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市玫瑰园小学 |
释义 |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创建于1988年,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24人,现有职工58人,其中15名党员,55名专作教师中21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5,教师中50人具有大专学历,占教职工的92%。 学校以“建设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营造干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培养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办学目标,根据“文明、勤学、创新”的培养目标,积极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和素质教育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区基教会精神,认真落实《汉阳区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以课改促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改深入,扎实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验,积极稳妥地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以落实汉阳区新课程计划,用好新教材为载体,充分进行新课标的验证性实验,力争形成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实验成果。 2、以发展丰富本校的“启发—主动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探索、形成适合本校办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的特色方法和特色评价标准。 3、以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为主攻方向,实践新课程,验证新课标,摸索形成我校的校本培训体系。 4、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宗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在课改实验中形成具有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教例等资料。 5、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实施学生素质等级评价,探索和建立使每个教师易于操作,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策略: 1、结合课改,突出特点。 全面铺开课改实验,全体教师都要努力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双特”工程的开展,以发展、丰富“启发—主动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的特色方法和特色评价标准,重点抓好一年级新教材的教学,通过教学,验证国家课程标准是否体现“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否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为进一步修改、完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供例证。同时,验证新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为修改、完善新教材提供依据。 2、科研支撑,锻炼队伍。 新课程实验与推广,需要一支具有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队伍。结合学校十五科研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在培养具有改革意识,具有新的课程观念,具有执行新课程能力的教师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教师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等,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包括课程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家校联合,渗透社区。 课程改革需要家庭与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学校一是在各班开设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展评教评学等活动,使家长了解课改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家长和社会认同课程改革,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使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育的职能,积极与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交通中队、派出所等进行合作,开展社区教育,让学校课程向社区渗透,努力使社区教育课程化。 4、把握核心,育人为本。 在此次课改中,不管是验证新课标,开发地方课程,建构校本课程,还是探索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在实验中,始终把握育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把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检验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体现新理念做文章。 5、狠抓课堂、确保实效。 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目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要把重心放在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积极地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构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上面,集中精力,抓出实效。 四、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2年9月—2002年10月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及各工作小组。 2、调查研究,制定方案。 3、教师通识性培训。 4、做好课改的宣传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实施阶段:2002年10月—2005年5月 按照总方案及各工作小组计划重点开展好小学学科课程标准的验证实验工作,做好学期阶段性研究总结及实验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2005年6月 收集资料,撰写综合实验报告。 汇编实验研究系列成果集。 五、成果形式: 1、课程改革实验文集(教例、论文、教学后记、经验总结等)。 2、校本课程研究文集(优秀教学计划及教学课例)。 3、一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脚本设计。 4、一组研究示范课。 5、综合实验报告。 六、工作举措: 1、抓管理机制,保障课改方案落实。 ①成立课改工作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全面实施我校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组:课程标准实验组、学科实验组、评价研究组、学校课程建设组、校本培训组、多媒体课件组、资料组。每个组都承担相应的实验任务。 ②实行定期汇报制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各组工作进展汇报会,以学校自办《课改一线》通讯为抓手,全面报道学校课改动态,每月各工作组信息员向课改小组至少上交一份本组活动信息。 ③建立课改研讨制 学校建立行政、教研、科研,培训整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各组专题研讨会,真正形成学校工作以课改为中心的局面,以利推动课改工作的深入。 ④实行全程指导制 学校成立课改专家组,实行全程指导制,通过专家来校作报告,听课评课,指导教研科研,帮助教师进一步把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涵。 ⑤建立课改激励制 对在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评先、晋级、竞争上岗、年度考核、期末综合质量奖评定中给予一定政策的倾斜。 2、抓课题研究,推进课改实验深入。 ①结合校承担的市级重点十五科研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在课改实验进程中逐步培养一支具有改革意识,具有新的课程观念,具有执行新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课改的深入。 ②结合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五科研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市级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以利于组织学生更好地开展“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③认真开展《小学学科课程标准的验证实验》研究,在新课标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是否突破学科中心,是否利于改善学习方式,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进行实验。通过此研究,不断检验课程标准,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为区课题组提供实验依据。 3、抓教学创新,进行六种实践。 结合校名课的评选、教学开放周、区各学科四优比赛、区双特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在教学中发展丰富学校的启发—主动教学模式,探索有特色的新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标准,积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验。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进行六种实践: ① 进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学习”的实践。 ② 进行“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式地进行学习”的实践。 ③ 进行“以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践。 ④ 进行“让学生在欣赏,激励的氛围下进行学习”的实践。 ⑤ 进行“让学生在感性中,生活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 ⑥ 进行“建立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4、抓校本培训,提升课改师资水平。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验者和组织者,教师课程观念的更新是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学校以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制订了围绕课改进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培训,开展课程的验证实验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等,培训采用内外结合、长短结合、校培与自学的方式。每周四下午进行。通过培训,提升课改教师队伍水平,培养一支具有新的课程观,较强的执行新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附1:课标验证组、学科实验组、评价研究组、学校课程建设组、校本培训组、多媒体课件组学期工作计划(略)。 附2:汉阳区玫瑰园小学2002—2003学年度义务教育段 一 年 级 课 程 计 划
地方课程 心理素质 学校课程 学校与社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