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熊宇杰 |
释义 | 熊宇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国家2011年“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979年7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无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纳米制造与组装,纳米器件的加工与开发,以及在太阳能转化、催化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等方面应用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5篇,包括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34篇,其中《Science》2 篇、《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6篇、《Nano Lett.》7篇和《Adv. Mater.》3 篇。发表论文中有24篇论文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大于6.0,55篇论文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大于3.0。应邀撰写综述、评论、特征论文3篇以及专著章节4个,部分研究成果已申请美国专利1 项,获得国内专利4 项。研究论文已被引用4300余次(H-index 为39),其中15篇论文单篇引用过百次, 最高单篇引用400余次。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未经修改直接发表,论文发表后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美国广播公司(ABC)、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路透社(Reuters)、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每日科学(Science Daily)、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化学与工程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等愈80家国际媒体、网站报道转载。发表的论文中有3篇论文刊登在《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封面上,13篇论文被选为most-cited或most-accessed articles。应邀担任《J. Am. Chem. Soc.》、《Nano Lett.》和《Adv. Mater.》等35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及仲裁审稿人。曾获得美国NSF Fellowship for Summer Institute两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NAP) Award Finalist(婉拒)、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香港求是研究生奖等奖励。 个人经历: 2011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并双聘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国外杰出人才引进 2009年-201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任国家纳米科技支撑网络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Scientist),开展了纳米光催化剂、柔性太阳能电池以及纳米毒性学方面的独立科研工作,并主持科研基金一项;兼任实验室管理主任(Lab Manager),负责实验室运转、员工管理聘用、技术发展以及设备采购等 2007年-2009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任材料与科学工程系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研究课题《新纳米制造方法的探索和柔性器件的开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柔性可拉伸显示器 2004年-200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任化学系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研究课题《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催化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面的应用》,发展建立了金属纳米结构形貌控制的普适方法学 2000年-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一维纳米结构的液相化学合成与同步组装》 1996年-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00班,化学物理学士学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