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叉蕨 |
释义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云南叉蕨 种拉丁名:Tectaria yunnanensis (Bak.) Ching 科中文名:叉蕨科 科拉丁名:Aspidiaceae 属中文名:叉蕨属 属拉丁名:Tectaria 国内分布:产台湾(台北、宜兰、平东、台东)、海南(陵水,吊罗山)、云南(蒙自、思茅、河口、砚山、西畴、屏边、西双版纳)、四川(筠连)。 国外分布:越南亦有之。 中国植物志:6(1):079 形状及生活习性植株高1.5-2米。根状茎未见。叶柄长60-80厘米,基部粗7-8毫米,红棕色,上面有浅沟;叶片三角状卵形,长60-80厘米,基部宽约5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二回羽裂;羽片4-6对,下部的对生,向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间隔6-8厘米,基部一对的柄长4-5厘米,第二对以上的无柄;基部一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30-35厘米,基部宽20-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深羽裂达有阔翅的羽轴,有时基部有1对近分离的小羽片;中部的羽片椭圆披针形,长25-30厘米,中部宽7-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狭,其下侧下延并与叶轴合生,深羽裂达2/3成为镰状披针形的尖裂片;基部羽片的小羽片8-10对,互生,近平展,间隔约1厘米,无柄;基部一对小羽片较大,披针形,长10-12厘米,基部宽3. 5-4厘米,向上部渐狭,先端渐尖,基部与羽轴合生并彼此以阔翅相连,边缘浅波状或有粗钝锯齿。叶脉联结成近六角形网眼,有分叉的内藏小脉,上面仅可见并光滑,下面隆起并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侧脉稍曲折,下面隆起,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叶纸质,干后褐绿色,两面均光滑;叶轴红棕色,上面有浅沟并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下面光滑,顶部两侧有阔翅;羽轴棕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小羽轴暗禾秆色,两面均被有关节的淡棕色短毛。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顶端,在侧脉间有2行;囊群盖圆盾形,膜质,全缘,宿存而略反卷。 相关物种翅柄叉蕨 多形叉蕨(原变种) 剑叶叉蕨 条裂叉蕨 疣状叉蕨 粗齿叉蕨 贵州叉蕨 阔羽叉蕨 五裂叉蕨 云南叉蕨 大齿叉蕨 海南叉蕨 鳞柄叉蕨 狭基叉蕨 掌状叉蕨 大叶叉蕨 河口叉蕨 三叉蕨 下延叉蕨 中间叉蕨 多变叉蕨 黑柄叉蕨 疏羽叉蕨 芽胞叉蕨 中形叉蕨 多形叉蕨 花莲三叉蕨 思茅叉蕨 燕尾叉蕨 棕柄叉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