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石洞乡
释义

石洞乡(Shidong Xiang)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2千米。乡政府驻石洞村。面积64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1946年至1948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曾驻三王村。1953年设赵庄、什里店两乡,1958年属阳邑公社,1961年建石洞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百官乡并入。1997年,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石洞、赵庄、河西、田二庄、曹子巷、什里店、河东、三王村、青烟寺、百官、史二庄、河业峧、南河底、北河底、坦岭15个行政村。

简介

绵阳市涪城区辖乡。1941年置石洞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金峰乡,1995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6.5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万。

下辖村

辖观音碑、天池山、文昌宫、爱民、泡桐树、戴家林、三清观7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

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红薯,特产柑橘、脐橙、蚕茧。养殖业以生猪、淡水鱼为主。

特色农产品

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薯,柑橘,脐橙,蚕茧,生猪,淡水鱼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9399

男 4956

女 4443

家庭户户数 3405

家庭户总人口(总) 9325

家庭户男 4889

家庭户女 4436

0-14岁(总) 1707

0-14岁男 865

0-14岁女 842

15-64岁(总) 6890

15-64岁男 3683

15-64岁女 3207

65岁及以上(总) 802

65岁及以上男 408

65岁及以上女 39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002

生活提高

涪城区石洞乡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重点整治公路沿线“五乱”,同时把泡桐树村作为整治示范点,实行以线带面、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乡环境综合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加快重建步伐,加快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石洞乡在全乡范围内以涪环线、金石路、石吴路沿线为重点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多管齐下开展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五乱”,做到垃圾不乱扔,广告不乱贴,摊位不乱摆,车辆不乱停,工地不乱象。同时,以泡桐树村为环境整治示范点,在该村四社农房集中安置点和涪环线人口集中地,新建垃圾集中收集点8个,沿线房屋的外墙统一刷白875.5平方米,公共绿化带2625平方米,硬化入户路450平方米,回填平整土方3255立方米,浆砌边沟200余米,沿途安装涵管涵洞50余米,总投资8万余元。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村的环境整治,收效明显,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居住生活质量,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绵阳日报/实习生 梁耀予)

社会事业

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该镇挤出资金用于示范点的道路建设、水电安装、污水净化和环境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据镇干部任潮国介绍,仅观音碑村集中安置点,政府就投资了13万元,用于平整场地、安装室外水电线路、修建300米小区主干道、贴道路地砖、建排水系统和100立方米的净化池,同时承担了安置点基础超挖工程费21.4万元。“这次政府不仅承担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还减免了建房户4000元的污水处理费用。”观音碑村集中安置点重建户夏斌高兴地说。地震后,夏斌在安置点建起了一栋200平方米的楼房,花去了10多万元,除去政府的补贴和自己的积蓄外,他还贷了4万多元的款,经济捉襟见肘。政府减免了污水处理费,无异于雪中送炭。据了解,石洞乡有21户重建户在场镇建房,光污水处理费一项镇上就减免了8万多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