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大学历史系
释义

院系简介

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创建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28年建校之初的文法学院,1959年正式设置历史系并开始招生。1964年安徽省内院校调整,历史系并入合肥师范学院历史系。1979年安徽大学在政治系的基础上重建历史系,先后开设过历史学、档案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

主任致辞

历史科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没有历史科学,也就没有社会科学。探索规律和取得借鉴是历史学的两大基本任务。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道德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历史规律,把握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历史科学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史学应当与时俱进,我们愿与学界保持密切联系,加强理论建设,把历史、现实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高历史研究水平。我们诚挚地邀请学术界的前贤、同仁和朋友来我系讲学、指导,诚挚地期待各位朋友加入我们的行列,推动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下属机构

历史系有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学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点(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学硕士点一级学科(涵盖8个硕士点),另外还拥有1个属于经济学类的经济史硕士点。有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和考古学4个教研室,胡适和陈独秀2个研究中心。系资料室和重点学科资料室藏有专业图书6万余册,期刊百余种,各种电子文献资料2000余盒(盘)。

师资力量

历史系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据官网资料显示,历史系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的18人,在读博士4人。不仅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高,45岁以下教师共30人,占73%,显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教师队伍中,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拔尖人才1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教学情况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历史系逐步形成了“学术强系,育人为本,内涵发展,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学具‘四长’(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博古通今,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教学,严格的专业实习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历史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且先后有6位同学考取中央办公厅、外交部、国家安全部等中直机关国家公务员。

科研成果

在科研方面,历史系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项,大清史子课题4项。公开出版《徽州宗族研究》、《明清史学史》、《孔子诗学述论》和《一次失控的近代化改革》等学术专著4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等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另外,历史系还编辑出版了《安大史学》、《胡适研究》、《陈独秀研究》等刊物,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积累,历史系形成了若干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特别是在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近代皖人与社会变迁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对外交流

在合作交流方面,历史系每年都邀请10多位史学名家前来讲学,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2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同时又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日本高知大学等加强合作,建立了人员互访和学术交流机制。

历史系还成功举办了“胡适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讨会”、“新世纪历史文献前沿论坛”、“徽学与明清安徽典籍研究”等大型学术会议,密切了对外学术联系,也扩大了自身的学术影响。

院系领导

党政领导

行 政: 主 任:张子侠 副主任:徐国利 副主任:张金铣

党 委: 书 记:刘家友 副书记:米学芹

教学委员会

刘家友 周崇云 张子侠 徐国利 武 菁 张爱冰 米学芹 张本英 张金铣 江小角

学术委员会

陆勤毅 吴春梅 王鑫义 汤奇学 周怀宇 张金铣 卞 利 刘信芳 周 乾 刘家友

周致元 张子侠 陆发春 徐国利 张爱冰 江小角 周崇云

教授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信芳

副主任委员:张子侠

委员:周乾、武菁、徐国利、张金铣、周致元、江小角、张爱冰

团委情况

团总支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大学优秀基层团总支””、2004、2005年获“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2006、2007年获“安徽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3年,九九级历史学本科班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和“全国先进班集体”;学生党支部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02级本科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学生会多次荣获“优秀学生会”等荣誉称号,并在校运动会上荣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多名同学荣获“省青年志愿者行动贡献奖”、“省级学雷峰标兵”、“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常年居学校前列。在省博物馆、考古所和马鞍山博物馆等地建有素质教育基地,同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三系、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等单位结为友好共建单位,与包河报社合办《春晖亭》副刊, 自办系报《求索》。

院属科研所

胡适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胡适为研究对象,立足安徽、面向海内外的开放性的研究机构。唐德刚先生出任名誉主任,国内胡适研究名家沈寂教授为主任、安徽大学学报主编汤奇学教授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为副主任。国内胡适研究的名家易竹贤、欧阳哲生、沈卫威、朱文华、胡明、杨国荣、王中江、曹伯言等为中心研究员,中心拥有国家办公场所,收藏有《民国丛书》等一批珍贵图书资料。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两次学术讨论会,以出版《胡适研究》集刊三辑,参与编辑《胡适全集》等书籍。还搜编有1917年以来胡适研究的学术资料。

中心日常事务由秘书长陆发春打理,现《胡适研究》第四辑,正在征稿中,欢迎海内外学术界同仁积极投稿。

陈独秀研究中心

安大陈独秀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会长国内陈独秀研究名家沈寂先生任中心主任,汤奇学教授为副主任。中心成立以来,已举办"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等两次全国性研讨会,出版有《陈独秀研究》辑刊,中心目前正在沈寂教授主持下,编纂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陈独秀年谱编》及《陈独秀研究》第二辑。

所获成果

论文名称 作者 字数 出版单位或出版刊物 公开发表 (是/否) 发表时间 核心刊物 (是/否)

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 徐国利 1万2千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是 2004年第4期 是

梁启超民族主义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徐国利 1万5千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是 2004—2005年卷 是

中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进步的一个标志” 徐国利 5千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是 2004年第6期 否

中国当代口述史学研究 徐国利 1万 史学理论研究 是 2005年第1期 是

中国当代的徽州文书研究 徐国利 1万7千 史学月刊 是 2005年第2期 是

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徐国利 1万2千 学术研究 是 2005年第6期 是

陈独秀“伦理革命”思想的再认识 徐国利 1万 安徽史学 是 2005年第4期 是

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张子侠 3千 史学月刊 是 2004年第9期 是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 张子侠 9千 河南大学学报 是 2004年第4期 否

范晔历史观散论 张子侠 1万 历史文献研究(第23辑) 是 2004年9月 否

孔子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 张子侠 8千 孔子论丛(3) 是 2004年8月 否

《太一生水》与《曾子天圆》的宇宙论问题 刘信芳 7千 中华文史论丛(77辑) 是 2004年8月 是

楚简《容成氏》官废疾府文字丛考 刘信芳 5千 古文字研究(25辑) 是 2004年10月 是

关于竹书《诗论》“秉”之释义的补充说明 刘信芳 4千 考古与文物 是 2005年第6期 是

《至顺江志》标点举正 张金铣 5千 中国地方志 是 2005年第9期 是

汉人世侯的兴起及其与蒙古汗庭的关系 张金铣 1万 民族史研究 是 2005年第5期 是

试论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的理想 龙宏甫 3千 光明日报(理论版) 是 2005年9月7日 是

战后英日两国城市住宅法比较 蒋浙安 8千 中国国情国力 是 2004年第10期 是

转型时期的教育变革与新型知识分子的培养 陆发春 9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是 2004年第3期 是

心不在焉式的版图扩张 张本英 1万 南京大学学报 是 2004年第6期 是

一次奇特的领土扩张 张本英 7千 看世界 是 2004年第4期 否

考古学文化的动态特征 张爱冰 3千 中国文物报 是 2004年7月30日 否

俞伟超考古学思想的历程 张爱冰 3千 中国文物报 是 2004年10月15日 否

思想是考古学的工具 张爱冰 7千 东南文化 是 2004年第6期 是

论明清时期淮河流域航运的开发 蒲霞 8千 明史研究 是 2004年第8期 是

试论毛泽东对两次国共合作的贡献 朱正业 8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是 2004年第6期 否

荆门左冢漆梮文字补释 刘信芳 7千 江汉考古 是 2005年第1期 是

上博藏楚简《鲁邦大旱》“踵命”试解 刘信芳 8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是 2005年第1期 否

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 周致元 1万 史学集刊 是 2005年第2期 是

明世宗朝的宗教救灾活动 周致元 9万 安徽史学 是 2005年第2期 是

论胡适治学方法潜在的学术前提 陆发春 8千 安徽省教育学院学报 是 2004年第4期 否

张学良的个性特征与西安事变 朱正业 8千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是 2005年第2期 否

略析国民政府时期福建的经济政策及其对人口的影响 朱正业 7千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是 2005年第1期 是

陈云与20世纪60年代初农业的恢复 贾艳敏 1万 当代中国研究 是 2005年第4期 是

元代两淮地区的屯田考 张金铣 1万2千 史学月刊 是 2005年第8期 是

读《马楚史研究》 吴文武 4千 中国史研究动态 是 2005年第6期 是

国际法、女权保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德宣传战 吴文武 1万 史学集刊 是 2005年第2期 是

五代官学考论 盛险峰 1万1千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是 2004年第一期 是

虚文政策与五代时弊的扭转 盛险峰 1万2千 北方论丛 是 2005年第2期 是

文化与文明:夏鼐农史三题 张爱冰 9千 东南文化 是 2005年第2期 是

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立法及改革 蒋浙安 1万 安徽大学学报 是 2005年第3期 是

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 陆发春 9千 安徽大学学报 是 2005年第1期 是

相邻国家从冲突到和解的现实性 朱正业 1万 学术界 是 2005年第5期 是

辛亥革命与民族主义 朱正业 9千 安徽史学 是 2005年第3期 是

续修方志与前志的关系及其处理 贾艳敏 7千 中国地方志 是 2004年第7期 是

“一代完人”——王星拱与陈独秀 徐承伦 6千 党史纵览 是 2005年第4期 否

王羲之的“逸民情怀”与经世情节 胡秋银 8千 许昌师院学报 是 2005年第1期 否

杨亮功与民国时期的安徽大学 周乾 6千 江淮文史 是 2005年第3期 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