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新街乡 |
释义 | 小新街乡位于元阳东部,距县城南沙 84 公里,东与逢春岭乡相邻,南靠金平县营盘乡,西与上新城乡接壤,北与个旧市蛮耗镇隔江相望。国土面积148.6平方公里,地势南高而宽,北低而窄,呈扇形状;东西宽13.25千米,南北长17.5千米;最高海拔2781米,最低海拔为170米,相对高差达2611米,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1500至23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间400—1700小时。小新街乡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属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无一平川,全为山地。 简介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84公里。辖9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4567户,年末总人口23323人,其中农业 人口占98.5%,少数民族人口占7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2‰。年末有耕地面积29947亩,其中水田11008亩,农民人均耕地0.48亩,粮食产量8585吨,比上年增长0.6%,农民人均口粮348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 经济林果主要以杉树、核桃、甘蔗、木薯、花生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919亩,果园面积62亩。年末生猪存栏13497头,增长4.1%,牛存栏5049头,生猪出栏6286头,比上年下降10.6%,牛出栏419头,比上年下降9.5%,实现肉类总产603.45吨,比上年下降10%。全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71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9元,比上年增加57元。有乡镇企业146个,从业人员487人,总收入864万元。有中学1所,在校生967人,小学校(点)7个,在校生2449人。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 人口与行政全乡共辖 9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世居哈尼、彝、汉、苗、瑶、傣等六种土著民族;2007年末,全乡总 户数4761户,总人口24691人,其中男性12937人,女性11754人;农业人口24192人,非农业人口499人;少数民族人口18200人,占总人口 73.7%,人口自然增长率 6.0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 160人。全乡耕地面积 25125 亩,其中水田12075亩,旱地13050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2亩,粮食总播种面积36726亩,粮食总产量8752吨;农民人均有粮348公斤,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5549亩,经济作物主要有草果、甘蔗等;境内分布有石膏、水晶、铁矿等矿藏。2007年财政收入 5.7万元,财政支出164.9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9元。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农业乡。 发展战略新的党政班子团结干事,求实创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围、四带、六培植”的发展战略,继续推进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大做强“粮食、甘蔗、畜牧、草果、印楝”五大产业,实施好“一村、一站、一林、一路”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新农村、一个小型水电站、一片经济林、建设小——蛮公路、建好一栋办公楼),努力实现“生态立乡,产业兴乡,粮食强乡,法制稳乡”四大目标。进一步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狠抓经济产业培植,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使全乡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小新街乡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 摆在乡党政班子面前,因地制宜提出了“在上半山发展林下万亩草果等经济作物;中半山大力发展畜牧业、板栗、脱毒红薯等产业;下半山种植印楝、甘蔗、膏桐等热区经济作物”的产业培植发展思路。目前,全乡草果面积达到20130亩,年总产值达60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3900多元。板栗面积达1300亩,预计两年后总产值在320万元以上。户均收入可达9100元。甘蔗种植面积达4600亩,年总产量达18400吨,膏桐种植面积达7565亩,印楝种植面积达12000亩,成活率均达90%以上,长势喜人。杂交红谷米是小新街正在发展的一项重点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600亩,三年后规划种植5000亩以上,三年后,年总产值可达到467.8万元。 经济与社会发展解放前,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解放后,特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乡各级干部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身到建设家园的辉煌事业中,使小新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82万元,粮食总产达8342.7吨,人均纯收入638元,农民人均有粮336千克;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9.9万元。 积极推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全乡的农业有了长促发展。 2002年实现粮食总产8342.7吨,是1984年4527.6吨的1.8倍。甘蔗、畜牧业、.草果等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小新街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到2002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所有制形式正向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特色产业是:板兰根、草果、印楝、生猪。 社会事业 全乡社会事业逢勃发展,到2002年,建有中小学校点21个,在校生3046人,入学率99.18%,巩固率为98.52%,“扫盲”工作通过县人民政府验收,“普六”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为“普九”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卫生院1所,在职医生12人,病床20张,村级卫生室9个,乡村医生9人,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广播、电视、通讯发展迅速,全乡共装有电话392部,移动电话1000部,村级电视覆盖率达100%。 精神文明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九五”以来,以村建、“三个代表”学习等活动为契机,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寨、文明户评比活动。到2002年,评出各级文明单位3个,各级文明村3个, “十星级文明户”564户。借助“四五”普法等契机,积极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活动,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底,全乡基本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乡9个村委会通公路,通路程达76公里, 通自然村率42%,道路硬化率52%,其中,绝大部分自然村村内主干道已硬化,81个自然村基本解决饮水困难,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电,拥有电视机和电话的农户越来越多,分别占到全乡总户数的30%和10%以上。 元坪公路从小新街乡政府所在地经过,每天清晨都有开往蒙自、个旧、南沙、大坪各地中巴车,小新街集贸市场功能齐全,商贸食宿方便,街天集贸市场超过上万人赶集交易。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000亩,有效灌溉率为90%以上。通过多年努力,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和扶贫开发工作,全乡81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75个,93%的人民群众已喝上清洁卫生水;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投工投劳1 5357人次,兴修水利工程,确保全乡492条大小水沟,畅通无阻,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小新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自然村卫生路面、公厕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38万元的中心客运站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大拉卡希望小学已筹建,乡基层法庭、乡机关办公大楼先后完工并投入使用。此外,通过招商引资,投资3600万元的芒铁河二级水电站建设,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变周边地区用电紧张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至今仍是制约乡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阻碍社会事务进步的“瓶劲”。小新街将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按照“加强规划,调整布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原则要求,精心组织,积极主动地搞好与州、县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千方百计多争取州、县对我乡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项目,积极引进外源,力争小新街到石岩寨的农村公路通达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加快蛮铁河电站建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新街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指导,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在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投入资金18万元新建人饮工程两座,自筹集资金3万元,水泥25吨,铺设卫生路两条,卫生公厕5个,极大地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实效。 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小新街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了新农村工作流程和制度,同时把新农村建设写进政府规划当中,并把新农村建设和正在开展的其它工作结合起来,年中还特别邀请了州县有关单位领导到小新街进行新农村建设现场座谈会,对小新街新农村建设提出宝贵建议,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社会保障小新街社会保障工作以人为本,注重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制度,加强基层司法调解,开展法制宣传,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2007年,一次性有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76人,在输出的同时,为保障输出人员权益,为每个务工人员作了详细登记,并进行短期培训。 全面搞好医疗卫生防疫、妇幼卫生、初级卫生保健、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全乡参合率达80.5%。2007年,全乡共减免15513人次,金额合计625512.93元,减免金额为208925元,村级卫生所门诊13220人次338062.57元,减免118657.14元。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有效缓解了我乡人民群众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认真做好农村低保、农村房屋保险、救灾救济、婚姻登记、基层组织建设,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五保供养、农村特困人口生活救助等工作。一年来,发放救济粮5.2吨,救助74户327人;发放低保金1797520元,发放救济被子80床、捐赠衣物97袋,受助1454户8797人;对五保户、孤儿等定期救助29户29人7920元。确保了救助对象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人口卫生2007年末,小新街乡总人口达 24691人,农业人口24192人,非农业人口499人。居住着哈尼族、彝族、瑶族、苗族、傣族和汉族六个主要民族,其中以哈尼族人口最多,占到总人口的41%以上,全乡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 0.71‰,人口自然增长率 6.05‰。2007年,共举办计生宣传员培训、乡村医生培训10期150人次;认真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2007年全乡有156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发放养老金5.215万元。参加新型医疗合作19770人,参合率80.5%,享受低保8797人,村民医疗依靠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诊所。通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千村卫生公厕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小新街乡人口卫生工作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民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工作方针,以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为契机,继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条例》、《云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全面搞好医疗卫生防疫、妇幼卫生、初级卫生保健、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