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翅子树 |
释义 | 云南翅子树,濒危种。常绿小乔木,高4米。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海拔1200至1460米的山顶石灰岩裸露的岩缝中或峭壁上。根系发达,可紧扣岩石,耐干、耐瘠薄,种子飞扬面宽,但极少萌发。花期5至7月,果期8至10月。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特有树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云南翅子树种拉丁名:PterospermumyunnanenseHsue 科中文名:梧桐科 科拉丁名:Sterculiaceae 属中文名:翅子树属 属拉丁名:Pterospermum 英文名:YunnanWing—seed—tree 保护级别:3级 花期:5-7 果期:8-10 年降水量:1200-1500 土壤PH值:7-7.5 现状:濒危种。仅发现于云南西双版纳,分布范围狭小,生境特殊,数量极少,容易受到毁坏而绝灭。 标准出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92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约4米;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革质二理,幼树和萌盾形,成的状5深裂。长16厘米,裂片长条形,长约10厘米,先端渐尖,叶柄长约24厘米;成的植株叶片倒梯形,长6.5-6.8厘米,全缘,先端截形,具钝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下面密被褐色星状态毛,侧脉5-6对,叶柄长1-1.5厘米。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厘米,具5条明显的棱和5个陷面,顶端钝,基部收缩成长约6毫米的果柄,全部密被褐色短柔毛;种子具翅,连翅长2.8厘米,翅膜质,褐色,顶端钝。 生长习性分布区属东南亚热带石山季雨林,干、湿明显,年平均温21-22℃,极端最高温38-40℃,小环境干季(4-5月)气温可高达42℃,极端最低温2-5℃,昼夜温差5-9.5℃,降雨量1200-1500毫米,生长基质为二迭纪石灰岩构成的山地,土壤部岩石缝隙间,占地表约15%,为黑色石灰土,微带紫褐色,PH值7-7.5,结构较紧结,保水性差,林地干燥。其根系发达,紧扣岩石或伸延石缝,具耐干,耐薄的特性。种子飞扬传播面宽,但极少能够萌发,母树附近幼苗稀见。 林中乔木层稀疏,林下仅见清香木pistacaiaweinmannifoliapoissexfranch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及大量闭花木,cleistanthussumatranus(MIQ)Muell-arg的幼树,在林中形成主要覆盖成份。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范围分布于云南省勐腊县易(海拔1200米)和景洪落山(海拔1460米)两地,生于山顶石灰岩裸露的岩石缝中或峭壁上。 濒危保护保护价值云南翅子树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树种,目前仅见到两个分布点的个别植株。对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热带植物区系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保护措施尚无保护措施。由于生长在石灰岩山顶或峭壁上,不易受到人为破坏,一旦意外也有绝灭的危险。建议产区有关部门积极引种试种,并在石灰岩山季雨林内种植。 保护树种的状况一般而言,在气候区内对植物进行引种栽培是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西双版纳自然条件比较复杂,95%的土地属于山地,有高海拔也有低海拔,有砖红壤土也有石灰岩山地钙质土,植物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而西双版纳植物园自然条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海拔较低570-650m,因此引种时尽量以种子繁殖为主,选择与原产地相似的生态环境种植。在引种的45种植物中有31种是采用种子繁殖的,占69%。由于用营养袋育苗,因此定植成活率高,恢复生长快,适应性强。 如野外挖苗则成活率低,恢复生长慢,适应性差。生长差的树种除了采用野外招苗的原因外,还由于原产地与引种地的生境差异大。如云南翅子树原产地是海拔在1200-1460m的石灰岩山地,而引种地为低海拔的砖红壤土生长,迟缓长势差。从45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物候看,幼树阶段生长节律不明显,一年中各株生长期往往不一致,各年的生长因气候不同生长期也不一致,多数树种生长时间长,有的甚至全年不断出新叶,到了接近成年才开始有节律性。 保护建议植物的迁地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开展,但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后的驯化问题。在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时,尽管尽可能选择与创造有利于它们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然而不可能创造如此多的生境类型去满足众多的保护物种,因此,被保护的植物会出现驯化而导致一些基因的流失。再如保护植物的再引种,植物园树木园虽然能对一些植物进行迁地保护,但是它毕竟只是这些受威胁植物的“避难所”,而不是最终归宿只有把这些度过危难的植物进行再引种,使其“回归”自然才能达到长久的保护。由于热带植物群落在成分上、结构上比温带植物复杂得多,所以热带植物的再引种难度很大,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与规律,并不断提高和总结。 栽培方法目前尚未见有引种栽培报道,宜用种子繁殖,但休眠期短,应及时播种。 植物价值 科研价值 云南翅子树为中国热带石灰岩山季雨林的特有树种,目前仅见到两个分点的个别植株.。对热带植物资源的保存和热带植物区系的研究都有一定价值。 药用价值药名:翅子树 拼音:CHIZISHU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翅子树的叶、树皮花。 功效:散瘀止血、补益。 主治:治外伤及跌打损伤肿痛。 性味归经:微苦,平。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5克。 别名:翅子木、白桐(台湾)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及东南部,福建、台湾均有栽培。 拉丁名:翅子树PterospermumacerifoliumWilld.考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化学成分 花中含山萘酚和山萘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ide-7-O-β-D-glucopyranoside)山萘酚-3-半乳糖甙(kaempferol-3-galactmide)及木犀草素、槲皮素的葡萄糖甙等[1.2]。皮和种子含多种氨基酸[3]。 毒性 树皮有毒,小鼠腹腔注射皮的氯仿提取物1000mg/kg,出现活动减少、伏地、四肢无力、肌肉松弛、翻正反射消失,最后死亡。甲醇提取物251mg/kg,出现嗜睡、四肢无力、运动失调、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其LD50为501mg/kg[A-2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