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景琳 |
释义 | 画家简介吴景琳,字佩之,1929年生,安徽泾县人,自署墨香斋主。自幼酷爱丹青善画山花卉兼作人物,尤以墨牡丹称绝,并师从黄叶村先生,始于工笔走向写意。功力深厚,奔放奇纵。作品常在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诸多作品为国家级文博单位收藏。1989年在北京举办了《宣纸乡人》书画展,国家领导人王任重同志题词,方毅同志为开幕剪彩,其展品牡丹、山水被首都博物馆珍藏。92,93年其作品两次入选赴日展出并获奖,展品被日本姬路市神户市收藏。作品自1992年以来共获金奖银奖等二十多次,作品与传略被载入《安徽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中华古今书画家吉祥福寿作品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画册》、《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等30余部典集。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创作员,中国公关协会会员,东方文化艺术联谊会学术委员。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出版了《吴景琳画集》。 作品赏析在安徽省老一辈民间文艺家中,能精擅书画者不乏其人。泾县吴景琳先生就是这其中一位能文善书通画的较突出者。由于先生一直从事民间传说和革命故事的专题创作;偷闲偶一染翰,故画名被其文名所掩。 吴景琳(1929年—?),号佩之。安徽泾县人。自1960年以来,创作了大量民间传奇、革命故事等优秀文学佳作,深受海内外人士之嘉誉。其中较著名的有《汪伦与李白》、《陈毅同志在茂林》等代表作。 而最早读到先生的不是其文,而是其画。九十年代初,我去皖南访友,在品赏了友人所藏的大量古玩字画后;被挂在墙上不起眼处的一幅水墨花鸟佳品所吸引。友随口说,此画“名头”不显,但画的水平不坏;如果你喜欢,可以用物交换。我没有细想,毫不犹豫地将随身携带的一块清圆雕白玉瑞兽挂件与之交换。后有不少人说我“傻”,居然将一块清代上好的白玉仔料雕件换了幅名头不显的画家作品,亏吃大了。而我则不以为然,一直乐于其中。说白了,本人在收藏书画中,并不十分看重于所谓的“名人效应”;而是十分注重绘画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不拘一格的艺术笔墨。有了文化内涵,再加上不俗的笔墨以及完美的艺术构图,其神韵自然不同凡响。就是这令我心仪的花鸟精作,于一次搬迁中不幸散佚,引之为大憾。 说来也巧,2007年底的一天,逛古玩城“集雅斋”,无意中发现了一幅吴景琳先生的墨本花卉,心中窃喜,自认与先生画有缘;因与店主旧熟,以友情价转让于我。 这张《墨彩扶桑花卉图》,纸本墨笔,尺寸四尺三开。画款题《三月春意》,画作于“甲戌年”(1994年),“佩之吴景琳作”;钤白文回文“吴景琳印”,朱文“佩之书画”印各一方;右下钤“墨润扶桑”白文印一方。 该画的精妙处,就是先生能将国画的“墨分五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画面的笔墨气息及艺术内涵更具文化深度。 作者在构图上所凸现出的轻松和随意性,乃是“破平”而“生险”的最高境界。折枝花卉在自然穿行中的灵动变化,使画面更具笔墨之大观气象!诚如诗赞:“花开见奇韵,香溢醉煞人”。 清新可人的完美构图,加之“点苔、出枝、留白、勾勒、呼应”等,皆可谓超逸自然;尤令我惊叹的是先生在“水份”的运用上,足称“气壮墨饱”;赏后让人如入画境! 作品鉴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