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玄都观桃花
释义

作品名称:玄都观桃花

创作年代:唐朝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绝

作者:刘禹锡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玄都观桃花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刘禹锡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释

玄都观:观,道教庙宇。玄都,观名。

紫陌:京城的街道。红尘:大路上扬起的尘埃。

刘郎:作者自己。

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飞尘迎面扑来。紫陌,京城的街巷。红尘,闹事喧嚣的飞尘。紫陌、红尘,形容街市繁华,车马行人众多。

无人不道看花回: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去玄都观看桃花的。不道,不说,这里有“不是”的意思。

桃千树:千株桃花。千,此为不确定数。

译文

京城的大街上无数行人扬起的尘埃迎面扑来,个个都说是看花归来。玄都观有道士种了千株桃树,满城的人都去观赏,而这些桃树都是我贬官离开长安后栽种的。(作者把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而这些新贵都是靠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才爬上去的政治暴发户,作者对他们表示了极端的鄙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作品赏析

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不料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观的千株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因此作品一起笔便暗示了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则讽刺他们是作者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观桃花》,可诗人开篇却并未写桃花,而是极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喧闹的场面,写观花归来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喧闹不堪,尘土飞扬,这是去玄都观看花的人闹得吗?不是。那又是谁呢?作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读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烟尘扑面。再看看“无人不道看花回”。在这里,诗人写“看花”,没有去,只写了回,并且是“无人不道”,这四个字巧妙地再现了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这流露于外的心情、神态,有看花的真实感受,更应该有攀附权贵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为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后才栽种的。但是,这只是表面,不是诗人要表露的本质所在。诗句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于告诉人们:那些新贵们都是“我”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阿谀献媚攀爬上高位来的,根本不值得一观。借题发挥,讽刺那些政治暴发户,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讽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