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草赤星病 |
释义 | 烟草赤星病在山东俗称“红斑”,河南、安徽、辽宁俗称“斑病”,云南称“恨虎眼”,贵州称“火炮斑”。是一种广泛发生于世界烟区的严重病害。 赤星病不仅使烟叶残缺不全,在烘烤过程中病斑仍继续扩大,使烘烤叶片颜色不匀、叶片厚薄不均,等级下降,而且由于内在品质不协调,如总氮、蛋白质升高,总糖、还原糖降低,糖碱比值下降,使吃味变差,降低了工业使用价值。 症状烟草赤星病主要在烟叶近成熟时开始发生,在烟株打顶后,叶片进入成熟阶段,随着叶片的成熟,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逐步发展。主要危害部位是叶片,茎杆、花梗、蒴果也受危害。 病斑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病斑则大,干旱则小,一般来说最初斑点不足0.1cm,以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可达1-2cm。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褐色,病斑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在感病品种上黄晕明显,致使叶片提前“成熟”和枯死。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斑质脆、易破,天气干旱时有可能在病斑中部产生破裂,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脱落,进而造成整个叶片破碎而无使用价值。 茎杆、蒴果上产生深褐色或黑色圆形或长圆形凹陷病斑。 病原1.形态特征烟草赤星病的病原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属真菌中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类链格孢属。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病斑上的黑色霉状物,为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单生或成串生长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聚集成堆,顶端弯曲,不规则,孢子呈倒棒锤形,有纵、横分隔,纵格1-3个,横格3-7个,嘴孢长短不等;在孢子链末端的分生孢子较小,椭圆形,只有一个分隔。分生孢子的大小形状,因其菌龄和产生孢子时间长短不同差异很大。 2.生理特性赤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C~38°C,适宜温度为25-30°C。,菌丝致死温度50℃10min,孢子致死温度为 50℃10min。有试验证明,孢子与菌丝在冰冻或-10°C条件下可存活几个月,在46°C条件下可存活2d。在干燥条件下病叶上分生孢子经5°C、15°C和25°C可保持生活力370d。因此,遗留在田间病残体上的菌能存活较长时间。 3.寄主范围烟草赤星病菌只能侵染烟属植物,其中普通烟草亚属(Tahacum)和黄花烟亚属(Rustica)比碧冬烟亚属更感病。但接种试验证明,赤星病菌可侵染19科56种植物,如茄科的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龙葵、曼陀罗、木氏蓼,酸浆属的大千生,以及烟田的一些杂草等可被侵染。 病害循环侵染来源赤星病菌主要以菌丝在遗落在田间的烟叶等病株残体上越冬或杂草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也可直接越冬,作为初侵染来源。 传播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越冬菌丝产生的分生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靠气流和风力,雨水只能作短距离传播。 种子和移栽的病烟苗可能是初侵染的次要来源。华致甫等研究表明,种子带菌率可达18%,种子表面,种子内部及胚乳中病菌均可能存活越冬。 发病过程越冬后的赤星病菌,在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温度达到7-8°C,相对湿度大于50%的条件下,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由气流、风、雨传播到田间烟株上侵染下部叶片(初侵染),形成分散的多个发病中心。这些发病的烟株病斑上再产生分生孢子,又由风雨传播,形成再次侵染。经过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渐扩展流行(病菌可以侵染花梗、蒴果、侧枝和茎等任何部位,)。后期病原菌病潜伏于残组织内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又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发病条件影响烟草赤星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条件是:品种的抗病性,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等。 1、品种的抗性赤星病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种植的品种有密切关系。如中国从50年代以来,赤星病两次爆发流行,都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关,60年代大面积种植金星6007等感赤星病品种,导致赤星病大发生,80年代中期,大面积种植G140、NC89、NC82和K326等感赤星病品种,再一次导致赤星病的流行。烟草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生产上推广的NC89、NC82、K326、G140、云烟85等主栽品种都感赤星病,中烟90表现了一定抗病性,G28表现与中烟90相似,但由于对其它病害抗性能力差,或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仍以种植感病品种NC89、K326等为主,所以赤星病仍会继续发生流行。 2、烟株不同生育阶段烟草赤星病是烟叶成熟期病害,幼苗期抗病,随着烟叶成熟,抗病性减弱,并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呈水平扩散,以后垂直扩散。 3、气候因素的影响在烟叶进入成熟期以后,除烟株本身抗性降低外,温湿度则成为赤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 温度主要影响赤星病发生的早晚和潜育期时间的长短。因此,不同地区因温度不同赤星病发生的的时间也有不同,如黄淮烟区较东北烟区发病早,黄淮烟区一般6月下旬即可满足赤星病发病的基本温度(适宜温度23.7-28.5℃,温度大于20℃)而同期东北烟区日均温度较低,发病则较晚。 湿度主要影响发病的程度。研究表明,赤星病的发生与烟叶成熟期的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例如山东省在7月底到8月上旬空气湿度大于70%,病情则直线上升。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降雨量不同,病害的发生程度也不同。在感病阶段,如昼夜温差大,雨量虽少,但夜间露水大,田间湿度高,叶面上水膜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孢子产生、萌发和侵染,发病严重。总的是烟叶进入成熟阶段后,田间湿度大(如降雨量大、雨日多,或植株密度大、小气侯潮湿,夜间叶面易结露水或水膜),发病重。 4、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与赤星病发生的关系(1)、与密度的关系 赤星病发生的早晚、严重程度受田间小气候的直接影响。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较差,利于赤星病菌的繁殖,赤星病常严重发生。 (2)、移栽期与赤星病发生的关系 凡是有利于烟叶早成熟的措施,当烟叶成熟期与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相错开,赤星病则轻。经多年调查发现,采取合理的早育苗、早移栽,能使烟叶提早成熟、提早采收、烘烤,当雨季来临之前烟叶基本烤完,发病则轻,否则使烟叶成熟期与病害盛发期相吻合,病则重。早移栽提早采收、烘烤,起到减轻病害的作用。 5、施肥与赤星病发生的关系合理的使用肥料是控制赤星病的有效措施。氮肥使用过多、过晚,而磷、钾不足,致使烟叶成熟过晚,烟株生长过于高大,病害则重。安徽亳州调查两块种植NC89的地块,施氮肥过多肥料配比不当,病情指数正加两倍;青州烟草研究所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烟草赤星病发生影响的试验表明,赤星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中等肥力的地块,每km2施纯氮90㎏/hm2,氮、磷、钾比例以1:1:3-4病害最轻。施肥方法上,在施基肥基础上(氮90Kg,氮磷钾比例1:1:1),于团棵、旺长、平顶各施一次1%磷酸二氢钾,病情指数则下降。因此,氮、磷、钾配比适当,适当增加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可使病害减轻。 防治根据赤星病的发生规律、(初侵染、传播途径、再侵染等特点)防治上应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和实施合理栽培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目前尚无对赤星病的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国内较抗赤星病的品种有中烟90、中烟9203、许金四号、单育二号、净叶黄、偏筋黄、歪把子、辽烟10、中卫一号、春雷三号;中度抗赤星病的品种有G28和K346,但目前可供生产上应用的抗赤星病的品种较少,为此应加强抗赤星病的育种工作。 2、药物预防方案:奥力克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3、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奥力克速净按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药剂: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400-500倍(每hm2用药液750-900㎏),根据烟株大小喷施药液,一般喷施药均匀周到,如遇雨要补喷。经多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应用,其药效能稳定在75%以上,是目前防治赤星病比较好的药剂。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一般用600至800倍(每hm2用药液900kg),其防治效果与菌核净效果相似,亦可达70%以上,而且宝丽安是生物制剂,具有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施药时期应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当低脚叶开始成熟结合采收低脚叶进行喷第一次药,一般要间隔7-10天喷第2、3次。施药方法,应着重中、下部叶,自下而上喷施。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农药品种有, 4、改进栽培措施(1)、适时早栽 赤星病发生主要在烟草生长后期,春烟可以适时早栽,提早成熟采收,使叶片成熟期避开赤星病盛发期,是控制赤星病发生的有效措施。采用塑料薄膜和大棚等方式育苗,可实现早移栽,早成熟,早烘烤,使烟草感病阶段避开温暖雨季,躲过病害流行期。 (2)、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叶片互相遮荫,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因此,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条件,作到合理密植,密度以成株期叶片不封垄为宜,一般在1200株左右。 (3)、合理施肥 烟田使用氮肥不可过多、过晚,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要适当增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以1:1-2:3为宜,或在氮、磷、钾1:1:1的基础上,于团棵期、旺长期、平顶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三次效果也较好。合理留叶,避免烟株叶片上大下小的长相。 (4)、搞好田间卫生,以减少侵染源 赤星病菌在病杆、病叶以及其它病株的残体上越冬,因此搞好田间卫生,是控制赤星病危害的重要措施。及时采收底脚叶,烟叶、烟杆、烟杈,不要随地乱扔,要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销毁,减少侵染源。 (5)、实行轮作 赤星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连作会增加土壤内含菌量,轮作减少了土壤中含菌量,可减轻赤星病危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