机返修受阻的追踪报道最得民心,被松下公司高层尊称为“颜桑”(桑意为先生、老师),为消费者挽回了经济损失;在黑龙江分社工作期间,先后采写内参稿件百余篇,获领导批示若干篇。其中包括大量的调研稿件,涉及到“牛城”安达政绩工程、农村费税改革试点、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不良国资、商铺投资、私企参与国企改革、建筑行业安全状况等。其中安达一组三篇稿件《数字说牛谈浮夸》、《牛街赏牛话政绩》、《奶农弃牛察民心》揭露了安达市个别领导不顾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斥巨资搭牛门、修牛街、摆石牛,全力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冲刺的荒唐举动。此稿经有关领导批示后,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调动了广大农民养牛致富的积极性。

个人履历

颜秉光,女,汉族,记者,1972年12月25日生。1996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199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哈报集团《新晚报》市民消费部做记者;后就职于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内刊室。黑龙江分社2010年12月13日决定,因其在稿件中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停止其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

主要经历

1.方便外籍人士了解非典 哈尔滨开通防非英文热线

2.应往届毕业生就业“直通快车”在哈“上路”

3.翻阅问卷看民意

4.牛街赏牛话政绩

调岗事件

事件概况

孩子老公老爸都是新闻主角

“经核查认为,颜秉光确实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在新华网发出的稿件中,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表示,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决定停止颜秉光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分社要求全体采编人员落实和执行各项采编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较早揭露此事的,是一篇《史上最牛逼记者:新华社记者颜秉光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人!》的帖子,“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写的,亲爸不叫爸,叫‘阎大爷’。 ”

帖子提供的新闻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共有17篇提到了帖主所指称的其家人,其中提到最多的分别为卢东×(或卢先生)7次、阎红(化名)7次、卢小×3次,这些人分别被帖主认定为记者本人的丈夫、姐姐和女儿;其他提及的亲属还包括其父亲、婆婆、另外一个姐姐及哥哥等多人。

尤其让网民感到惊讶的是,在《走近被美丽谎言包围的癌症患者》这篇宣传打击虚假医疗广告的报道中,先后提到了受害者 “阎大爷”及其家人“阎慧”、“阎利”、“阎红”等四人,而这些人分别被帖主认定为记者本人的父亲及兄弟姐妹。

处理结果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2010年12月13日决定,停止记者颜秉光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

针对近日网帖反映颜秉光在有些稿件中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一事,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经核查认为,颜秉光确实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为此,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党组研究决定,停止颜秉光采访报道工作,调离记者岗位。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要求分社全体采编人员,要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新华社各项采编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切实提高维护媒体公信力的自觉性。

社会回音

是谁给了颜秉光们生存的沃土

舔屁沟事件余波未平,颜秉光——史上最牛B新华社记者又登上历史舞台,为各家新闻媒体内部会议上提供了新的话题。“史上最牛B新华社记者”是网友给评出来的,而我却觉得有失公允。单凭颜秉光涉嫌有偿新闻、采写假新闻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力而言,颜秉光的所作所为算不得什么牛B人物。

和某些新闻界牛人相较,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有些人屏幕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做着见不得人的金钱交易,公然向基层单位要钱、要奢侈品、要车。这些,颜秉光得到的肯定不是最多的。

还有同是新闻人物的夫妻档,男的搞小三,女的公然跑到央视重大庆典的直播舞台上大吵大闹,对央视、对国家的形象都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这个巨大的危害力,颜秉光是不具备的。

但牛人的车照开、节目照样主持,甚至还趁机又火了一把。可颜秉光却不行了,不但记者当不成,很有可能还成为所谓新闻界的耻辱,被当成反面案例写进新闻写作教材。

要说颜秉光的伎俩并不高明,为何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泱泱新华社却无人察觉。有人说,颜秉光的被曝光,很有可能是一场博弈的结果。这个传闻,比听到颜秉光的新闻造假更让人悲哀。

其实,颜秉光的所作所为不仅在新闻界不算什么,随便其他一个行业,像她这样利用公职谋私利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当下不是痛打落水狗,奚落颜秉光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好好反思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颜秉光?又如何能才能阻止千千万万个颜秉光的滋生!

新闻作品

冰城儿童在话剧院博物馆里“过大年”

对冰城哈尔滨的孩子来说,2009年的春节过得真是美极了,除了在话剧院观看自己喜爱的话剧《小红帽》外,还跟父母一起去当地的博物馆和科技馆,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刚刚3岁多的卢小瓤是哈尔滨市小龙王幼儿园的中班小朋友,小家伙十分聪明可爱。2009年春节之前,她和爸爸、妈妈便将春节长假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初一走亲戚,初二去看话剧《小红帽》,初三到电影院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初四去博物馆,初五到哈尔滨江北的科技馆体验科技魅力,初六全体“卧倒”,在家休息一天。按照计划,卢小瓤和爸爸妈妈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亲子假日。

卢小瓤的爸爸说:“平时我们夫妻俩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陪孩子好好玩一玩,今年的春节活动让全家人十分难忘:孩子第一次看到话剧和电影,兴奋得不得了,嚷嚷着还要去看。博物馆里的动植物、科技馆里的3D电影,让全家人都很开心。尤其博物馆里的馆藏,让我和孩子妈妈重温了十几年前去那儿观看的感觉,这个假期过得真是太棒了。”

据记者了解,哈尔滨各大电影院、话剧院、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均在春节期间对观众开放,并在七天长假中获得不俗的票房和观众流。很多都是三口之家、全家老小一起出动观看演出,热情的观众搅热了哈尔滨的文化市场。

凉爽宜人的哈尔滨进入“桑拿天”

新华网哈尔滨8月7日专电(记者颜秉光)8月7日是我国24节气中的“立秋”。在这个本该凉爽的日子,有“避暑胜地”美誉的哈尔滨却热得出奇。

7日早上,哈尔滨市民卢东兴一起床就开始找寻最凉快的衣服。挑来选去,他选择了一套纯棉的短衣短裤,临行前妻子还嘱咐他带上冰镇饮料和阳伞去上班。他74岁的老母亲一边念叨“‘秋老虎’啊,要热死人了”,一边躲进了空调房不再出来。卢东兴抱怨道:“哈尔滨的气候一向凉爽宜人,今夏却热得出奇。这几天,简直像洗‘桑拿浴’,刚刚洗完澡又会出一身的汗。”

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介绍,今年入伏以来,黑龙江省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哈尔滨的气温在5日、6日和7日甚至达到32摄氏度。据悉,此次“桑拿天”主要是由暖空气再次袭来冷空气被逼退造成。

忙碌的人们,你们的国庆长假打算如何度过?

哈尔滨市民卢东兴是黑龙江省一家高校的师资科科长,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尤其新学期开始后为了接待新生、安排课程表,每天早7点左右出门,晚19时左右才能回家。非但家务活一点帮不上忙,就连孩子生病到医院打针都是妻子和母亲代劳,每每想到这些他心里很过意不去。

他告诉记者:“我的女儿两岁了,非常聪明可爱。因为我和妻子工作忙,早早把她送到了幼儿园,我们很少有大块的时间陪她,这个长假我已经安排好了日程表,打算带着孩子和老母亲好好玩一玩。”

卢东兴夫妇说,虽然家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近在咫尺,多次陪外地朋友去过,可是一次也没带家人去看看,这个假期他们打算全家花一天的时间去看老虎。女儿生病期间天天被关在家里,嘴里不停地念叨好朋友“燕妮”的名字,因此带女儿跟她的好朋友玩一天列为一项活动内容;老母亲非常爱逛商场、超市,因此全家先逛一逛买点东西,然后在商超附近吃饭后回家也是活动内容之一。此外,全家观赏《米老鼠和唐老鸭》美术片、做做手工、一起做游戏等也成为重要活动内容。

哈尔滨:城里人到乡下办年货成为时尚

日前,哈尔滨市民卢先生和两位同事商量,快过年了,大家能不能集体到农村去置办一些年货,尤其大米、猪肉、柴鸡等农副产品,让全家过一个绿色、健康的春节。他的想法得到了同事的积极响应,三人当即决定开车直奔黑龙江省的庆安县和兰西县——那里是有名的绿色大米、绿色猪肉之乡。在装满六袋大米、三大块猪肉后,他们高高兴兴地返回了哈尔滨。

据记者了解,如今到乡下买年货已经成为哈尔滨不少城市家庭逢年过节的必备节目之一。卢先生告诉记者:“到乡下采购乐趣很多:除了能买到绿色食品、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外,还能与同行的人谈天说地、放松身心,还能为农民兄弟增收出一份力,多好啊!”

年夜饭咋吃好

卢东兴 30岁 政法学院教师

我们家的年夜饭都是在家里吃,不过菜大多都是从饭店点回来的。我今年已经在附近饭店订了年夜饭,除了凉菜自己家里做以外,重头戏还是由饭店完成,还把自己家里不好加工的笨鸡、笨鸭也送去饭店。今年的饺子也由饭店包了,让我感兴趣的是,现在的饭店想的花样还真多,连饺子里面包钱的习俗都估计到了,有专门的带钱的饺子,如果有特殊要求,可以自己带钱去,现场加工。

一场春雪使黑龙江省四条高速公路关闭

9日一大早,哈尔滨小龙王幼儿园的中班小朋友卢小瓤刚跟妈妈走出家门,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地上积满厚厚一层白雪,屋顶上、墙上、树上到处银装素裹,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点点银光。小区里、马路边停放的车辆也被白雪层层覆盖,司机师傅们一边拿着笤帚、刷子清扫积雪,一边抱怨“这雪太粘了,怎么扫也扫不干净。”

生活观察:记者目击 虎年最大暴雪侵袭黑龙江

在黑龙江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卢先生先于妻子和女儿十几分钟走下楼,打算把汽车上的积雪清理干净,然后分别送她们上班、上学。他一边用卡片费力地清除车身上的冰雪,一边告诉记者:“这场雪真够愁人的,有时还夹着雨,落在车身上,很快就结成一层冰盖,用扫帚扫不干净,就得用卡片一层层地刮;雪落到地上,边下边融化,地面湿滑很容易出事故。”最后为了保险起见,卢先生决定不开车了,打了一辆出租车送妻子和女儿。

调查:当理财热情遭遇“冷面”银行……

跟高女士一样,在黑龙江省一家高校工作的市民卢先生在银行取款、转存和基金开户中除了遭遇“排长队”,银行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和对理财业务的生疏也让他不愉快。卢先生说,现在物价上涨的幅度不小,老百姓担心手中的钱贬值,因此他先后到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办理存取款、购买信托产品和基金业务,作为客户理应享受到微笑服务和娴熟的业务推介,可惜在这么多家银行都遭遇了银行职员的冷面孔、机械动作和“金口难开”的尴尬。尤其让他不能释怀的是,有的银行职员竟然对理财产品解释不清,还说“网上都写得明明白白,让他自己去看”。

颜秉光专访婆婆:

辉煌60年:"我的晚年不知要比我的父辈幸福多少倍"

新华网哈尔滨8月6日电(记者 颜秉光)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生日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谈及60年间的变化,曾任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建国小学教师、荣获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称号的72岁老人黄桂馥说:“除了生活水平的提升、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外,我明显感觉到赡养老人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增长。”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帮扶弟妹‘间接养老’到围绕父母‘全方位养老’。” 黄桂馥回忆说,30多年前,每家每户都有多则八九个、少则三四个孩子。自己就有两个弟弟、1个妹妹,爱人家则有5个弟弟、3个妹妹。自己和爱人结婚后又生了3个孩子。自己和爱人的工资都是30多元,每月除了孩子的托儿费、柴米油盐、菜金外,要千方百计挤出5元钱孝敬父母。当时呼兰县城与老家长岭乡包井村不通车,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要步行两个小时。

因为黄桂馥父母家和她家的孩子都多,她们那一代人对父母的孝敬更多体现在关照弟妹、为父母分忧上,直接给予父母的关心和问候少之又少:大弟弟结婚需要置办一桌像样的酒席,她和爱人四处借钱买来豆油、猪肉、小鸡运回老家;小妹妹工作需要她求人帮忙,她和爱人二话不说四处找人,出钱出力毫无怨言。类似的事情做过很多很多,以至于父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孩子,这个家拖累你了,爸谢谢你!”

黄桂馥感慨地说:“跟我的父辈比,儿子对我的赡养那叫全方位。我老伴三年前去世,我就跟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儿子儿媳除了请钟点工帮我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外,每天吃完晚饭后都开车带我出去遛弯,逢年过节还要买礼物请吃饭。儿子怕我出门联系不上,还给我配了一部手机。前一阵子生病咳嗽,孩子们带我去医院做了全面身体检查,确定没事后才放心。去年,儿媳带我和孙女在北京玩了半个月,天安门、动物园、博物馆都去了。”

“说心里话,我的晚年不知要比我的父辈幸福多少倍。现在的孩子受教育程度高、尊老爱幼意识强,还都有生活情趣,跟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黄桂馥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老年用品市场:6000亿元“蛋糕”缘何遭商家冷遇

现年70岁的哈尔滨市民黄桂馥告诉记者:“几年前我老伴得了脑血栓后遗症,走路很吃力,我一直想给他买一个稳当点的拐棍,可是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我常想在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患这病的人不少,都需要稳当、轻巧、易折叠的拐棍,咋就引不起商家的注意呢?”

哈尔滨:中高档健身器材成俏销年货

新华网哈尔滨2月8日电(记者 颜秉光)春节到了,人们都忙着大包小包地往家里运东西。在哈尔滨市,不少家庭在选年货时将跑步机、按摩椅、理疗仪等中高档健身器材搬回家中,让一家老小过一个“健康、运动、流汗”的春节。

哈尔滨市民卢先生在春节的前两天,从商场买回一台标价1.6万元的按摩椅。他告诉记者:“这台按摩椅是我很早就打算买的,可是妻子一直不同意。她说买这么贵的健身器材是一种浪费,不如散步经济实用。今年春节前,我一直给她说按摩椅的种种好处,并把它作为家庭建设的一部分,妻子这才高兴地答应了。”

像卢先生一样,哈尔滨不少家庭选择在春节前将理疗仪、跑步机等搬回家中,让辛苦一年的家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健身的乐趣。

社区民工工会:给农民工普通人的快乐和尊严

首家社区流动农民工工会成立的消息引起了哈尔滨市各界的关注。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青年教师卢东兴说;"农民工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也是哈尔滨这座美丽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对于为农民工成立工会的做法,我十分赞同。农民工有了工会,就等于有了自己的家,他们有了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可以到工会去寻求帮助。"

哈尔滨市民、现年70岁的黄桂馥老人说:"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里打工、谋生十分不容易,他们拿最低的工资,却干着城里人都不愿意干的重活。我每次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农民工在城市里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后,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现在好了,终于有工会这样一个组织,不但能帮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还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素质,政府真是作乐一件大好事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