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涧武侯台
释义

武侯台简介

据康熙《楚雄府志》载:“武侯台,在(定边)县西五里刘升村后。传诸葛武侯南征,屯兵于此”。史中所称的定边县和来唯(惟)县就是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至今,南涧还有一处被人们称为“武侯台”的地方。

武侯台故地,在南涧县南涧县城西山脚村背后的山上,位于214国道和祥临公路的交叉处,邻近县城,可观看南涧县城全景,是古定边县的八景之一。这里海拔 1400米,风景秀丽,地势险中有缓,奇峰林立,怪石遍布,有的象群牛饱卧,有的似狮虎待发,这些怪石据传是诸葛武候布的石头战阵,这里洞穴、土林、物像比比皆是,令人赏心悦目。

武侯台详细介绍

武侯台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武侯台所在地的营盘山,总面积1000多亩,山腰有昔日的茶马古道,古道由西山脚村中心上山,经狐狸村、小水井、拥翠的红李树丫口、公郎的神舟渡,到达临沧。由西山脚村背后的茶马古道大路上到半山腰,离武侯台三四百米处,有一堵石壁,被当地人称为“水洞石”,石壁上有一洞穴,洞穴中溪水常流。相传汉代诸葛亮远征云南时,扎营于营盘山上,军士无水饮用,令一将到附近找水,将军提剑上山,途中见一怪石,就挥剑刺去,剑入石中,拔出剑时泉水即随剑流出,因此而解决了将士的饮用水源。这股清泉到民国年间仍然流淌。后来南涧街有人上山祭坟,想扩大水源而掘开洞口,洞口掘开后,泉水反倒干枯了。这堵“水洞石”也于1986年被采石者炸毁。如今,山上只能依稀看到当年诸葛亮排兵布阵后留下的四五百米长的跑马道了。

诸葛武侯在南涧的传说和遗迹较多,比如,武侯台附近的大团山、小团山、山神梁子、茶马古道等地点,都有不少有关诸葛亮的神话和传说。公郎镇境内的石箭也与诸葛武侯有关,据康熙《蒙化府志》记载:“相传诸葛武侯标此(石箭)镇地”,“右有方塔,谓之箭筒”。石箭出土1.5米,上有“此神物穿地穴”字样。

无量山地名的由来,也与诸葛亮有着密切联系。《景东县志》载:“据传三国时期,孔明带兵南征顺宁(凤庆),路过经山(无量山),误入重峦叠嶂之间,但见云团缭绕,大雾弥漫,千军徘徊于蚕丛鸟道间,辗转难出。眼看军粮耗尽,饥肠辘辘,只好采野生果充饥,可山越高、野果越少,正当大家犯愁之际,一个军率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崖上生长着一丛丛红绿相间的灌木林,树上挂着一串串鸡眼大小的果实,味道酸甜可口,正是这种野果救了孔明的饥饿之军,后人把这树称‘救军粮’,所以无量山亦是‘无粮山’的谐音。”后来,孟获弟弟孟优,听说诸葛亮大军困于经山之中,深感:“诸葛丞相仁德远被,屡擒获不杀,古未有过,今又率兵至此,吾该归顺矣。”于是派出驮牛骡马“运荞菽至”。大军得到孟优的接济,走出经山,受到孟优的盛情款待。诸葛亮向孟优赠送金银绵缎,图腾绘画、茶苗茶籽、传授茶树种植要领。

公元225年(建兴三年)3月,诸葛亮请缨南征获准,率大军从成都出发进军益州郡(今晋宁县)。于5月渡泸水进云南,如今金沙江边还有石碑记载:亮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路上虽遇无数艰难险阻,遭遇南王孟获及各地蛮兵的颃强抵抗,但凭着“深明天文地理,熟谙韬略、善晓兵机、运筹帷幄”,以及“秋毫不犯”的严明军纪,深得南人民心。在征战建宁(曲靖)、邓赕银坑(大理)、漾鼻川(漾鼻县)、赤石崖(弥渡)、来唯(南涧)、佛光寨、凤羽(洱源)等地,攻无不克“所战在捷”。当时南涧被称为来唯县,是诸葛亮政权益州郡所辖的24县之一。

诸葛亮南征,对云南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有目共睹,但在南涧及滇西地区,人们对诸葛亮的具体事迹,却研究得不多,知之甚少,有的学人甚至怀疑其是否到过大理、临沧。据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地方史讲义》中册记载,诸葛亮此次南征,滇东滇南,由李恢平定,而诸葛亮主要在今滇西一带活动。从志书记载和民间传说来看,反复证明了诸葛南来不仅到过滇西等广大地区,而且在大理一带停留时间最长。就南涧而言,虽然诸葛武侯在南涧的史料记载不多,但民间传说和遗迹却随处可见这一情况来看,南涧也是诸葛亮逗留时间较长的地区之一,因而对汉代以后南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都十分巨大。这就是南涧及滇西地区有关诸葛亮的传说众多的重要原因。

南涧种植茶叶的历史,与诸葛亮这个统治者或称征服者的兴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正值6月炎天,热不可耐。军士来到气候炎热的南涧西山脚村附近,饮一“毒泉”中毒,纷纷晕倒在地。史载:“遇毒泉,一军皆暗,侯祷于伏波庙,遇老叟示以药苗解毒,暗者皆愈”。清代《云南通志》等地方志记载说,孟优为巍山人,土帅孟获的哥哥,精医学,有神术,常来往于澜沧、泸水之间,传教施药。诸葛亮南征,兵至南涧,误饮哑泉水,不会说话,诸葛亮亲往龙潭殿(后改为文昌宫)访问孟优求药,孟优给孔明仙草,士兵服了仙草之后,才会说话。诸葛亮见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等率军士以当地濮人作向导,到无量山、哀牢山深处挖野茶苗,连土带苗装入竹筒,采集茶籽以备用。误饮哑泉水一事,估计是军士水土不服而发生疫病,后来有人指点,服用了南涧山中特有的茶叶才得以痊愈。显然,“药苗”或“仙草”应该就是南涧的茶叶,而指点诸葛亮饮茶解毒的人应该是孟优。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发展和饮茶传播,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孔明作为一国之相,平定南中后,对实现安定和开发南中这一战略任务,实施了一系列的安抚政策和措施。孔明兴茶,是这一任务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长久之计。他深入不毛,倡导种茶、用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教民农耕,教民种茶,从“伐而掇之”到“人工种茶”,从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到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性种植,推动了茶叶生产发展,扩大了茶的传播,造福于民,影响深远,深得边地各族民众的拥戴。

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率部经普洱、景东、南涧到达大理。史载:“候驻军大理、尽览形胜,以定规画,则候在大理,经营最久。”诸葛亮在大理不仅浏览风光,体察民情民风,而且对郡治作出规划调整。将郡县区划缩小,数目增加、有利于消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分付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由大理班师,“十一月到汉阳(四川庆符),十二月回到城都。”

据史料可知,武侯出师,经过大姚之北及元谋,回师则经过南涧、南华、楚雄、广通、双柏。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南涧县无量山和哀牢山地区,以及邻近的弥渡红岩、祥云县东北、洱源县右所乡、下关市区南部等滇西地区。诸葛亮南征为南涧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今,成都、西安、河南等地都恢复了武侯祠等名胜古迹,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构件,而南涧对此似乎一无所知,对武侯台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宣传和开发还是一片空白。笔者曾与西山脚附近的村民交谈中得知,他们中只有少数年长的人还知道武侯台与汉代、诸葛孔明有关,而年轻人就只能说这座山上驻过一位“大官”、一位“将军”,更多的相关知识,人们就不知道了。是的,武侯台到底在什么位置,刘升村在哪里,来唯县又是怎么回事,伏波庙指的是哪座庙,诸葛亮在南涧究竟驻了多久……这些都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南涧有文字记载的史实不多,但民间的传说不少,整理和发掘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传承和发扬的孔明兴茶精神,弘扬和拓展南涧的茶文化是我们应该着力抓好的工作。

武侯台,是南涧人民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也是大理,乃至云南都不多见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应当让这颗尘封的明珠更加耀眼,更加璀璨夺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