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血淤 |
释义 | 血淤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淤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 一般而论, 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常见原因: 气滞→血行不畅→瘀血(气滞血淤); 气虚→运血无力→瘀血(气虚血淤); 血寒→寒主凝滞; 血热→血受煎熬; 湿痰阻遏→脉络不通→血瘀; 跌仆外伤,手术史。 血淤特征(不必具全): 疼痛:有五个特点: 痛如针刺或刀割; 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夜间疼痛明显; 压痛拒按; 痛久。 肿块:瘀血在体表则形成青紫色;瘀血在腹腔内部可触及坚硬有形的块状物。 反复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是出出停停,反复不已。 紫绀:唇舌爪甲紫暗;也可见面色黎黑皮肤粗糙如鳞甲。 脉涩。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淤,有红花、三七之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