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穴位贴敷贴 |
释义 |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历史追溯早在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前人大量有关中医外治的经验体会后有了文字上的描述。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方》中,疮口外敷的有“傅”、“涂”、“封安”之法、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广现代膏药之先河到了周秦时期,贴敷疗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方法,虽无完整体系和专着出现,但其治疗思想已经形成,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萎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金疮,并收录了大量外用膏药,如续断膏、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随着中药外治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晋、唐之后已出现贴敷疗法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的运用研究。如把敷药法和经络腧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创立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疗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不少穴位敷药疗法,并为人所熟知和广泛采用。清代,可以说是中药外治方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药外治专着的问世为代表,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贴敷疗法成熟的标志。《急救广生集》在公元1805年问世,是第一部中医外治方面的专着。该书是程氏数十年精心类聚,参考400余种医书,集清以前历代外治疗法之大成,选粹嘉庆之前千余种外治方法。补录了239种疾症,共10卷,计收病症400余种,载方1500余首,该书详细记载了用贴敷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饮食忌宜”“戒色欲”等,并在卷3末附录了药用引节要、用药戒、制剂法等六篇,是后世研究和应用外治的鼻祖,时至今日仍为临床沿用、继《急救广生集》刊行59年之后,‘外治之宗”吴尚先历时数十年,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着成举世闻名的《理瀹骈文》一书。其中把贴敷疗法治愈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并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为后世应用中药外敷法开拓了法门。 产品介绍穴位贴敷贴它采用特制的中药 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用于防病治病,属于中医的范畴,贴敷治病,古谓:外敷、外贴,称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成分:治疗膏和压敏胶布组成 由纯天然提取物及全新的生物磁制成,内病外治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类似针灸的效应,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处,激发全身的精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调整阴阳的作用。 治疗机理:该产品治疗机理分两大部分 一、磁场的治疗作用 1、磁场的消炎、消肿作用 2、磁场的止痛作用 二、中医穴位贴敷治疗机理 中医认为,经络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运行奇穴,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教穴位。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集体的免疫机能,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使用方法: 1、直接贴敷于相关穴位(详见说明) 2、清洁穴位体表皮肤、揭掉治疗贴保护膜,将功效面外敷于穴位 3、每贴贴敷时间以12-24小时为宜。 4、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 孕妇、皮肤破损,开放性伤口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或禁用。 【执行标准】YZB/鲁菏0012-2010 【注册证号】鲁菏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1580017号(更) 【生产许可】鲁食药监械生产许20090118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