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芽生菌病
释义

本病是由皮炎(北美)芽生菌所引起但自然界尚未能分离出此菌。多数认为可能系土壤、木材等的腐生菌也可感染马和狗等动物。为双相型菌,组织内为酵母型26~28℃室温培养则呈菌丝型,二型均可由人工相互转换。

简介

芽生菌病

blastomycosis

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肺、皮肤、骨骼等的真菌感染。又称北美芽生菌病。其他地区也有报告。常从呼吸道传入,吸入孢子可发生感染。通常是肺部和皮肤感染两种类型。少数可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致死 。临床分4型 。①原发性肺芽生菌病。可引起肺泡炎,有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 。多数自愈,少数转为播散。②慢性皮肤骨骼芽生菌病。20%~50%有骨损害,预后较好。③系统性芽生菌病。血行播散至全身,有发热、消瘦、乏力等。④接种性芽生菌病。可自愈。治疗可用二性霉素B、丽康唑,伊康唑、氟康唑等。

病因

本病是由皮炎(北美)芽生菌所引起但自然界尚未能分离出此菌。多数认为可能系土壤、木材等的腐生菌也可感染马和狗等动物。为双相型菌,组织内为酵母型26~28℃室温培养则呈菌丝型,二型均可由人工相互转换。

一种由吸入皮炎芽生菌孢子引起的疾病。这种孢子可转化成酵母菌并侵袭肺,偶尔也可经血流传播至皮肤或在其他局部组织。

芽生菌病

在美国,芽生菌病除在有组织胞浆菌分布的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外,还延及大西洋中部和东南部各州,中西部的北方直至纽约及加拿大南部。中东及非洲也有病例报道。在免疫受损的病人中,该病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似乎有所增加,但其机会性感染不如组织胞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常见。 皮炎芽生菌在室温下以真菌方式生长,能生长于富含畜禽动物排泄物,潮湿腐败酸性有机物的泥土中,很少数也可从海狸堤附近或饲养畜禽场所的泥土里分离到。可感染狗和人。吸入肺中的孢子体在37℃时转变成侵袭型大酵母菌,通常形成8~15μm(有时可达30μm)的宽基芽体。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混合性单核细胞浸润,大酵母菌周围可见巨细胞,有肉芽肿形成,坏死及纤维化,特别是在皮损处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局灶性化脓区。

本症系由于机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感染所发生的不正常反应。Daniel Zu等认为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对细菌防御能力下降的一种异常组织反应。但亦有人发现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未见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

症状体征

急性自限性芽生菌病临床上很少被识别。肺芽生菌病常发展为需要治疗的进行性感染的个案病例。可呈现局限性或弥散性浸润,有时会以斑块状支气管肺炎从肺门向肺叶呈扇形分布,与肺肿瘤相似。起病通常隐匿,呈慢性病程。症状无特异性,可有咳痰或干咳,胸痛,呼吸困难,发热,寒战和大汗淋漓。偶尔出现胸膜积液。有些病人会出现快速进行性感染,可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芽生菌病

肺外弥散性芽生菌病经血流播散,可导致下列组织器官的局限性感染:皮肤,前列腺,附睾,阴茎,肾,脊椎骨,长骨端,皮下组织,大脑,口腔或鼻粘膜,甲状腺,淋巴结,骨髓以及其他组织。有时可在病变骨上面的区域出现肿胀,发热和触痛。某些生殖器病变可表现为附睾痛,会阴深部不适,或直肠检查时有前列腺触疼。皮肤病变最常见,可为单一的或多发性的,也可发生伴有或不伴有明显症状的肺部受累。暴露皮肤的表面常见丘疹或化脓性丘疹,并缓慢播散,在病损的前缘有针尖至1mm大小的无痛性粟粒样脓肿。皮肤还可形成不规则的疣状乳头。随着病损的扩大,中央愈合形成萎缩性瘢痕。可见一个典型的疣状突起斑,直径≥2cm边缘凸起,紫红色,小脓肿密布边缘,如有细菌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

皮损常发生于外伤处,但以后可在正常部位出现新的损害。其损害可逐渐向四周扩张,而形成环状斑块,其边缘高起呈疣状,上有厚痂,去除后,可见很多脓疡,有脓汁渗出。以后中心痊愈,留有瘢痕。外观酷似芽生菌病,脓液具有恶臭,此与真性芽生菌病可不相同,多为单发。

临床表现

芽生菌病开始时有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症状逐渐消失。数周之后,症状又起发热、关节及肌肉疼痛等急性炎症的症状。症状又逐渐消失但少数病人产生骨与关节的炎症性病变。病变部位肿、痛发红,但不如化脓性感染那么明显急骤。以后红肿溃破产生不易愈合的瘘管。足肿病主要侵犯足部在刺伤部位先出现硬结,以后溃破化脓,排出脂腻样液体并有鱼子状颗粒逸出,瘘管经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骨足部突然肿大并失去常态,但疼痛常不显著,在早期并不影响病人行走病程缓慢缠绵,有时可延续20年以上。

X线表现:好侵犯长骨端和骨突如胫骨结节、踝、骼骨等处的松质骨中Cockshot认为,这是这些霉菌喜寄生在红骨髓中特性的结果。病变为单房或多房性溶骨破坏边界较清楚。大多数情况下,骨膜反应不明显很少有死骨形成。亦可以穿入关节,而且多破坏负重的软骨脊柱病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很少伴有骨硬化。

化验检查:可作皮肤试验及血清学试验从脓液中找到霉菌是最重要的。

病理说明

为肉芽肿性病变骨小梁坏死、液化,产生脓肿与瘘管镜下见肉芽肿与结核病很相似,但往往可发现霉菌。

表皮呈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移入表皮。真皮见肉芽肿改变,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说明

化验中找到霉菌才能确诊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作区别。

检查化验

真菌培养可确诊但如从痰液、脓或尿样直接检出有特征性的厚壁无包被酵母菌,直径>8~15μm的宽基芽体也几乎可确诊用Gomori乌托品银染色、Gridley或PAS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与新生隐球菌区别后者比皮炎芽生菌小,基部较窄,有包被形成,可被Mayer粘蛋白卡红染色或Masson-Fontana黑色素检测法检测。皮炎芽生菌病患者与组织胞浆菌抗原有交叉阳性反应,试验的敏感性不肯定无其他血清学或皮肤试验可用于该病诊断。

肺皮炎芽生菌病应与其他真菌病,结核和肿瘤区别。皮肤病变可被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结核,碘中毒,基底细胞瘤。生殖器官感染可能与结核相似。

Oaniel Su提出六条诊断标准:①为较大的疣状斑块,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②病理组织为假性上皮瘤样增生;③培养至少有一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绿脓杆菌生长;④深部真菌、非典型分支杆菌及结核杆菌培养均阴性;⑤真菌血清试验阴性;⑥无服溴剂史,血清溴水平正常。前三条为诊断本病的必备条件,后三条是鉴别诊断标准。本症必须与深部真菌病,特别是着色芽生菌病、增殖性溴碘疹、坏疽性脓皮病、寻常狼疮、疣状皮肤结核等病相区别。根据以上六条标准,可以区别。

并发症

1肺芽生菌病可并发胸膜积液、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肺外芽生菌病经血流播散,可导致下列各组织器官的局限性感染:皮肤、前列腺附睾、阴茎、肾脊柱骨、长骨端、皮下组织大脑、口腔或粘膜、甲状腺淋巴结、骨髓以及其他组织。

治疗用药

未经治疗的皮炎芽生菌病常缓慢进展最终致死。口服伊曲康唑对轻中度皮炎芽生菌病有效。氟康唑疗效较差最佳剂量未确定,可试用400~800mg/d口服治疗。不能耐受伊曲康唑的轻度皮炎芽生菌病人用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治疗重症致命的皮炎芽生菌感染常有效。

提高机体抵抗力,局部可先用清洁剂,如0.02%呋喃西林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并除结痂,再外用抗生素软膏。全身可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预防保健

芽生菌病是一种由吸入皮炎芽生菌孢子引起的疾病在实验室,或者进入多发病地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提高免疫力是减少感染的关键。

就医指南

北京友谊医院 上海传染病医院 增城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大连金州传染病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广州空军医院 深圳市园岭医院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相关疾病

组织胞浆菌病 肝吸虫病 肝棘球蚴病 甲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包虫病 伤寒 巴尔通体病 球孢子菌病 禽流感 丝虫病 血吸虫病 布氏杆菌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狂犬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